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3海洋三省自駕遊(九) Peggy's Cove - Mahone Bay - Lunenburg

(2014-03-07 20:26:57) 下一個

2013海洋三省自駕遊 第九天 八月四日 星期天


主要景點和活動:上午 PEGGEY'S COVE
                中午 MAHONE BAY
                下午 LUENBURG
                回程 CHESTER


清晨起床,上海夫婦在大堂裏準備有簡單不能再簡單的早餐(昨天就告訴過我們),麵包片、果醬、植物黃油和咖啡。無可非議,
MOTEL本來就可以不供應免費早餐。簡單地吃完,就上路去今天的三個目的地,PEGGY’S COVEMAHONE BAYLUNENBUR
G。回來的時候順道去了CHESTER,下麵的地圖顯示了幾個地方的大致位置。


其實從地圖上也能看出這裏的海岸線非常曲折,還有很多島嶼。這造就了各種各樣的景觀,不僅有洶湧澎湃的,也有風平浪靜的。沿線的那些小鎮子都是值得停下來花時間欣賞的。住下來當然更好,隻是地方小所有的住處都很貴,還是住
HLIFAX吧,多開點車就是了。

 

閑話少說,從103號高速轉到333號公路,也是和CABOT TRAIL一樣雙向一車道的公路,名為PEGGY’S COVE RD。這一段路沿海岸的風景非常漂亮,我們很想停車多拍照片,但時間不允許,還是先去著名的PEGGY’S COVE燈塔吧。後來第二天一清早又去補拍了,這是後話。很遠就看到了那白色的燈塔,這幾張是MICHEAL同學拍的全景照片。


不知是否為大家認同,在PEGGY’S COVE INFORMATION CENTRE他們稱自己是加拿大最著名的燈塔。我看的不多,就自己的見識,我認同。但他們還稱這個燈塔是最多遊客參觀的燈塔,我想肯定不會錯,拍燈塔的取景框內不可能沒有人。

至於為什麽這個燈塔和邊上的漁村被稱為PEGGY?有很多版本,最可信也是最合邏輯的是這個。有一個叫Samuel de Champlain的法國人,非常了不得,他的頭銜很多(navigatorcartographerdraughtsmansoldierexplorergeographerethnologistdiplomatand chronicler,自己看吧。)我這裏提他是地理學家、探險家、政治家。最早繪製了最精確的北美海岸地圖,最早報告了五大湖以及很多地方。他在魁北克建立了NEW FANCE,1620年被國王路易十三遏令老實呆在魁北克當官,是無可爭議的FATHER OF NEW FRANCEFATHER OF ACADIA”,死於法國在北美殖民最鼎盛時期1635年。說了這麽多,隻是為這個PEGGY名稱的來由做鋪墊。就是SAMUEL DE CHAMPLAIN以他母親的名字MARGARET命名了這裏的大海灣,而他母親名字的昵稱就是PEGGY。這個小漁村位於ST. MARGARETS BAY出口的東側,自然而然地被叫做PEGGY’S COVE

然而廣大老百姓包括所有的遊客都願意相信下麵這個浪漫且富有戲劇性的故事。180010月份的一個晚上,海麵上風雪交加大霧迷漫,一艘雙桅帆船(SHOONER)不幸撞到了HALIBUT ROCK(就是小漁村南麵一點現在燈塔所在的礁岩)上,風高浪大很多船員即便抓住桅杆也被無情的巨浪卷入狂怒的大海。船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死了,隻剩下一個叫MARGARET的年輕女人幸存下來,衝到岸上,被村民所救。也有說是一個小女孩,太小又受驚嚇,連自己的名字也忘了,收養她的家庭就叫她PEGGY。不管怎樣,她後來嫁給了漁村裏的一位英俊小夥子。PEGGY成為當地的公眾人物,或者暫稱為女神,許多人慕名而來(現在的我們也是!嗬嗬!),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PEGGY’S COVE

