雨梅

這是老年人的回憶,往事曆曆在目,讓人了解過去也充滿信心走向未來。
個人資料
bobby4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記憶,再看珍珠港

(2016-07-08 07:16:19) 下一個

不忘記憶,再看珍珠港

 

    遊船進入珍珠港後,靠泊珍珠港K7碼頭。從甲板上望去,對麵就是珍珠港內的兩大著名曆史景觀。“密蘇裏”號戰列艦博物館和“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紀念館。

  1941年12月7目的珍珠港,美軍戰列艦等主力艦是停靠現在的福特島。以現在的“亞利桑那”號紀念館為中心,依次停靠著“內華達”號、“亞利桑那”號、“田納西”號、“西弗吉尼亞”號、“馬裏蘭”號、“俄克拉荷馬”號和“加利福尼亞”號7艘戰列艦,當時在福特島的另一側,還有1艘“猶他”號戰列艦,但該艦較為老舊,主要作為訓練艦使用。在珍珠港內的幹船塢內,還有一艘正在檢修的“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上將金梅爾的旗艦。

  日本空襲中最先實施攻擊的15架來自“赤城”號航母的“中島”式B5N艦載攻擊機,就是從珍珠港東南方向進入,恰好空中掠過現在的K-7號碼頭,對福特島停泊的美戰列艦主力進行攻擊。而第二波攻擊中從日本海軍“蒼龍”號、“飛龍”號航母起飛的艦載攻擊機,也是從這一方向進入珍珠港實施空襲。如果曆史可以和今天重疊的話,在珍珠港的中國遊客就可以看見頭頂掠過的有如蝗蟲一般的日軍戰鬥機。

  當時福特島一側的7艘美軍戰列艦,除了最外麵的“內華達”號,根本無法做出任何反應。“亞利桑那”號爆炸後沉沒,“俄克拉荷馬”號傾覆、“西弗吉尼亞”號和“加利福尼亞”號相繼沉沒。而做出反應的“內華達”號戰列艦,就在現在K-7碼頭前麵的港區水麵上調了一個180°的彎,試圖逃出港口,但仍然沒有逃脫日軍第二波攻擊,總共被命中6枚炸彈和1枚魚雷,被迫坐灘。

  從港區內來看,被建成白色艦艇造型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紀念館,比想象中要小得多。由於紀念館建造在水上,參觀者需要乘坐擺渡船前去參觀。

  相對於“亞利桑那”號紀念館,旁邊的“密蘇裏”號戰列艦就具有規模了。在遊船緩緩駛入珍珠港時,幾乎每一位遊客都為“密蘇裏”號戰列艦威武的外形所吸引。

  在1962年“亞利桑那”號紀念館建成的時候,“密蘇裏”號還在西雅圖,雖然已經退役但卻作為當時太平洋預備役艦隊的一部分。裏根上台後,又重新啟用了“密蘇裏”號戰列艦以充實其龐大的600艘艦艇的海軍建設規模。重新服役的“密蘇裏”號進行了一係列現代化改裝,包括加裝16枚“魚叉”反艦導彈、8座箱式發射器共32枚“戰斧”導彈、“密集陣”近防係統,並對雷達和電子設備進行了技術升級。1991年,艦齡已經高達47年的“密蘇裏”號,參加了海灣戰爭,總共發射了28枚“戰斧”和759發406毫米炮彈,這成為“密蘇裏”號最後的榮光。

  冷戰結束後,“密蘇裏”號再度麵臨退役的命運。該艦轉入後備役後,常停泊於華盛頓州布裏莫頓的一處海軍基地。當地居民也曾呼籲將“密蘇裏”號留在當地以作為永久景點。但美國海軍決定將其轉到夏威夷珍珠港。美軍把兩個紀念建築放在一起不是沒有寓意的。因為沉沒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象征著日軍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參戰,標誌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密蘇裏”號戰列艦則在東京灣見證了日本向美國屈服。

  按照1944年“密蘇裏”號服役來計算,今天它已經整整70歲了。登上這艘艦艇,曆史的滄桑感就撲麵而來。 “密蘇裏”號甲板上還是過去木質的防滑層,可有效防止甲板溫度過高。這種過去戰列艦使用的高檔的“木地板”,給“密蘇裏”帶來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不過主甲板前後多達9門的406毫米口徑巨炮,立刻帶來一股撲麵的殺氣。這種能發射重達1噸炮彈的主炮,是大艦巨炮時代的象征。

   “密蘇裏”號的特點是粗獷,首先體現在生產工藝上。“密蘇裏”號的鋼板生產工藝顯然要比現代落後,一些焊縫和水密門的精度也趕不上今天的艦艇,但“密蘇裏”號190毫米厚的主甲板、310毫米厚的船體側甲板和500毫米厚的炮塔裝甲,都說明這是一頭海上猛獸。除了戰列艦主炮炮彈和艦載機炸彈的攻擊以外,像反艦導彈這種當今主流海戰武器,大部分都啃不動“密蘇裏”號的厚重裝甲。

  其次,“粗獷”還表現在其寬大的內部艙室之內。現代驅逐艦一般采用全封閉設計,內部空間狹小,要想有較好的居住環境,就要提升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員。而“密蘇裏”號戰列艦由於巨型火炮和厚裝甲的需要,排水量超過4萬5千噸,艦長270米,這意味著其內部有更充足的空間,艙室容積更大。例如其士兵餐廳麵積至少有2個籃球場大,艦內還有小型圖書館和專門的零件加工車間。但由於艦上編製的官兵數量多達1 800餘人,因此艦員的居住和床位依舊非常狹窄。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是美國在1914年建造的“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裝有12門360毫米口徑主炮,而“密蘇裏”號戰列艦則是美國最後建造的也是最先進的戰列艦。從“亞利桑那”號到“密蘇裏”號,成就了一個超級海上強國的崛起。“密蘇裏”戰列艦象征著美軍造艦能力的輝煌時代。在萬噸級水麵艦艇對於大多數國家海軍來說還遙不可及的時候,美國卻開始大量建造。從二戰結束後,美國穩執超大型水麵艦艇建造牛耳,一直力壓蘇聯海軍一頭,並且在艦載核動力、燃氣動力等方麵率先實現突破。美國所擁有的超大型水麵艦艇建造能力不但給美國海軍帶來了全球範圍作戰的能力,而且也代表美國艦船工業和精密製造的超強實力,在冷戰後與各國至少拉開了20~30年的距離。

    現在,還有一些國家的執政者,始終不想放棄與美國較量。當然,一旦有事,首先是與美國海軍較量。看珍珠港的過去,美國,你準備好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