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學者專家們合影
近日,王奇生(北京大學曆史係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汪朝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謙平(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徐思彥(社科文獻出版社首席編輯)等學者就“抗日戰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在複旦大學舉行座談,活動由複旦曆史係吳景平教授主持。學者們從戰爭動員、軍隊體製、戰場組織等方麵對抗戰做了進一步探討,並指出目前國內的抗戰研究缺乏對日方史料及研究成果的關注,應超越“抗日戰爭”,研究“中日戰爭”。此外,民間軍事曆史“發燒友”的熱情高漲和學界戰爭史相對薄弱的現狀形成鮮明對照,座談中也對此做了饒有興致的討論與反思。
抗日戰爭中,國軍在正麵戰場傷亡慘重,是“硬件”欠缺還是“軟件”不濟?
是裝備問題還是組織不力?戰事膠著之時人心惶惶,但為何有人殊死抵抗,有人悲觀主和乃至乞降?
現代化視角、心態史視角和國際化視角將為抗戰研究提供什麽新的給養。
專家們研究了以上這些問題,得出一個高明的結論:
在國際視野下考量蔣介石的戰時外交內政,他在政治上“隻有初中一年級的程度”
專家們能夠研究到蔣介石是初中一年級程度,精確到這程度,令人佩服。
不過為什麽不是小學六年級,或者初中二年級,我們等專家說明。
還有是什麽學校的初中一年級,大陸學校教育水平相去很遠。
初中一年級程度的蔣介石在動員全國軍民投入抗日戰爭
天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