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路的孩童

凡事感恩 不住禱告 常常喜樂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美國用庚子賠款築起的“牌坊”

(2013-11-28 09:32:41) 下一個

美國用庚子賠款築起的“牌坊”

     最近,對美國用庚子賠款退款興辦清華大學的曆史,有很多論述。我在此領域是個初學者。我“軋一腳”的目的,是想搞清楚一些問題。通過庚子賠款產生的緣由、支付,美國庚子賠款的退款緣由、經過,談談我對美國退款的一些看法。請各位指正。

     (一)庚子賠款的緣由

     由於清朝政府利用義和團濫殺傳教士、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和使館人員,引發了八國聯軍的入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八國,加上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共計十一國,以武力脅迫清朝政府於190197日(光緒二十七年,辛醜年725日)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按照八國聯軍擬定的懲處官員的名單,殺的殺、砍的砍、剮的剮;流放的流放,蹲監的蹲監。

    《辛醜條約》按照八國聯軍的要求,撤除海防炮台;八國的軍隊可在沿山海關至北京一線駐紮;北京大使館區域,由各國軍隊把守,中國人不得在此範圍內居住;如有抗擊外國人的行為,中國政府必須嚴懲。這樣,中國國防大門洞開,外寇隨時可借故,武力直逼京城。日本於193777日發動的盧溝橋事變,就是《辛醜條約》埋下的禍根。

    《辛醜條約》按照八國聯軍的清單,清政府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年利息4厘,分三十九年付清。本息合計共九億八千二百多萬兩。以清國關稅和鹽稅做擔保。賠款的主要理由是支付八國侵華戰爭的出兵軍費及利息;賠償各國僑民、傳教人員、商人及企業的損失;賠償各國教會的損失。

    《辛醜條約》中所規定的賠款,是針對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出兵中國,因此被稱為庚子賠款。

     四億五千萬兩的數目是以當時中國人口約四億五為估算值基礎,按每名中國人賠付一兩的數目來確定的,帶有明確的羞辱性質。

     這筆賠款被稱為“大賠款”,此外還有17個省的中國地方官紳分別與各國領事、教士、教民協商議定了紋銀22272708兩的地方賠款。其中5386000兩歸入大賠款。地方賠款的實際支付額為紋銀16886708兩,被稱為“小賠款”。

     (二)庚子賠款的支付       

     在庚子賠款4.5億兩白銀的分配比例中,俄國所獲最多,達2.84億盧布(包括中東鐵路損失7000萬盧布、直接戰費2億盧布及利息1400萬盧布,賠款衍生利息未計算在內),占庚子賠款總數的28.97%

     其次為德國,占總數的20.02%

     其他各國的分配比例為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7.32%,比利時1.89%,奧匈帝國0.89%,荷蘭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國各占0.025%

     上述各國賠款比例,主要是按各國出兵數量、戰費支出、財產損失而定。除此以外,德國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所要求的賠償,也是一筆巨款。另外法國作為中國天主教會保護國,因此其所得賠款(主要為“小賠款”)中,有一部分用於修繕被毀教堂,以及支付給中國遇害天主教教民遺屬,作為撫恤金。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對德、奧宣戰後,中國停止支付對這兩國的庚子賠款。同時沙俄宣布暫停“賠款”緩付5年。19245月,蘇聯宣布放棄庚子賠款。1924年底,美國政府宣布第二次退還庚子賠款,把餘下的所有對美賠款全數退還。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聲明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

     所謂庚子賠款的退還,實際上中國政府針對美、英、日、法、比、意、荷、挪威等國的庚子賠款,仍必須繼續在國內從百姓頭上征收“洋捐”,然後將賠款支付給這些國家把持的管理委員會(除蘇聯之外)。再由這些管理委員會根據本國政府的對華戰略,使用在相關項目上。中國的庚子賠款一直支付到1938年時終止,實際共支付賠款白銀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65237萬)餘兩,折合銀元則約為十億元。

    (三)美國庚子賠款餘款的退款經過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等逃亡日本,推進學日語、辦學校,意圖從教育入手,培養人才,達到拯救中國之目的。從1901年開始,中國人便到日本去留學。到1904年底,清政府廢除科舉製度後,赴日留學達到了高潮。

     說到美國退還中國庚子賠款的經過,不得不提到曾任美國國務院遠東問題顧問的柔克義(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1854年-1914年),美國外交官、漢學家、藏學家。1905年至1909年任美國駐大清大使。

