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6初遊美國西部(十一)錫安國家公園

(2017-02-20 11:03:59) 下一個

2016初遊美國西部(十一)錫安國家公園

四月二十五日 星期一 多雲轉暴風雨雪

主要景點和活動:錫安國家公園

住宿:QUALITY INN

錫安國家公園是這次行程的重點,某種意義上甚至比大峽穀還期待。我在計劃中也是安排了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活動。因為我更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而錫安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深藏在美國西部荒漠中的一顆明珠。

先貼幾張昨天拍的照片吧。上麵那張是CHECKERBOARD MESA(棋盤山,海拔2033米),是昨天一早進入錫安決定去布萊斯之前拍的。

↓ 錫安國家公園東大門(海拔1737米),左邊就是棋盤山,正對麵的是CRAZY QUILT MESA(瘋被山)。

↓ 再往裏麵開一點,領導們就是在這座山下做的決定去布萊斯,很有點‘遵義會議’的味道。

我們回到錫安還遇到了這大角羊(BIGHORN SHEEP),就在路邊的山崖上。我是坐在車裏拍的,這幾頭都應該是母的,雄的角更粗更大,還向前彎。

從上麵的和後麵的照片中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到錫安的生態環境要比大峽穀以及布萊斯要好很多,更不用說佩吉市周邊的科羅拉多高原荒漠了。進到錫安國家公園,滿目翠綠,雖然大峽穀有猶他杜鬆,布萊斯有道格拉斯冷杉,沙漠花園有蘭花和鐵線蕨,但錫安國家公園峽穀中的植被和那些地方相比要高幾個數量級。住在北美五大湖的我對湖光山色是很有免疫力的,本不該驚訝錫安的翠綠,見多不怪嘛。但錫安和周邊的諸多景點相比,包括我們剛去過的大峽穀,佩吉和布萊斯等,實在是個少見的OASIS,綠洲。連廣告詞都是這麽說的:NATURE OF SANCTURAY,MUSIC OF WATER。

這就是為什麽我鍾情於錫安的原因。

從錫安國家公園東大門進入到我們住的旅遊小鎮SPRINGDALE的那段9號公路還名為ZION-MOUNT CARMEL HIGHWAY,短短20公裏,先是一短一長兩個隧道再是一段盤山公路,海拔從1737米降到1195米。

↑ 左上:第二個長的隧道隻能單行,左下:盤山公路,右圖:從盤山公路仰視山崖上隧道的通氣口。

雖然公路兩邊的景色已經很漂亮了,但是最能吸引遊客的並不是坐在車裏看風景,而是公園裏麵無數個步道以及步道兩邊的景致。

其中兩個是我向往的,ANGELS LANDING和NARROW,我沒有本事翻譯出恰當的中文,就免了。

ANGELS LANDING是一座山峰,一座危險的山峰,都說爬上去的道路險要,讓我第一個反應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NARROW更加特別,徒步通常是走在地上的,而錫安的NARROW則是走在水裏,想象一下在炎熱的夏天,走在清涼的VIRGIN RIVER裏麵,兩邊是高聳的山崖,會是怎樣的感覺?單這兩處獨特的TRAIL就夠刺激神經的了,根據資料和網上評判,其它主要的值得去走的TRAIL還有,WEST RIM TRAIL,SUBWAY BOTTOM-UP, OBSERVATION POINT, CANYON OVERLOOK。

憧憬的NARROW在到達錫安當天晚上就基本破滅了,入住酒店時詢問前台就被告知應該是不開放的。這也是預想之中,春季化雪的季節,水量大,多數年份要到五月中才開放的。鬱悶是難免的,吃飯休息睡覺,期待第二天的遊覽。

早上,起床後去酒店餐廳吃早餐。餐廳就在9號公路邊,外麵就能欣賞美麗的高山白雲,渾然不知馬上就要變天了。

↓ 其實,東北邊已經有異象了,而我們可是不會看雲識天氣,還是美國的雲。

吃過飯,決定先去公園裏麵小逛一圈。我們將車停在遊客中心,乘坐公園裏麵的免費公交去各個點玩,這也是最經典的遊覽方式。提醒一下,因為這是最主要的遊覽線,ZION CANYON SCENIC DRIVE,裏麵的停車位很少,所以除了冬天私家車都是不讓進去的。花大價錢住在裏麵ZION LODGE的當然例外。座免費公交是最方便的,車次很多,車裏還有各個景點的講解。

下載的公園地圖,顯示SCENIC DRIVE上的車站,紅色的是9號公路。

遊客中心是起點站,第二站是ZION HUMAN HISTORY MUSEUM,有放映介紹錫安國家公園的錄像,還有各種科普活動。我們去的早,博物館連門都沒開,這裏也是一個還可以停私家車的地方,遊客也不多。後來我們都把車停在那裏。

↓ 從博物館停車場向南看沐浴在晨光中的WATCHMAN MOUNTAIN(守望者山,1995米)。

↓ 在博物館後麵的露台向西看,有一排著名的山峰,從左到右分別是WEST TEMPLE(2655米),SUNDIAL(2313米),ALTAR OF SACRIFICE(2287米)

