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路的孩童

凡事感恩 不住禱告 常常喜樂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勇闖北極“天路”(五) 北冰洋浪裏白條

(2013-12-30 09:44:44) 下一個

勇闖北極“天路” 北冰洋浪裏白條



    老媽媽導遊首先把我們帶到一個高丘。高丘上長滿草本植物,上麵散佈著黃色和白色的小花。在丘頂,眼前像一幅270度的寬闊的大銀幕,一片浩瀚的北冰洋在銀幕中顯得是那麽生動、活潑、深遠、寬廣。

    這是一個天然的港口,附近駐有加拿大軍隊的軍事設施。

    圖克托亞圖克 ,以前曾被稱為布拉班特港,是加拿大西北地區的一個村鎮。濱臨北冰洋。總麵積11.07  平方公裏,根據2009年的統計,總人口為930人。主要民族為因紐特人加拿大北部的愛斯基摩人。

    當地的因紐特人以狩獵和捕魚為生。現代的旅遊業已成為圖克托亞圖克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旅遊經營者提供一係列的活動,包括狗拉雪橇,冰屋建設,雪地摩托,海洋和冰上捕撈,極光觀賞,以及愛斯基摩社會和文化之旅。讓遊客一窺當地人的生活和傳統,以及獨特的風光風貌。

    “圖克托亞圖克在當地語言中意為它看起來像一頭北美馴鹿。在1950年,布拉班特港的名字改回當地居民原本使用的名字:圖克托亞圖克。

     第一眼與北冰洋會麵,心跳會突然加快。這大概就是一見鍾情吧。我們張開雙臂奔向北冰洋,北冰洋捧著一束束的浪花迎上前來。我們就這樣在北極盡情地擁抱了。
    小古巴早就期待著今天,他靜靜地除去身上所有的衣物,赤條條地投入北冰洋的懷抱。

小香港猶豫了3秒鍾,雙手一握拳,用力地在空中一揮,好一個浪裏白條,隻見白光一閃,也溜光溜光地躍入大洋。

            

    小台灣一看黑白雙煞在北冰洋中自由自在地暢遊、舒適地揮動雙臂和大洋親熱,內心深處泛起陣陣妒意,大吃黑醋和白醋。他耐不住,從大洋中一躍而起,顧不上冷颼颼的海風刮在濕漉漉的身上。跑回岸邊,把自己的泳褲一把扯掉,扔在海灘上。任憑身體的所有部位都呈現在北極陽光之下。逗得老媽媽導遊、和一對在海邊溜達的澳大利亞情侶,前俯後仰地大笑不已。

    黑、白、黃與藍色的大洋是那樣和諧地組合在一起:蔚藍的天空、湛藍的大海在海天相連之處熱情相吻,翻騰黑蛟、浪裏白條、舞爪黃龍盡情地在其中戲耍、歡悅。

小河南和我已經全身心地浸泡在北冰洋中,陶醉於如此美好、如此美妙的大自然,陶醉於北冰洋的熱情,完全忘記了北冰洋海水的“涼爽”。感動於黑、白、黃的襟懷坦誠、青春表白,不斷地為他們攝影加油,為他們歡呼喝彩。

老媽媽導遊笑得不住地用手擦眼淚,她說,這是她從事本地導遊幾十年來,第一次見到如此坦蕩的遊客。我們鼓勵旁邊那對還在格格笑不停的澳大利亞情侶,是不是也下來感受一下北冰洋的溫暖?那麽老遠來這兒,不下北冰洋會後悔的。他們終於脫去鞋襪,將雙腳沒入海中,手拉手地趟了一段海水。。應他們的要求,幫他們照了幾張“澳洲來客到此一遊”的相片。他們總算沒白來一次北極北冰洋。

    與北冰洋如此親密地接觸,是我們整個北極天路探險過程中,最徹底的情感宣泄。

    宣泄的結果是宣告:我們勇闖北極天路’”成功了!

    我們駕駛我們的鐵騎,從白馬市到道森市,行程540公裏;從道森市到因紐維克鎮,行程776公裏。我們乘坐飛機從因紐維克到圖克托亞圖克,完成了天路的最後一段。

    幸運的是,今後在夏季挑戰天路的朋友,將有福了。加拿大政府經過多年的科學考察和嚴謹的研討,決定投資2億加幣,於20134月正式動工興建從因紐維克到圖克托亞圖克全天候高速公路。天路的最後一段,長度為140公裏,並將於2016年正式通車。

    這樣總長度為876公裏的天路”—鄧普斯特高速公路,將連接位於道森以東40公裏的鄧普斯特高速公路起點和位於北冰洋沿岸的圖克托亞圖克的終點。

    老媽媽開著她的Van,領我們去參觀因紐特人,也就是我們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數百年來生活的地方。

首先,老媽媽帶我們參觀他們因紐特人特有的地下冰窖。

我們一個個小心地順著木樓梯下到20米深的地底下。這個冰屋特別像我國文化大革命時各地興建的防空洞,前後左右都有地道連接這個木梯出口。隻不過愛斯基摩人的冰窖頂和左右兩壁都是厚厚的冰,有的冰窖腳底踩的過道都是冰。應該稱它為冰地道。冰地道約一人高,兩人可擦肩而過。每條地道兩邊都築有冰室,各個冰室內都儲存著不同的食物。尤其是夏季鋪魚、打鯨等海洋作業,所收獲的海鮮,就必須存放到這個自然的地下冰屋。

照片中給大家展示的三條海魚是老媽媽為她的狗狗所存放在冰屋內的。

 

下麵照片中用原木搭成的房子,就是典型的因紐特人家庭居所。這個木屋十分堅固,而且冬暖夏涼。房子內部的通風、保暖都築有特別的氣孔和通道,很有科學含量。木屋內最中央是一個大沙坑,沙坑中央是篝火盆,用來取暖和烤肉。沙坑四周是臥室以及其他專用房間。

不過,圖克托亞圖克的因紐特人現在不再使用這樣的傳統居所了。這座保存下來的“古跡”是專門用來進行“傳統教育”和供旅遊者參觀訪問的。

 

    我們跟隨老媽媽在圖克托亞圖克轉了一圈,老媽媽還領我們到她家去做了一次客。盡管時間很短,但對因紐特人的生活狀況還是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老媽媽導遊家的結構、外形與現代House沒有多大差別,室內的擺設卻鮮明地顯示出這是一所因紐特人的家居。

    總之,因紐特人要保持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確實很難,不現實。我在想,新一代的因紐特人一定會融入現代社會,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與時代發展同步的新圖克托亞圖克。

    那位載我們來圖克托亞圖克的飛行員小夥子,同老媽媽約定,要準時返回機場,他還有旅客在因紐維克等他。老媽媽導遊抓緊時間,把我們請進她的麵包車,一路繼續講著因紐特人的故事。

    在機場歡送我們的隊伍裏,除了老媽媽導遊,當然還有那聞聲就令人毛骨悚然的北極黑蚊大軍。

    飛機在土跑道上顛簸了十來秒,順利上天。我們揮手告別了老媽媽導遊,告別了圖克托亞圖克,告別了北冰洋,返回因紐維克。

(本文部分照片選自Google搜索-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