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6初遊美國西部(六)大峽穀南緣

(2016-11-19 09:06:22) 下一個

2016初遊美國西部(六)大峽穀南緣

四月二十二日 星期五 晴

主要景點和活動:大峽穀南緣,MATHER POINT日出、THE RIM TRAIL、DESERT VIEW POINT

↑ MATHER POINT觀日出

四月二十二日一大早起床還是晚了點,趕到MATHER POINT時天色已經開始亮了,幸好霞光還在,太陽尚未升起。

都來不及支三腳架,趕緊拍,右邊是VISHNU TEMPLE,左邊是WOTAN’S THRONE,都在北緣,從那邊看會更漂亮。

↓ 太陽已經升起,霞光見淡,勇敢的年輕人或站或坐在大峽穀懸崖邊欣賞美景。

在這裏就簡單介紹一下大峽穀南緣遊覽區的基本情況,供有興趣去那裏玩的朋友做參考。首先南緣景區中心就是很大的一片,稱為GRAND CANYON VILLAGE,設施齊全。如果住在裏麵,去崖邊就會很方便,但那裏的費用也是很可觀,也有帳篷區,倒也可以考慮。我們是住在離南緣出口不遠的TUSAYAN。也可以住的更遠在FLAGSTAFF的,但開車單程就一個半小時,拍日出日落就困難了點。

沿180號公路從國家公園南部入口進去最近的就是MATHER POINT(馬瑟觀景點,上麵日出的第一張圖),附近的服務設施最齊全,有大型的停車場,自駕的車一般都停在這裏,再坐公園內免費的SHUTTLE BUS(公交車)代步。還有就是有遊客中心,不僅很多詳細實用的一手資料,還有球形投影幕劇院,放映紀錄片科普級地介紹大峽穀的曆史和變遷。億萬年前,板塊相撞,造山運動使此地崛起;由於石質鬆軟,經過數百萬年湍急的科羅拉多河的衝刷,形成今天全長近400公裏、寬約6到25公裏、平均深度1824米的世界著名大峽穀。

沿大峽穀邊的THE RIM TRAIL從MATHER POINT向東走1.1公裏就是YAVAPAI POINT(亞瓦帕觀景點),是南緣的製高點。那裏有一個非常小型的地質博物館,詳細介紹了大峽穀的地質、地貌,各個岩石斷層的形成年代,還有個沙盤可以看到整個大峽穀的模型,地理係畢業的童鞋們可以看出更多的門道。

這兩個觀景點就可以逛小半天,很值的,因為這裏集結了大峽穀的精華,第一眼看見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壯麗時,不隻是震撼兩個字可以形容的,現在寫的時候還在起雞皮疙瘩。

剛才提到過,私家車在遊覽中心區內頗受限製,所以建議停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後,乘坐免費的SHUTTLE BUS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園內有三條免費公交線,HERMITS REST ROUTE(紅線),VILLAGE ROUTE(藍線)和KAIBAB TRAIL ROUTE(綠線)。除了剛才的兩個觀景點外,景觀最集中也比較方便到達的就是紅色公交線了,也是私家車不讓進的地方。所有的地圖、指南之類的都可以到大峽穀官網上去看或下載(網址:https://www.grandcanyon.org/plan-your-visit/maps-and-directions),這裏就不貼了。

遊客中心加SHUTTLE BUS幾乎成為每一個美國國家公園的標配了,給遊客很多便利。當然可以坐公交車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逛,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根據自己的體力走一走。在大峽穀南緣最受歡迎的就是THE RIM TRAIL。沿著大峽穀邊緣修建的步道,平緩得連老人家也可以走,我們還見到推殘疾人車的,更難得的是景色還那麽好。如果體力時間都允許,可以多走點,甚至可以挑戰自己下大峽穀到科羅拉多河邊,那就得先鍛煉好身體,詳細計劃了。

至於日出日落的拍攝地點,見仁見智,官網推薦MATHER POINT看日出,HOPI POINT看日落,但對於象我這種普通攝影粉絲來說,任何一處觀景點都是足夠了的。我們一路風塵第一次趕到大峽穀,再輾轉到私家車不通的HOPI POINT拍日落實在是不實際,真那樣估計隻能拍月亮了。所以我都是在MATHER POINT附近拍日出日落。如果是專業的就另當別論了。

