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重燃重現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大佛作為世界三大最珍貴佛教藝術遺產之一,這座世界最高的立佛,一度巍然佇立了1500年。唐朝的玄奘,曾在西行路上途徑這裏,驚歎大佛的“金色晃曜”;大佛腳下繁衍生息的哈紮拉人,也親切稱55米高的大佛為“爸爸”。東側一公裏外,另一座38米高的大佛,則被稱為“媽媽”。穿越炮火,使用建築投影還原巴米揚大佛——這是一對中國情侶送給阿富汗人的禮物。
北京時間6月6日晚,優酷網節目《侶行》團隊張昕宇、梁紅一行,從北京出發驅車1萬公裏來到喀布爾,實現4個月前向89歲的“阿富汗祖母”南希許下的諾言。他們通過三維光影技術,使用60萬流明特製投影設備(注:電影院常用投影機為2萬流明),1:1成功重現了53米高的巴米揚高西大佛。讓大佛在美麗的巴米揚重現。
千年來,盡管風沙與入侵者讓大佛斑駁殘缺,它們仍是巴米揚榮耀的遺產——直到2001年,宣布“銷毀一切異教偶像”的塔利班,用持續一個月的轟炸,將兩尊大佛化作碎片。
6月6日的整個晚上,沉寂十餘年的巨大空洞被重新照亮,圍觀的人群裏一陣尖叫與歡呼,繼而是長久的凝視。巴米揚的民眾在自家的陽台、屋頂都能從遠處看到曾經的西大佛又一次“站起來了”。很多民眾從白天團隊準備器材,搭腳手架開始就過來幫助。一位叫索爾達?阿裏的巴米揚人走到腳手架前,對著眼前這些中國人說:“謝謝你們,讓我兒時的記憶得到了重現。”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讓炸毀14年後的巴米揚大佛再次屹立回到了現實之中。讓全世界看到了阿富汗美好的一麵,這是來自中國的一份禮物、一次文明的致敬、一次對和平的祈盼、一次簡單的快樂;也為放飛希望,讓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國籍的人,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片美麗的土地上。重雖然整個再現影像隻持續了4個小時,直到發電機裏的所有汽油耗光,卻讓世人再次領略了這尊曆經1500年滄桑的世界瑰寶。也因此,張昕宇、梁紅的此次行動得到了國內及國際各國極具影響力媒體的相繼報道,媒體包括:新華社、路透社、法國24台、美聯社、法新社、阿富汗第一大電視台ToloTV新聞頻道、洛杉磯時報、美國《環球郵報》、美國PRI‘s The World公共國際廣播電台網站、墨西哥媒體Publimetr、《曼穀郵報》、阿富汗媒體KHAAMA PRESS、西班牙elPeriodico新聞網、阿富汗《8am晨報》、半島電視台AJ 以及facebook視頻。
這一晚,是他們在阿富汗見到笑臉最多的一次。
回顧過去的兩個月,一路由喀布爾至巴米揚,張昕宇看見最多的也是戰爭。塔利班發動了所謂的春季攻勢,甚至把死亡的矛頭指向了酒店、機場、政府部門——曾經人們以為一個城市最安全的地方。
喀布爾的街頭,張昕宇跟隨阿富汗國民軍巡邏。士兵們緊張地檢查每一輛車輛,確認安全後才揮手示意通過。士兵最害怕的是小轎車後備箱裏的備用輪胎,因為輪胎是最容易藏匿炸彈的地方。
東部公路的山坡上是一片墓地,許多掛著阿富汗國旗。薩米姆少校說,那是陣亡士兵墓地——針對檢查站的炸彈襲擊最頻繁,巡邏隊及檢查站的士兵陣亡率也是最高的。
喀布爾急救醫院——8個月的女孩胸部被子彈射穿,頸部也被流彈劃傷,傷口清晰可見。她卷縮在碩大的病床上,身子比枕頭還小,不時微微抽動,從氧氣麵罩下發出呻吟。她睜大眼睛看媽媽,媽媽卻木訥坐著,甚至不知道去安慰痛苦的女兒。 病床一旁,醫生尼克無奈地告訴眼前的中國訪客:“一個戰爭成為日常生活的國家,或許才是最大的悲劇。”重現巴米揚大佛,光影重燃的希望——龍牙家族伴侶行 阿富汗協助殘疾人就業中心——上班第二天的建築工人阿裏被一枚塔利班的火箭彈炸暈。等他醒來,身體已布滿彈片,右側一小半的身體幾乎被炸沒了。他永遠需要拐杖才能行走,甚至無法立直身體。如今,奇跡一般活下來的他,在就業中心嚐試重建生活:每天使用縫紉機,將拉鏈固定在布片上,做成能夠售賣的書包。 戰爭不僅奪去了半邊身體,而且依然衝擊著他的生活——持續不斷的恐怖襲擊讓市場蕭條,書包賣不出去,他發愁卻不知如何是好。
張昕宇也遇見了真正被裹挾作惡的人——當年親手炸掉巴米揚大佛的費羅茲。14年前,隻是巴米揚西瓦卡德村一個普通村民的他,成為了塔利班的苦力。費羅茲用槍逼著,每日被纜繩吊下,在大佛的身體裏埋下反坦克地雷和雷管。
如今的費羅茲的臉上布滿黑斑,那是當年被掛在岩壁上時,被毒辣的陽光所曬傷。炸毀大佛,成為費羅茲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曆。恐懼與貧困的記憶讓這個45歲的哈紮拉人衰老很快,他看上去更像70歲的老人。
6月6日晚,費羅茲小心坐在木凳上,眼睛一直望向大佛,如同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大佛重新浮現的一刹那,他沒有說任何話,隻是一直笑著豎起大拇指。
“我不認為他是惡人,他隻是普通人。”那一天,張昕宇的妻子梁紅看著費羅茲從傍晚一直坐到深夜,“亮起大佛,隻是希望照亮這裏的人。這些已經或者正被戰爭無辜牽連的人,希望能給他們一點安慰。”
侶行團隊將投影機及發電機等整套設備,送給巴米揚省政府,這是中國人送給巴米揚的禮物。這就是侶行的意義了。“我們站在戰火中,卻一直不要忘記去找黑暗裏的好消息。在戰火遍地的阿富汗,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我們也知道光影永遠無法取代真實。我們隻希望微弱的一束光,能照亮不該被遺忘的巴米揚。”
文章來自:龍牙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