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節選6 天府變地獄
邛崍縣道佐公社第三管理區1958 年十一月建立公社時有840 人,到1960 年底出生19人,遷入11 人,應有870 人。大規模的死亡從1960 年二、三月間開始。其時全管區五個食堂全部斷糧,死人之慘烈,已到活人無力掩埋死人的地步。
喂牛的老年人汪齊茂、汪楊氏夫婦死後擺在床上四五天,汪齊鬆命三個社員將屍體埋掉,三個社員將屍體拖出來扔到一個露天空糞坑裏,直到爛成一堆白骨也未掩土。
社員汪齊洪、廖文蘭(女)等六人死後,屍體扔在離馬路幾丈遠的土坡上,路上行人舉目可見,被成群的老鴉啄食一盡。
年底工作組統計,全管區死亡262 人,外逃及不明生死的數十人,尚存516 人,較公社化初期減少人口40%。
溫江清平公社社員李方平餓得奄奄一息,縣委檢查團下來檢查生活,管區幹部怕他走漏風聲,便把他關進保管室關了三天,生產隊長報告說李已死,管區幹部下令“死了把他埋了算球”。
社員張紹春薅油菜餓倒在田頭,隊長以為他死了,趕快挖了個坑想把他埋了,埋到一半,張醒過來,大叫“活埋人了… … ”,嚇得隊長扔掉鋤頭就跑。
滎經縣委書記說,他那個縣人口死了一半…… “有的一個村死得一個人不剩,連埋的人都沒有了,隻得派另外一個村的人到這個村來埋人,這些埋人的人沒有吃的又要挖坑,是重體力勞動,結果埋人的人也死了,隻好再從其他的村調人來埋這些埋人的人。”
溫江地委宣傳部教育科副科長梁進學因實報所下放公社的糧食產量,在反右傾中受到批判,被下放到新繁的新民公社當社員。1960 年3 月,縣上又要求他們一批下放幹部到鄰近的新都縣馬家公社“突擊落後”。他後來在個人回憶錄中記載了這次“突擊落後”時,目睹的可怕一幕:
我先去二大隊,我從馬家中學後麵出去一看,小春作物長得相當不好,特別是油菜,好些是“一柱香”,頂上隻有幾個小花苞。田裏看不見人出工,隻有幾個女社員在淘苕菜。
我走近問她們:“你們男社員哪裏去了,怎麽不見人做活路?”她們回答說:“男社員住居民點去了,隻有我們幾個女的還在做活路。”我心裏一詫,問:“你們還修了居民點?在哪裏?”
他們用手一指,說:“在河邊上,你們去看嘛!”我順著他們指的方向,走了一裏多路,到河邊上一看,我的天啊!那是公社化以後規劃的集體墳園,兩片墳塋,幾乎全是新的,大致有一百多座。我的心情十分沉重,返回到這個大隊的三生產隊公共食堂,在食堂門外紅苕窖裏看到丟了一個死娃娃。我找到生產隊長說:“把那個死娃娃找個地方埋了。”他找到幾個社員把死娃拖到紅苕窖裏,下邊還有個死了的老太婆。生產隊長為難地對我說:“實在餓得沒辦法了,人死了都顧不得埋了。”
……
曹樹基先生在他的《大饑荒-1959-1961 年的中國人口》一書中認為,從1959-1961 年,四川省非正常死亡億口為940.2 萬人。如果加上1958 年底和1962 年的數,非正常死亡應在1000 萬以上。我認為,四川省在大饑荒期間,餓死人1000 萬到1200 萬之間,少出生人口在400 萬到800 萬之間。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第三章 《天府饑魂》第十節《四川餓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