回過頭來再說說我們的行程,看完日出我們又回到旅館,收拾後退房,遊覽過大峽穀後我們會去PAGE(佩吉市)。上午的計劃是走紅線那段THE RIM TRAIL,因為還是住的比較近,所以趕到紅線起點的時候,路邊的停車位還有。否則就得到遊客中心的大停車場停車,坐藍線的SHUTTLE BUS過來了。

 簡單的路線圖,不按比例

 這裏是起點附近麵對大峽穀的KOLB STUDIO

這裏也是就是著名的BRIGHT ANGLE TRAIL的起點。這個TRAIL是往下走去科羅拉多河的,單程近16公裏,海拔落差1340米。下麵的住處不論是木屋床位還是BACKPACK的CAMPSITE都很少,所以很多朋友是當天上下,32公裏。單是路程就不是隨便可以去試的,加上夏天山穀內的溫度極高,很容易中暑脫水。冬天山路上會有黑冰,那可是有性命之憂,所以一定要事先計劃加鍛煉,還得到公園內登記,即使這樣還有失蹤的遊客。

 BRIGHT ANGLE TRAILHEAD

 BRIGHT ANGLE TRAIL,向下的山路,邊上就是懸崖。

不過也不用沮喪,每一個人都可以帶上足夠的水,根據自己的體力往下走一小段再回來,體力分配大至是三分之一向下,三分之二往回向上爬,很多就隻到下麵照片中的那個拱門處,不太費力和時間。

按我的旅遊理念,這次沒有準備好,就留給下次吧。回去後努力鍛煉,再走這RIM TO RIM的挑戰。

那就好好走THE RIM TRAIL吧,實際上這個TRAIL就是在高高的懸崖邊上的小徑。但沒有那麽可怕,鋪的很好,離萬丈深淵還很遠,十分安全,一直有漂亮的觀景點,讓你駐足充分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峽穀內有很多著名的山峰,說是山峰,也都是在你的腳下。這個我查了半天,覺得是ISIS TEMPLE,但不能確認。

 遠眺BRIGHT ANGEL TRAIL,已經下去很遠了,下麵的綠洲是INDIAN GARDEN,有房子和水源。

 用鏡頭把INDIAN GARDEN拉近。

 第一個觀景點TRAILVIEW OVERLOOK

 MARICOPA POINT附近的懸崖

 崖頂上孤獨的大樹

 沿途有很多枯死後還站在大峽穀的UTAH JUNIPER(猶他杜鬆),仿佛是大峽穀的靈魂所係。

在MARICOPA POINT和POWELL POINT之間的TRAIL是常年關閉的,我們隻能繞道。這片地方早在1893年有人買下挖銅礦,取名ORPHAN MINE,但沒有發財,開發也有限。到1950年開始的冷戰時期,發現這裏竟然還是一個富鈾礦,於是大力開采了13年,給大峽穀的自然景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1962年國會通過議案,停止所有的采礦行動,實際采礦到1969年終止。到1987年,礦坑有關的土地糾紛也解決,聯邦政府取得所有權,2009年拆除了絕大部分的地表的采礦設備,恢複原有的自然狀態。現在的關閉倒不是開采鈾礦的汙染,而是那裏有一種叫SENTRY MILKVETCH的珍稀豆科植物。2011年的植被調查,在美國野生的隻有三個種群(注意是野生,不是種植),2500株,在這裏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種群,608株,為此才圍起來保護。聽起來和中國的野生銀杏樹有的一比,不過銀杏好像比較高大上點。別笑話我的那麽點意淫。

 SENTRY MILKVETCH,很漂亮的小藍花,拍不到隻能ZT自網絡http://swbiodiversity.org/

下一個是POWELL POINT(鮑威爾觀景點),以一個美國白人探險者的名字命名。他的全名是JOHN WESLEY POWELL,在1869年和1871年兩次組隊漂流大峽穀所在的科羅拉多河,取得很多一手資料,從此大峽穀才確立了其傲世的地位,慢慢地展示在公眾麵前。為此在這裏立碑紀念他做的貢獻。