↓ 第三站,CANYON JUNCTION,私家車就被攔在外麵了,對麵還是WATCHMAN MOUNTAIN,左轉去東出口,右轉去南出口。

↓ 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孕育了這美麗國家公園的河,VIRGIN RIVER(維琴河)。

↓ 第四站,COURT OF THE PATRIARCHS,三個山峰分別以三位宗教先賢命名,ABRAHAM PEAK(亞伯拉罕峰,2101米),ISAAC PEAK(伊薩克峰,2081米),JACOB PEAK(雅各布峰,2083米)

這裏很多山峰的命名和維琴河一樣都有很濃厚的宗教色彩。而錫安也是由最早在這裏定居的摩門教徒取名的,同樣也是取自聖經,意為和平避難之地。

↓ 第五站,ZION LODGE,有錢人住的地方。

↓ 第六站,THE GROTTO,爬ANGELS LANDING就在這裏下車。遠處白色的就是國家公園的免費公交遊覽車。

↓ 從車站這裏就可以眺望河對岸的ANGELS LANDING。那時心裏還想著轉回來下午就爬上去看仙女妹妹呢。

↓ 第七站,WEEPING ROCK(滴水岩),要向上爬一小段路,不長而且四周鬱鬱蔥蔥。上麵實際上也是一個在山崖上的HANGING GARDEN,懸掛花園。

我們去的時候都一直在滴水,難怪會有那麽好的生境,夏天缺雨的季節不知還會不會滴水。當然也有我喜歡的鐵線蕨,見插圖。

↓ 站在懸掛花園下遠眺錫安峽穀,氣勢不凡,樹林間可以看見一小段維琴河。

那天上午,我們看過WEEPING ROCK後直接去了最後一站,為了敘述方便,我把後來再去看的第八站,BIG BEND的照片貼一張,可以下去到維琴河邊,河在這裏有個大彎。其實在錫安峽穀裏,維琴河拐彎是很多的。

終點站,TEMPLE OF SINAWAVA,取自PAIUTE印第安人崇拜的郊狼神的名字。

↓ 下車就是RIVERSIDE WALK TRAIL (沿河步道)的起點。

醒目的告示排,讓殘存的最後一絲期望也打破了。

如果要走NARROW必須在這裏下車,先走RIVERSIDE WALK TRAIL,到頭再卷褲頭下水。現在就隻能走可以走的這段沿河步道了。

沿河步道來回也就3公裏多一點,很平緩,連殘疾人車都可以推著走。因為是融雪季節,有些地方的河水還是蠻大,如果真的開放NARROW,估計走的也會很累,水大自然更費勁了。

走在沿河步道上,可以明顯的感到峽穀比先前的要狹窄的多,兩邊都是高高的山崖。

到了該脫鞋卷褲腳的NARROW入口處,隻能歎口氣,羨慕一下。

拍完照,徘徊一陣後也就往回走,已經是烏雲翻滾了,但是沒能走成NARROW,我怎麽也憋著口氣想爬ANGELS LANDING。

稍稍開闊的地方,能看到錫安另一個著名的山峰,THE GREAT WHITE THRONE(大白王座,海拔2056米)。

終點站,TEMPLE OF SINAWAVA,附近的山石。

因為我想爬ANGELS LANDING,等來公交車後,我們又回到了第六站,THE GOTTO。但天宮不作美,已經開始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下雨路滑,知道不可能爬危險的ANGELS LANDING了。不死心的我還想獨自走EMERALD POOLS TRAIL(翡翠潭步道),被眾人攔下。回到遊客中心,就已經是下大雨了,遠山都湮沒在低低的雲霧之中。

回到酒店,吃飯休息,眼望著名的WATCHMAN MOUNTAIN,根本看不到山頂了。

休息後,百無聊賴的我們又回到了第二站,THE HUMAN HISTRY MUSEUM,我們想去看看介紹峽穀的小電影。正好遇到一個公園管理處開設的講座。因為下雨,就設在後麵的帶有頂棚的露台,介紹錫安峽穀和NARROW的形成。

和羚羊穀類似,是因為上遊暴雨維琴河暴漲,洪水的威力大家是明白的,可以衝掉幾噸重的石頭。維琴河先衝刷出狹窄的SLOT CANYON,形成NARROW。NARROW下遊,更多為石灰岩和砂岩,所以衝刷加崩塌,形成了相對較寬的錫安峽穀。而且這樣的洪水衝刷一直存在,每幾年都能看到山洪爆發。聽得我後脊梁直冒冷汗,照著雨下的,要是趕趟今天洪水爆發,我又在NARROW裏,那小的我就掛了。

↓ 遠眺被維琴河衝刷出來的錫安峽穀。是第二天,天晴後拍的。

聽了講座後受益匪淺,正好把這次旅行的三個國家公園(大峽穀、錫安和布萊斯)所代表的GRAND STAIRCASE(大階梯,地質學名詞)的形成也一起給大家交個地理小報告。

