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
尊敬的習近平總書記:
我們都是被國家三甲醫院認定不治而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晚期癌症患者;我們又都是經於保法教授采用自己發明的治癌新技術治療後,獲得重生的幸運者。我們鄭重而熱切地向您請求:盡快在全國推廣於保法教授發明的治癌新技術;在未及推廣之前,當地醫院和醫保部門對要求前往於保法腫瘤醫院治療的患者,應予辦理轉院手續,以使廣大的癌症病人獲得最佳、最方便、最省錢的治療。
於保法教授是山東人,在國內讀完醫學本科和碩士學位並在山東省腫瘤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工作,獲得一定實踐經驗之後,自1990年至1998年應邀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醫學院和蘇克研究所留學和工作。在此期間,完成了“抗癌藥物載體”和“腫瘤分子生物學及腫瘤模型”兩個博士後研究,並在1996年第89屆世界癌症年會上提出利用腫瘤自身作為載體的“緩釋庫”新概念,被大會譽為“腫瘤化療用藥的一次革命”。於保法教授發明的這個新概念,簡言之就是把他發明的由緩釋製劑、化療藥物、免疫佐劑聯合形成的抗癌複方藥物,在CT或B超或內鏡的導引下,直接注射在腫瘤內,在20天內抗癌藥物逐步釋放,殺死癌細胞,既避免了藥物對全身的毒副作用,又達到消滅腫瘤的目的;同時被複方藥物殺死的癌細胞釋放出的自身腫瘤抗原,在免疫佐劑的協助下,激活機體的係統性免疫反應,從而起到清除複發或轉移癌細胞的作用。
於保法教授還把國外的三氧醫學引入中國,應用於臨床治療,形成了以“緩釋庫”治療為主,活化化療、活化放療、中醫藥結合、心理治療為輔的整合醫學治癌的理論和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治癌新技術,自1998年懷著以業報國、造福鄉梓、救治患者的願望回到祖國,在吳官正同誌的大力支持下先後開辦四家腫瘤醫院以來,已經治療了數以萬計的晚期癌症患者,獲得了很好的療效。其中包括西藏活佛貢唐倉單貝旺旭和國家部委的林炳輝同誌及張慶黎副主席的母親等,也有不少海外華人和外國患者。於保法教授為中國贏得了不少的讚譽,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曾多次報導過他的事跡。為此,於教授曾被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於保法教授發明的治癌新技術較之當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手術、放化療、生物治療等技術,具有四條最顯著的優點:
一是技術更先進,療效更好。治癌症不用作手術,無創傷、無痛苦、不傷元氣,也不存在因手術而產生的轉移、擴散、複發等弊端;治療過程中,病人所受的毒副作用小;對於原發性癌症,經治療後普遍獲得痊愈;對晚期癌症,特別是那些在三甲醫院治療無望的患者,又開辟了一條重生之路,大多數病人(80%)的病灶或消失,或得以控製,能正常生活,又開始了生命的征程。
二是適應症廣。適用於鼻咽癌、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膽囊癌、膽管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子宮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狀腺癌、皮膚癌、惡性淋巴瘤、骨腫瘤、原發或轉移的的各種實體腫瘤。對於手術失敗、術後複發及轉移、不能或不願手術者;對放化療失敗或不能耐受放化療者同樣適用。
三是治療費用相對較低。本文起草者李育正因患肝癌、腎癌、結腸癌,一年內做了兩次手術,先後切除了左肝葉、左腎、膽囊和乙狀結腸,連手術帶術後複查、治療,二年中花了37.44萬元,因是企業退休職工,屬市醫保需要先墊付醫藥費,不得不賣了房子湊錢,之後公家報銷了24.49萬元,個人負擔了12.96萬元,這是他近六年退休工資的總和!花了這麽多錢也沒有阻攔住癌症發展的步伐,結腸癌(II期)術後僅一年,腫瘤就轉移到肺部、淋巴、殘存的肝部,三甲醫院沒辦法了,後在於教授處綜合治療二個月花了約10萬元,轉移癌病灶消失,生活又恢複了正常。顯然,於教授發明的新技術,治療癌症的費效比更為合理,更為節省,這有利於減輕國家和個人的負擔。
四是於教授的治癌技術更易於推廣。從設備上來講,醫院隻需要有CT機、B超和內鏡及相應的化驗設備即可適應大部分腫瘤的治療;從醫護人員來講,隻要是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經短期培訓即可掌握技術,經於教授團隊的醫生帶上一段即可獨立操作,成為治癌的全科醫生;目前我國縣級醫院和廠礦醫院都已具備了上述條件,隻需對症增加放療設備和三氧發生器等設備,投入很小。
於保法教授所辦醫院風清氣正,不收紅包、不吃請,治療中對症施治盡量減輕病人負擔,深受患者好評。與其他醫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癌症已經成為我國的多發病、常見病、疑難病之一,已上升為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而癌症患者麵臨著太多的無奈,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就高達350萬人,各省的腫瘤醫院、三甲醫院床位、醫護資源等有限,根本就無力麵對這樣大的病患群體,使患者不能及時就醫;我國治療癌症除中醫外,基本上都是照搬國外的,效果普遍差,而治療花費大,患者每每都人財兩空,所以不少病人一經確診就放棄了治療,回去等死,還有些人為減輕家庭負擔,不得不選擇了自殺;遇上擴散、轉移、複發,醫生束手無策,患者隻能絕望地眼睜睜去等死;多年來衛生部門的宗旨意識淡漠,醫院中醫德醫風不正,崇洋媚外,因循守舊,無視於保法教授發明的新技術和中央電視台數次報道的救治中外癌症病人的事跡,不去總結,不去宣傳,不去推廣;更可悲的是,三甲、二甲醫院自己看不了,卻為了自己醫院的創收,說什麽都不給患者辦理轉住於教授醫院的手續,真是缺德而極不人道,不少患者最終抱憾而終,一些不甘等死的患者隻好經受長途勞頓,自費去山東找於教授治病,又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即使是保法腫瘤醫院的所在地山東濟南、東平縣,雖然患者可以通過醫保報銷部分費用,但因為“緩釋庫”技術未進入國家醫保名錄,這項治療卻不能報銷,患者負擔依然很重。