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讓流言攪了大家端午節的愉快
端午假期,一則流言在互聯網傳開:“提醒大家,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一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水。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日子。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表示,要掃掃盲了,不是所有節日都可以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隻能互送‘安康’。臨近端午節,該提醒得到不少網友轉發。
我隻想說,在大家互相祝福的時候,告訴別人祝福是錯誤的,會讓人很不開心。發送快樂是一種祝福,希望對方幸福美滿。不要發那種不合時候所謂科普文,讓人不舒服。
端午節不該“愉快”嗎?
端午雖然原本是個以辟邪為主的節日,但這並不妨礙人們慶賀它。畢竟辟邪的另一麵就是祈福,加以慶賀也屬理所應當。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都是慶賀的直接體現。
古人慶祝端午節的文獻記載非常多,我們這裏僅舉幾例以說明問題。例如蘇軾《端午遊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詩中稱“今年匹馬來,佳節日夜數。”詩中稱“端午”為佳節。又如《水滸傳》第十三回《急先鋒東郭爭功青麵獸北京鬥武》:“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但見:‘盆栽綠艾,瓶插紅榴。水晶簾卷蝦須,錦繡屏開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銀,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異品,果獻時新。葵扇風中,奏一派聲清韻美;荷衣香裏,出百般舞態嬌姿。’”這不顯然是歡度佳節的景象嗎?
事實上,中外有許多傳統節日都源於類似於辟邪、祈福一類的迷信風俗,但都並不妨礙人們慶賀這些節日。例如重陽節就來自古人認為陽九為災數,期盼可以辟邪求福的心理,但這個節日在中國人眼中也同樣是“佳節又重陽”。而春節、中秋節才是真正地來自於祭祀(祖先或神靈)的節日,然而它們卻也是今天的中國人慶祝得最開心的傳統節日。甚至於後世以祭掃為主題之一的寒食、清明節,它們的另一大主題反而是歡樂的郊遊。
紀念屈原說。關於屈原的生平經曆,目前可見最早的文獻莫過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和《楚辭》了。今天的學者對屈原生平的了解,幾乎全部來源於這兩份材料。然而,遺憾的是,這兩份文獻本身的可信度並不高。傳世的《史記》中這一篇存在著多處顯而易見的錯誤,而《楚辭》更是難以判斷其標各篇注的創作時間和具體作者是否可信。
正是因為這些文獻並不是很可靠,從清末開始,甚至有部分學者幹脆懷疑屈原此人是否存在。今天雖然絕大多數學者都承認屈原應該是真實的曆史人物,但對於這兩份文獻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的爭論卻從未停息。
然而,端午節最晚於漢代就已出現,而認為這個習俗與屈原有關的材料最早的也不過是南朝梁的,中間有足足三百多年的空當。而南朝梁距離屈原的時代,更是足足有八百年的間隔。屈原去世的時間,比屈原晚二百年的司馬遷已經不得其詳,但比屈原晚八百年的誌怪小說反而知道得一清二楚;端午節的意義,之前三百多年間所有存世文獻全都理解錯了,時代很晚的小說反而理解對了,這種概率本來就微乎其微。而端午節除了粽子、龍舟以外的眾多民俗活動,如焚艾蒿、飲雄黃酒、浴蘭等等同樣明顯與此事無關。
基於這些考慮,學術界早已完全拋棄了端午起源於紀念屈原的說法。
端午是紀念伍子胥的說法,相比紀念屈原說還要缺乏解釋力。
此外流言中的問題,那就是吳都在今天的蘇州,蘇州旁邊的江不是錢塘江。如果伍子胥的屍體真的被拋棄到了江中,那條江也應該是長江。而流言中所謂的到伍子胥被投錢塘江,則反映了流言編造者曆史、地理常識的匱乏。
紀念曹娥說,做一推敲,這一說法便不攻自破了。
以上三種起源說均存在明顯的漏洞,古代學者就已經普遍認識到其不可信了,而現代學術界對於它們的認識則更為統一,除了這位我個人沒有查到其任職單位和主要學術經曆的“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以外,我個人好像從沒有聽說過有哪位現當代的文史哲領域的專家仍在支持這些觀點的。關於端午節的起源,除了這些顯而易見有錯誤的觀點以外,曆史上還出現過一些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非主流觀點,比如聞一多提出的端午起源於吳越圖騰文化的觀點。然而,到了今天,即使是這些觀點,也都已經被廢棄掉了。
到了今天,伴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人們已經逐漸不再相信什麽惡日、辟邪什麽的古老迷信了,更不會選擇像雄黃酒這樣有毒的東西來給自己辟邪。而在傳媒文化發達的今天,人們想看到激烈的競技體育賽事並不困難,龍舟比賽的新鮮感也有所下降。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端午節的節俗就隻剩下吃粽子這一項了,紀念某一古人的說法也恰好因此獲得了更廣泛的市場。但是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觀點存在的巨大漏洞,不要受某些“專家”的欺騙。
事實上,中外有許多傳統節日都源於類似於辟邪、祈福一類的迷信風俗,但都並不妨礙人們慶賀這些節日。例如重陽節就來自古人認為陽九為災數,期盼可以辟邪求福的心理,但這個節日在中國人眼中也同樣是“佳節又重陽”。
春節、中秋節才是真正地來自於祭祀(祖先或神靈)的節日,然而它們卻也是今天的中國人慶祝得最開心的傳統節日。人們都在祝賀春節愉快。難道來自於祭祀(祖先或神靈)的節日,我們都接受祝賀節日愉快,而所謂祭祀三個無法確定其真實曆史的人物要搞到大家不能愉快的地部。
不同的節日送不一樣的祝福,沒有什麽不好的,就像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一樣,你不會非要吃粽子吧?
非讓大家掃興了您才高興。接下來我們考證嫦娥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