不管為什麽叫PEGGY,燈塔總是要修的,反正不能有第二個、第三個PEGGY了。1868年第一座木結構的燈塔建立起來,到1914年翻修修成為現在的八麵體的混凝土結構的燈塔,高15米。她在加拿大海岸警衛隊正式注冊的名字是PEGGY’S POINT LIGHTHOUSE,不過大家都愛稱她PEGGY’S COVE LIGHTHOUSE。以前燈塔底層還是一個郵局,是當時北美唯一個燈塔郵局,,遊客可以在這裏發信蓋特別燈塔式樣的郵戳。想當年JOHN在雲南瘋狂的時候也是到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去郵局蓋一個戳的。200911月,郵局關了,理由是郵局裏長黴,健康安全原因,想想那傷了多少遊客的心。整個北美的郵政係統又是一個末落的產業,估計是不會再有了。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和幾乎所有的燈塔一樣2010年6月,這個燈塔也被加拿大海岸警衛隊列入多餘的設施,除非有團體接受,否則將被遺棄。好像Nova Scotia正在接收,具體不詳。反正現在門是關著的,這將成為我們這次海洋三省之行的一個遺憾,從未爬過一個燈塔。

從小漁村的INFORMATION CENTRE出來,JOHN先開車帶著孩子到南麵一點的坐落在HALIBUT ROCK大礁岩的燈塔,另外三個大人穿過漁村走下去。從燈塔的停車場就可以很清晰地望到這著名的燈塔。





燈塔坐落在巨大的HALIBUT ROCK礁岩上,而且這是很大很大的一片,也是PEGGY落難的地方。


 

當天天氣很好,剛開出來的時候還有點霧,到這時已是豔陽高照,並且沒有一點風。然而,海麵仍舊非常狂野,真有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感覺。可見這片礁岩的凶險。


剛才在INFORMATION CENTRE和後來在GIFT SHOP裏都陳列著的當地攝影家開船到海上從那個角度拍攝的各種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時辰的照片,天時地利人和,實在是我們來旅行一天的遊客望塵莫及的。漁村裏有出海的船,貴得出奇,免了吧。

趁現在還是低潮位,JOHN下到更靠大海的地方。


在那片海水塘邊,

 


拍那些不算色彩豔麗,還算漂亮的牡蠣、海草什麽的,還指望著能抓到個把螃蟹之類的。


這可了不得啦,至少對閨女CJ來說。她剛在INFORMATION CENTRE看到,這裏的大浪每年都要卷走一兩個不知天高地厚下海玩水衝浪的家夥。生怕爸爸也被海浪帶走,急得都哭出聲來。起先JOHN還沒在意,後來發現不對,趕快上來安慰。雖然閨女的判斷有些貽笑大方,但讓閨女擔心到哭,總是錯的,更何況閨女的生性善良和對大人的關愛,很讓所有的人感動,JOHN更加。

在礁石上爬上爬下,拍照留念,喝水休息後,往回走。

除了無良的旅行社為了趕時間外,所有的遊客都會到小漁村PEGGY’S COVE轉一轉。最早在PEGGY’S COVE移民的殖民者已無從考證,1811年政府頒發了良民證給六家德裔居民,擁有800英畝土地。到現在還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漁村,村民仍舊抓魚捕龍蝦。不過,二戰後,隨著公路的建設,旅遊業蓬勃發展,遊客蜂擁而來。如今,旅遊收入肯定最大頭,我想跟本不用擔心燈塔會怎麽樣,隻是誰多出點血來維護。現在為了保護旅遊資源,還嚴格限製外來人員遷入,不論民工或富豪,隻準你來旅遊消費看風景,不準你住下來看風景。成為迄今為止我所知道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唯一一個和中國戶口政策相媲美的不能自由居住的條款(隻是聽說未加考證錯了就錯了)。

港灣,遊船和村落


 

落潮的小港灣,彩色的漁網,裝飾用傳統的捕龍蝦裝置

 

架在水麵上的碼頭和房子


港灣裏很平靜,不是全都出海打魚去了,就是休魚季節。忘了問,我寧可相信後麵的。


歇息的漁船和漁民


小漁村裏還有一片片漂亮的紫粉色野花。很可能是有人說的隨意草,至少兩者都是唇形科的。




上車繼續往LUNENBURG方向開,很快就到了MAHONE BAY。最明顯的是三座大教堂依次矗立在海邊。

 

已經是中午了,解決肚子問題再說。INFORMATION CENTRE提供了幾個餐館名字後還告訴我們今天這個小鎮不尋常,正在舉辦海盜節。餓著肚子的我們沒把這當回事,就近選了一家名為KEDY’S INLET的餐館用午餐。

 