我們不得不問,我國醫療改革多年來究竟是為了患者,還是為了醫院,為了政府,為了領導的“政績”?!癌症對老百姓而言,就是一人得病,全家返貧,所以老百姓常說,“要想奔小康、首先保健康,沒健康就沒小康。”“癌症就是實現小康的最大障礙。”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要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製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全民醫保體係,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製,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製。鞏固基本藥物製度。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優先建設發展縣級醫院,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使90%的常見病、多發病,危重急症和部分疑難複雜疾病的診治、康複能夠在縣域內基本解決。”這為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但是完全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既需要時間,又需要大量的資金,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這種形勢下,國家衛生部隻有從現在起將於保法教授發明的治癌技術在全國內大力組織推廣,才能夠在2015年初步實現這一目標,做到了絕大多數癌症不出縣。若能這樣,則可更方便,更多地治好癌症患者,並可較多地減輕國家和老百姓的負擔。這是於保法教授拒絕美國綠卡回到祖國治病救人的初衷,也是老百姓迫切的願望。其功大焉!
於保法教授的治癌新技術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這是他的光榮,更是我們國家的光榮。15年來,於教授在治療數以萬計的中國人的同時,也治好了不少的華人華僑和外國患者,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邀請於教授去哪裏辦醫院。可以設想,如果國家將他的技術也推廣到全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去,我們中國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尊敬。
推廣於保法教授的治癌新技術,真是一舉而多得。切切為盼。
致
布禮!
(附於保法教授及科研成果簡介)
山西患者、太重集團退休幹部 李育正
山西患者、大同工商銀行幹部 石建中
山東患者、蓬萊第二中學 王鳳玉
山東患者、東營市勝利油田 原宜芳
山東患者、淄博市張店區 田茂家
山東患者、鄆城縣張集鄉張集村 郝忠傑
山東患者、鄆城縣郭屯鎮車樓村 劉興梅
山東患者、榮成市青島啤酒裏公司 劉玉鵬
山東患者、威海市乳山育桑鎮 李文卿
山東患者、曆城區遙牆向陽174號 李兆英
山東患者、滕州市龍泉辦事處郭莊村李秀蘭
黑龍江患者、雙城市 陳井龍
山東患者、鄆城縣黃集鄉東吳村 張福雲
吉林患者、長春市 王才
黑龍江患者、雙城市 車成鳳
山東患者、鄄城縣閆什鎮榮堂村 張守全
山東患者、肥城市石橫鎮南高於 程玉華
山東患者、鄆城縣黃集鄉劉仁村 王愛雲
黑龍江患者、漠河古蓮河煤礦 王洪利
山東患者、汶上縣楊店鄉陳堂村 劉桂珍
河北患者、廊坊市安次區葛漁城鎮豆佃窯村
劉萬俊
山東患者、鄆城縣黃安鎮黃北行政村劉秀芝
山東患者、新泰市羊流鎮北單家莊村郭善利
山東患者、聊城東昌府區堂邑東關 王保義
山東患者、汶上縣郭倉鄉劉莊 張素粉
山東患者、汶上縣郭倉鄉黃莊 徐善堯
黑龍江患者、饒河縣建三江勝利農場崔福慶
2013-6-16
附錄:
於保法教授介紹
於保法,男,漢族,主任醫師
1977年~1982年就讀於濱州醫學院
1982年~1985年在山東腫瘤防治研究所工作
1985年~1988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1988年~1990年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從事腫瘤病理研究及臨床治療工作
1990年~1992年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主攻抗癌藥物載體
1991年~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會員
1992年~1994年在Crick等8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工作過的蘇克(Salk)醫學研究所做腫瘤分子生物學和腫瘤模型博士後研究
1994年~1998年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院UCSD副教授(Assistant Adjunct Professor)證明文件
1998年創辦泰美寶法腫瘤醫院並任院長
2000年成立濟南保法腫瘤研究所任所長
2002年12月,成立山東保法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
2004年2月創辦了濟南保法腫瘤醫院並任院長
2012年創辦北京保法腫瘤醫院並任院長
政治情況:
濟南市致公黨常委
致公黨山東省委留學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十一屆濟南市政協常委
第十二、十三屆濟南市政協委員。
主要成就
1989年發明“胃十二指腸微量出血定性定量測定器”專利編號:89204059.9。