對於地質年代,我這個學分子生物的來說,跟普通大眾沒啥差別。就跟碼程序的人說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是一樣的效果。雖然沒有任何概念查了還是得說說,填上動植物的進化,至少我自己看的明白些。

話說早在20億年前(古元古代,造山紀,那是隻有藍藻的歲月),現在是科羅拉多高原的地方是一個和海平麵一樣高的大盆地,周邊山脈侵蝕下來的沙子、礫石和泥土,被流水帶入並分層堆積。純粹的堆積重量導致盆地下沉,使得頂部表麵總是保持接近海平麵。這一層一層的堆積沉降過程,幾下子就過了19億3千4百萬年,將近97%的時間。期間,氣候變化、沉積環境變化是非常多樣的,包括了你能想象的各種狀況。再加上物理化學的各種作用,那麽呢就有了幾十層不同特性的岩層,每一層都產生於特定的地質年代。同樣也告訴了我們埋在裏麵那些化石的年代,好像還能夠用碳14檢測出來。日子晃了這麽幾晃,這20億年來生物也不斷進化,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藻類、苔蘚、蕨類到裸子植物;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直至恐龍的滅絕。到了6千6百萬年前新生代開始,鳥類、哺乳類和被子植物開始出現。這時,一直和海平麵持平的幾十層地層開始隆起上升,為什麽這個時候上升,我不知道。隻知道從那時開始上升了,而且這個上升過程還相對比較平和,一直持續到今天,不同地區上升高度有所不同,大至為1500米到3000米,這樣就形成了現在的科羅拉多高原。

整體的平穩並不代表局部的變化。高原的形成,使得河流的切割效應變得越來越明顯。巨大的科羅拉多河切出了大峽穀,其支流維琴河切出了錫安,布萊斯不是河水切出來的是冰雪風化形成的。

河水的切割和冰雪的風化形成的懸崖,讓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地質時期形成的不同的岩層。最早在1870年左右,地質學家CLARENCE DUTTON(克拉倫斯•杜頓)首先提出GRAND STAIRCASE(大台階)的概念,將這個地區,從大峽穀到布萊斯,由南向北的岩層分為5層。以後不斷完善細化,形成現在的理論。

↑ 載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nd_Staircase

上圖中,最左邊是布萊斯地層最年輕,這裏最古老的岩層是1億4千萬年前的。是錫安(上圖居中)最年輕的岩層,而錫安最古老的岩層是2億4千萬年前的,又是大峽穀(圖中最右邊)最年輕的岩層,而大峽穀最古老的岩層是20億年前的。就是這麽回事了。

真佩服地質學家克拉倫斯•杜頓,考察了一大圈,總結出這麽個道道來。我是不可能想那麽多,隻知道風景的漂亮,想想怎麽拍照就是了,最多有專家帶著認認岩層也還算好玩。老前輩能把那麽大的地方那麽多的石頭想在一起,佩服啊。

聽完講座,時間還早,望著近處瓢潑的大雨和遠處霧蒙蒙的遠山,我們這群人不知怎麽也有了年輕人的衝動,決定開車去東大門,看看雨中的錫安。

一路上很少行車,就隻有幾輛和我們一般的瘋子,冒著大風大雨,看見漂亮的風景就停車,下車護著相機抓拍自己看中的風景。最主要的就是整個錫安,沿著9號公路的山上,或遠或近平白地冒出了無數個大小不一的瀑布。

↓ 遠山當然也都是在雲裏霧裏飄渺。

↓ 等開車快到東大門時,隨著海拔的上升,已經不是下雨了,而是漫天的鵝毛大雪。

↓ 棋盤山被籠罩在風花雪月之中,和萬裏晴空下的棋盤山實在是天壤之別。

在四月底,美國大西南的科羅拉多荒原上,我們還真的遇到了暴風雪,有點不可思議,卻是實實在在。

↓ 等回到小鎮,似乎所有的人都縮回了酒店,街上空蕩蕩的,雨水衝刷過的街道一塵不染,美麗安逸。

吃過晚飯,休息,整理照片,準備明天去爬ANGELS LANDING。

 

最後,貼一組NARROW的照片,本來已經做好了兩組八張,但後來發現人家是專業攝影家,靠這吃飯的,下麵一行小字讓我放棄了貼的念頭。不給他做廣告就是了。另外找了幾張,一起來體驗體驗吧。

↑ http://caltech.typepad.com/caltech_as_it_happens/2014/03/trekking-the-narrows-zion-natl-park-.html

↑ https://www.pinterest.com/pin/58828338852619312/

↑ http://www.darnoldhiking.com/zion-national-park.html

 

再貼一次當天住宿,Quality Inn Springdale At Zion Park,CN$184.88一晚

Address: 479 Zion Park Blvd., Springdale, UT 84767, United States

Phone: +1 435-772-3237

不錯,含豐盛早餐,離公園南大門及遊客中心很近。

我們是住在南邊入口的SPRINGDALE,旅遊小鎮,設施齊全。不建議住東邊入口外的旅館或AIRBNB,主要是進公園後到遊客中心還要開20公裏,浪費時間和精力。露營也可以,沒有詳細研究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