和在CHETICAMPLE GABREAL一樣,中檔餐廳,人很多但也馬上有我們的位子。這裏具體吃了什麽記不太清楚了,首先記得兩個SOUP,一個是CHOWDER SOUP,一個是MUSSEL SOUP,都非常好吃,價格也合理。正如他們的廣告“BEST CHOWDERBEST VIEWBEST PRICES !!WOW!!”。

 

其次記得水,說是從後院的井裏現打上來的礦泉水,略帶一丁點說不上的味道,還行。

最後記得的是CJ點的午餐,開始懷念過去在德國的美好生活也好,不想吃海鮮想吃肉也好,反正她點了聽起來最正宗的德國香腸BRATWURST,結果沒有找到德國的感覺,便宜了老爸又吃海鮮又吃香腸。

 

吃完午餐開車進小鎮,這個是前麵全景照片裏中間的那座教堂,從車上拍的。

 

繼續往裏開,才領教了什麽叫海盜節,連續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

 

先是堵車,是在海洋三省碰到的第二次了。


 

街上好些飛車黨,酷斃了。

 

最酷的是我們遇到了海盜船長(不很正宗,沒戴眼罩,假裝一隻瞎眼),見JOHN舉起相機拍他,二話沒說,拔槍對著我們就打,隻聽啪的一聲,隻是連煙也沒見。可那一本正經的樣子逗得大家夥樂不可支。

 


當然除了海盜外,也還有正經的音樂家在街頭表演。

 


MAHONE BAY
沒太停留,烏龜爬一般穿過小鎮,也算是逛了洋人的廟會。繼續開十多分鍾就到了LUNENBURG,同樣是一個小港灣,同樣停了很多遊船。


如果說海洋三省的建築以五彩繽紛的顏色為特點的話,LUNENBURG則是把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至。難怪UNISCO會把這裏定為人類文化遺產,而大名鼎鼎的PEGGY’S COVE LIGHTHOUSE卻沒有這個殊榮。恕我眼拙,在做這次旅行計劃前,根本不知道LUNENBURG。然而看到有這麽一個去處,那就一定得去。如同九二年去雲南,直到到達昆明才知道麗江,那時年少更有衝勁,立即臨時改變行程,義無反顧地前往。

 

從棧橋上看沿海灣的BLUENOSE DR.上的房子。麵子工程,赤、橙、黃、綠、青、藍、紫!

 


估計至少兩年得重新刷一次,不知對不對。


岸邊ADAMS & KNICKLE LTD. 好象是個和漁業有關的公司。

 

泡在水裏的小船也是刻意裝飾的。

 

市內的主要路口之一KING ST. & MONTAGUE ST.的房子也是如此,這是朝北的KING ST.上的。

 

這是朝西MONTAGUE ST.上的。


 

下麵的就不一一說明了,反正一個詞,靚麗。



 

這家餐館可以隱約看見德國的舊式建築風格。

 

連我們停車的小街的房子也是那麽鮮亮。


 

看這椅子。

 

我們還去參觀了這棟小樓Knaut-Rhuland House,別看不起眼,位於PELHAM ST. 的這棟樓可是建於1793年,比PEGGY被救上岸還早呢。主人是當時的富商和警察局長Benjamin Knaut,不用問從姓上看肯定是德裔。1813年賣給Conrad RhulandLUNENBURG另一個望族(等一會兒還會提到)。以後又轉了幾手後,最終成為一個小型博物館,由社區管理,很冷清。離開時看著唯一的管理員老太太,我們捐了一些貢獻。

 

有必要講講這一帶的最早移民,都是德裔,比英國來的移民要早很多,隻是英國政府在這裏統治。PEGGY’S COVE最早是給六家德國人土地;MAHONE BAY的德餐不作數,但是德語一直延續到很近期,墓地裏還有德語的墓碑;LUNENBURG也一樣,看這張照片上的四麵旗幟就知道這裏居民的根了。

 

KNAUT-RHULAND HOUSE出來,太陽當頭照,這家名為SWEET TREASURES的家庭冰激淩店裏排老長對了,我們都去湊了熱鬧,那個好吃,爽!