略微回顧一下大峽穀的主要人文曆史吧。

  • 印第安人很早就在這片地區居住,考古發現有至少4000年前的遺跡。在1882年美國軍隊驅趕印第安人到他們的保護區去時,就有三個明確的部落HAVASUPAI、HUALAPAI和NAVAJO。
  • 1540年西班牙殖民部隊一行13士兵到達大峽穀,三名士兵還試圖爬下去,當然是無功而返,這是最早的記錄,此後二百多年再也沒有歐洲人來過。
  • 1776年,倆位西班牙傳教士來到大峽穀。
  • 1848年美墨戰爭後,美國人擁有了這片土地,開始了新的一輪探險。
  • 比較有意思的是1857年,陸軍中尉JOSEPH IVES率領的由陸軍部出資的‘國家隊’,從加利福尼亞灣開始,沿科羅拉多河逆流而上,曆時兩個多月到達BLACK CANYON(黑峽穀),即現在胡佛大壩的地方。那艘名為‘探險家號’的船撞到了岩石沉沒。雖然IVES沿大峽穀南緣向東走了一段到了DIAMOND CREEK,但估計中尉大人在探險家號毀了後很是不爽,眼光也和常人不同了,他沒能欣賞到大峽穀的壯觀,報告中用了兩個詞‘ALTOGETHER VALUELESS’。給他們的探險定性為‘THE LAST PARTY OF WHITES TO VISIT THIS PROFITLESS LOCALITY’。然而同行的NEWBERRY不同意,是他告訴了鮑威爾。之後就有了兩次建碑立業的探險。
  • 1869年鮑威爾第一次帥眾十人,順流從GREEN RIVER到科羅拉多河,進行沿途科考,經費由SMITHSONIAN INSTITUTE讚助,很少。他們做了很多詳盡的科學記錄。但探險非常艱辛,翻船四次,最後一次物資幾乎丟盡。有三人受不了離隊,爬上大峽穀,就此失蹤,應該是被印第安人殺掉了。但鮑威爾兩天後到達VIRGIN RIVER(從ZION流過來匯入科羅拉多河)河口,完成了這次探險,估計也是沒吃的了,沒法繼續。要知道這位老兄是參加過南北戰爭的獨臂中校,可見其意誌之堅定。
  • 1871年第二次探險,資金多了,設備好了,科考更加詳盡細致,還拍了很多照片。大峽穀的魅力終於呈現在世人麵前。
  • 1880年地質學家CLARENCE DUTTON對大峽穀進行了更加係統細致的科考。
  • 1893年,哈裏遜總統,建立了GRAND CANYON NATIOANAL FOREST PRESERVE。
  • 1903年,老羅斯福總統視察了大峽穀,並在以後幾年內,在和礦主、農場主的鬥爭中,不斷擴大大峽穀的保護範圍和力度。作為大自然保護者,老羅斯福建立了比較係統的國家公園體係,是美國國家公園的奠基人。

 一組舊照片,均ZT自WEKIPDIA

左圖,獨臂的鮑威爾和印第安人酋長;中圖,MARBLE CANYAN中的的小舟,第二次考察;右圖,KOLB BROTHERS(隨隊攝影師)和撞破的小船,哥倆的原話‘A CRASH,THE BOARDS BROKE  LIKE EGGSHELL’。

 POWELL POINT附近的懸崖

 POWELL POINT附近的大峽穀

 HOPI POINT附近

 再到下一個觀景點MOHAVE POINT,可以看見科羅拉多河

 這個角度可以看見很長的一段科羅拉多河,河水是綠色的。

 我們走到MOHAVE POINT後,就坐紅線公交車直接去了HERMIT REST。

 太陽已經很高了,拍整個大峽穀就沒有了層次

在HERMIT REST休息後還是坐公交車回到VILLIGE的紅線起點,我們四個找地方買了一大個披薩當午飯吃後,稍事休息就開車沿DESERT VIEW DRIVE一路向東。這是64號公路在大峽穀內的一段,從VILLIGE到DESERT VIEW POINT有40公裏,中間也是好幾個觀景點,我們是一路開車,一路停在各個觀景點欣賞大峽穀。