1989年《腫瘤陽性顯像劑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38970812);
1994年研究課題:《P53癌基因在乳腺癌的作用》獲美國陸軍醫學研究開發署科學前途發展獎;
199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啟動新課題獎;
1996年發明了藥物載體“人工多囊細胞”並提出利用腫瘤自身作為藥物載體治療腫瘤的新理念,在89屆國際癌症年會上被譽為“腫瘤化療用藥的一次革命”。
2000年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三氧抗癌保健儀,中國專利號:ZL 002 13553.1)
2004年獲美國國家發明專利(緩釋庫療法,美國專利號:US6811,788B2)
2006年獲中國國家發明專利(緩釋庫療法,中國專利號ZL01806830.8)
2007年獲澳大利亞國家發明專利(緩釋庫療法,澳大利亞專利號:AU60177024E3)
於保法教授主要論文、著作:
1、《99mTC-油酸多相脂體注射液的動物實驗與臨床初步應用》 發表於《沈陽醫學院學報》1988年第5卷 第一期;
2、《一種新的淋巴結顯像劑-99mTC-油酸多相脂質體的研究與動物實驗》發表於《中華腫瘤雜誌》1988年第4期 第10卷;
3、《骨髓顯像劑-99mTC-油酸多相脂質體的製備與動物實驗》發表於《中華核醫學雜誌》1989年第3期 第9卷;
4、《抗癌藥物酒精飽和液腫瘤內注射療法及其藥物動力學研究——一種腫瘤自身治療性凝固塊作為抗癌藥物緩釋庫的新概念》發表於《當代腫瘤學雜誌》1994年第1卷 第2期;
5、著作《三氧醫學及臨床應用》、《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 ISBN-81072-466-5/R.461。
社會貢獻
1.
1998年11月到2003年6月,對東平縣的18個鄉鎮進行了下鄉義診及腫瘤普查活動,共出動醫護人員達1200餘人次,捐贈藥品5萬餘元,發放科普材料10萬餘份,義診1萬餘人次,普查人口達140.8萬人次。從中得出了東平腫瘤發病率為2.8‰,並形成的書麵的總結材料,上報東平縣政府有關部門,為有關部門進一步醫療下鄉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建議。
2.
2004年10月於保法教授倡議,由共青團團中央、國家衛生部、中央電視台共同主辦,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山東保法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三家醫院承辦的“中國青年誌願者醫療扶貧萬裏長征”,從江西省瑞金出發,途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重慶、甘肅、寧夏、陝西等10個省市,為老區人民開展大病普查,送醫送藥、醫務培訓等服務,並為此次活動拿出300萬元。沿途中總結出《中國農村衛生改革與現狀調查報告》,胡錦濤總書記對該報告高度重視,批閱後轉到衛生部,該報告促進了中國農村醫療衛生改革。
3.
近幾年,公司下屬三家醫院為患者減免醫藥費用等共計200多萬元。
獲得獎項
2000年1月獲山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99山東省十大傑出留學科技專家”稱號。
2005年1月獲得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中國青年誌願者服務銅獎獎章”。
2005年獲中國國務院頒發的“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
2006年3月獲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中國青年誌願者行動貢獻獎”。
2007年3月被中國致公黨山東省委員會評為“二00六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個人”。
媒體報道:
2000年9月21日《東方之子》欄目對於教授進行了采訪。
2001年11月16日,於保法教授和美國患者安德雷斯一家做客央視《實話實說》,講述真實版的《刮痧》。
2003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了美國畫家莫瑞爾為了留住生命,保住美,不顧SARS的肆虐,尋找於保法進行治療的故事。
2004年CCTV《講述》和《焦點訪談》欄目先後就於保法倡議並承辦的“醫療扶貧萬裏長征活動”對於保法進行了采訪。
2004年濟南電視台黃金訪談欄目《泉城夜話》欄目邀請於保法教授和美國患者曼迪進行了專訪。
2005年5月22日CCTV《講述》欄目再次對於保法教授進行了采訪。
2006年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減輕患者負擔,於保法教授在山東省率先推出了部分腫瘤“保效、限價”的措施,《齊魯晚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2007年3月,《焦點訪談》欄目再次對於保法教授進行了采訪。
2007年3月28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就於保法教授的新書《癌症是可以戰勝的》進行了采訪。
2007年9月12日,CCTV《財富故事會》進行了報道。
社會兼職
山東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導師
濟南市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員聯誼會副會長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山東衛生經濟協會民營衛生組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東方生命文化研究生研究員
濟南市僑商協會副會長
山東省僑商協會理事
中國僑商投資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