 

BLUENOSE DR港灣的另一麵是個高尓夫球場,為了拍全景,我們到對麵去。

 

平板拍的效果並不好,主要是太遠。


 

自己拚接了兩張,雖然明顯卻也可清晰地觀看到全貌。

 

最後CJ還要去拜謁BLUENOSE,那是什麽?藍鼻子?經常用這個吧。


有點念想了吧,這是一艘雙桅帆船(SHOONER),為LUNENBURGNOVA SCOTIA,乃至加拿大爭了老鼻子臉了,否則也不能上這DIME的硬幣。

這艘名為BLUENOSE的雙桅帆船1921326日下水,由William Roué設計SmithRhuland(前麵提到過的博物館的曾經擁有者)等家族出資建造。當時就有帆船比賽,1920NOVA SCOTIA的帆船DELAWANA敗給了美國麻省的ESPERANTO,為了爭口氣,大家夥在LUNENBURG建造了一艘就叫BLUENOSE

不過當時的比賽帆船不僅僅是參加比賽,還得捕魚,比賽完後還得抓魚掙錢。不象現在的美洲杯帆船賽,純粹是富人扔錢的體育和娛樂。

打了一季魚後,在船長Angus Walters率領下,當年就打敗美國對手獲得了International Fishermen's Trophy,我看相當於現在的美洲杯。接下去19221923年連續捧杯。後來因為規則的爭議,BLUENOSE一直沒有參戰。直到1930年達成共識,這一年輸了,但馬上第二年1931年又贏得了勝利。接著,隨著大蕭條的加深,魚也捕不成了,BLUENOSE開始巡回展覽表演,養家糊口。直到1938年,經濟應該已經複蘇,BLUENOSE參加了最後一屆International Fishermen's Trophy,笑傲江湖!

然而,帶有柴油發動機的漁船取代了帆船,BLUENOSE不能靠捕魚為生了。最終,船長Angus Walters失去了對BLUENOSE的控製,賣給了加勒比的一個運輸公司West Indies1946128日裝載著整船香蕉的BLUENOSE觸礁沉沒在海地的珊瑚礁。

這艘是BLUENOSE II1963年下水,是BLUENOSE的複製品,為旅遊做了很大貢獻,到2010年她也退休了,停在了這個船塢上,和曾經輝煌一時的BLUENOSE是同一個船塢。也就最多三年,沒人維修,沒人管理,寂寞地矗立在船塢上,我們看到時已是破敗不堪,多少有點傷悲。

 

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不去參觀每處的大教堂,也許是個錯誤的決定,每個地方的教堂都融合了當地的文化底蘊。 

開車回家。本來是直接沿103國道回HALIFAX的,但有團員有緊急情況,正好在CHESTER的出口處,所以歪打正著去了趟這裏的富豪區,這是MOTEL的主人告訴我們的。這裏風景秀美、鬧中取靜,有事開車不到一小時就可以到大機場,難怪有錢的主選這裏。傳聞,克林頓也在這裏買了宅子,寫的自傳。我們下去兜了小半天,都看到了去BIG TANCOOK ISLAND輪渡口,這才在外圍找到了一個小PLAZA,順便買點給養。克林頓是沒看見,TIM HORTONS裏前麵買咖啡的紳士不知道身價多少。

回家洗去風塵,還是聚在主人的廚房做菜。聊天中才知道他們隻是最近幾年才盤下這份生意,原來是另外一對香港夫婦的。不過這裏不同於多倫多溫哥華,華人圈子小,這個MOTEL本來就是周圍華人的活動中心,他們和那對香港夫婦也很熟識,那倆位年紀大了做不動了,他們倆就接手了。除了打掃房間是請人做外,所有的事無巨細都是自己打理,不容易。這裏仍舊是華人中心,仍舊熱情接待客人,更照顧中國客人。

可不?男主人熱情地告訴我們他學了怎麽燒MUSSEL,可好吃了!自告奮勇地幫我們燒,而且兩大袋四磅全包。不錯,還行,不過還是沒有我們的煮婦HONG燒的好吃,至少JOHN是這麽評價的,當然隻在心裏暗笑。不過,熱情的主人還是讓我們歡喜感動。

接著商量第二天怎麽去NEW BRANSWICKMONCTON。住處昨晚就已經定好了,主要是兩地也就250公裏多一點,頂多三個小時就到了。後來決定兩個喜歡拍照的司機早起先去拍昨天想停車拍照而沒停的PEGGY’S COVE DR.那一段,然後再啟程去MONCTON不遲。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