 簡單的示意圖,路邊的指示牌很明了,不會錯過每一個觀景點的。

不過,再壯麗的景觀都架不住連續不斷的欣賞,至少我是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

 從MORAN POINT看大峽穀,這裏的南緣視野比較開闊,可以看見蜿蜒迤邐的科羅拉多河。

 這張是坐在車上拍的,在大峽穀的南麵的SAN FRANCISCO PEAKS,火山形成的,四月山頂的大雪還沒化完。

 從LIPAN POINT遠眺DESERT VIEW WATCHTOWER

 NAVAJO POINT處看大峽穀

 最後來到整個大峽穀東頭的DESERT VIEW景區。

 景區裏的瞭望塔,DESERT VIEW WATCHTOWER

 上樓觀景,東麵高原上有個巨大的平頂山,CEDAR MOUNTAIN

 西北方向,俯瞰迂迴拐彎的科羅拉多河穿過的大峽穀,右下角是瞭望塔外的露台。

回過來再聊聊這個瞭望塔,此塔建成於1932年,由美國著名建築師瑪麗·科爾特設計(先聲名一下,我不學考古和建築,圖騰和人名之類的一概抄襲塔內介紹和網上的篩選,有錯會負責編輯的責任)。是她在大峽穀設計建造的一係列建築之一,那些建築包括,HOPI HOUSE,LOOKOUT STUDIO,HERMIT’S REST。除了這個瞭望塔仔細參觀了以外,其它一些都沒有時間去看,下次再來大峽穀一定要好好看看,還有包括其它的建築,比如KOLB STUDIO。

瞭望塔是座四層結構的圓柱形建築,高21米,是按原始印地安PUEBLO部落的瞭望塔複製的,外牆石頭的搭建是按原來部落遺跡的圖樣,還特意做成不完美的狀態。不過這個瞭望塔是放大複製,比北美任何一座當初真正的原始印第安人瞭望塔的規模都要高都要大,至今都頗受爭議。所以裏麵是鋼筋水泥結構,否則承重有問題。底層大廳現在是禮品店,巨大的玻璃窗供遊客瞭望大峽穀和一望無際的高原。

 瞭望塔底層外觀,石頭的堆砌是有根有據的。

圓柱形瞭望塔內部有環形的石階引導到每一層,還有通向外麵的露台。塔內牆壁上有著各式的印地安壁畫,大多都是畫動物或者印地安圖騰。咱就隻有看西洋鏡的份了。

不過,在這瞭望塔裏麵還真的看到了西洋鏡。上麵幾層的瞭望塔,周邊有不少很小的窗口,可以想象印第安人在這裏瞭望放哨守衛自己的家園。這裏的小窗口現在是給遊客觀景的。我開始就發現有些小窗口邊上有黑色的光滑的石頭,看了介紹才知道,這個材料是黑玻璃或瑪瑙片。瑪麗·科爾特特意設計了這REFLECTOSCOPE(反射鏡)放在這裏的,讓遊客通過這看大峽穀的風光,通俗點也叫BLACK MIRROR(黑鏡)。這是種藝術表達手法,由十七世紀法國風景畫家CLAUDE LORRAIN發明的,深色玻璃使反射出畫麵的色彩更加STRONG,而不是外麵直射陽光下一片泛白的沒了層次的色調。真的是很好看,我一個一個看過來,和直接看到的景色比較,通過這個黑鏡看到的大峽穀別有意境,不僅色調不同,而且每一塊黑鏡大小角度不一,反射出的畫麵也有了框架,凸出了重點,設計者真的很用心。忘了拍個照給大家,從網上ZT一張吧。這裏看沒什麽,要身臨其境,才會有意想不到的興奮,去的時候別錯過了。

走出瞭望塔,標誌著我們大峽穀的行程的結束,這裏最後給猶他杜鬆拍張照,我自己給他一個定義,大峽穀之魂。

開車出發,沒多遠就是大峽穀國家公園的東出口。去PAGE(佩吉市),還有兩小時的路要開呢。

 

不能保證下周還能發,最近比較‘堵’。大堵,美國選了一個川譜當總統;小堵,日常生活中BILL的雞毛蒜皮,很久都沒問題的,最近卻接二連三的電話。其實川譜和我這個住在多倫多的中國人沒幾毛關係,但作為一個自由知識分子,很煩他的VIOLENCE和HATE,沒有底線,而美國人民還選了他,可見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泛濫,是曆史的倒車呢,還是會螺旋式上升?加上煩心的小事媽們,鬱悶的都沒了心情碼字。單位工作忙不應該是借口,也是事實。

盡快寫出新的,食言了,見諒,不會太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