     柔克義在得知戊戌變法失敗後,大批中國青年赴日留學的消息,感到此事與美國的對華戰略有根本的利益衝突。於是在1904年底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了《減免部分拳亂賠款,資助清國留學美國》的建議書,此舉得到了美國部分上層人士的支持。因此,可以這麽說,美國所謂的 “庚款退賠助學基金”原來是從日本學來的。

     1905年由於國際市場上黃金上漲,白銀下跌,列強認為中國以白銀支付賠款的方式將給他們造成巨大損失,要求改用黃金支付。這就是晚清財政史上的所謂“鎊虧”問題。1905年大清政府就向列強額外支付了當年的“虧鎊”120萬英鎊,折合白銀800萬兩。簽了的條約,大家認定的支付本位幣,美、英等列強說更改就更改,白銀換成了黃金。吃虧的還是中國。

     這一年是光緒三十一年,中國駐美國公使梁誠與美方就使用黃金還是白銀支付賠款與美方進行商討時,獲悉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曾流露出“美國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之語,梁誠出於政治上敏感,立即抓住機會。以其靈活的外交手段,放棄了使用黃金還是白銀的爭論,轉而向美國政府提出“退還庚子賠款虛數的要求”,同時上書清廷請以此款“設學育才”。

     經過梁誠3年多堅持不懈地交涉,終於得到美國國會的讚同,全權授予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處理庚子賠款退款事項。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711日,美國核減賠款文告由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送達中國政府,其中說:“美國決定以部分庚子賠款還贈中國,但貴國政府得遣學生來美留學”。 中國外務大臣慶親王奕劻的答複是:“ 體會新近貴國總統希望鼓勵我國學生赴美入學校及求高深學問之誠意,並有鑒於以往貴國教育對於我國之成效,大清帝國政府謹誠懇表示此後當按年派送學生到貴國承受教育。”

     同日,外務部致美國駐華公使館函稱:“從賠款退還之年起,前四年我國將次第派送一百學生;迨四年終局,我國將有四百學生在美,從第五年起,直至賠款完畢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學生。”

     “《辛醜條約》中國應付美國賠款244477881分,經羅斯福總統決定將當時尚未付足之款項1078528612分,從190911日開始實行‘退款’。‘退賠款’也不是由美國退回,而是在原來每年應交的‘賠款’中扣除。也就是說這筆款項每年仍必須由中國政府從各項捐稅攤派中征收,交給美國花旗銀行後,不受中國政府支配,而是另立‘助學基金’由美國政府監督使用。為紀念羅斯福總統對清華立校的貢獻,清華的西體育館被命名為‘羅斯福紀念體育館’(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並在麵牆上鑄其雕像(1950年代被中國共產黨當局作為‘帝國主義侵略’的象征被鏟除)。”(摘自《維基百科》)

     清政府外務部、學部於1909710日,呈朝廷《會奏收還美國賠款遣派學生赴美留學辦法折》,落實美國提出的庚子賠款興學計劃。其中詳細規定了如何派遣留美學生的管理辦法。包括:在京師設遊美學務處,統一管理挑選學生、遣送出洋、調查稽核等一切事宜。“並附設肄業館一所,選取學生入館試驗,擇其學行優美,資性純篤者,隨時送往美國肄業,以十分之八習農工商礦等科;以十分之二習法政理財師範諸學。所有在美收支學費、稽查功課、約束生徒、照料起居事物極為繁重,擬專派監督辦理。” (摘自《維基百科》)

     1909年成立肄業館。19114月,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辛亥革命後改為“清華學校”。     

     “清華學校”是第一所專為留美學生建立的預備學校。學生經過八年左右的預備訓練,完成基礎學業,熟悉美國語言和文字、美國生活方式、社會政治和風俗習慣等等。清華畢業生直接進入美國大學三年級留學。其每年招考學生的名額,按照各省分擔的庚子賠款的比例分配。

     1924年,美國政府又宣布第二次退還庚子賠款,把餘下的所有賠款以同樣的形式全數退還中國。由於當時中國處在戰亂時期,沒有穩定的中央政權,美國政府委托由美中兩國人士組成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管理退款。

     南京國民政府於1928年,將清華學校易名為“清華大學”,直屬教育部。從那時候起,清華不再是專門的留美預備學校了。而是作為中國的一所高等院校。但是,清華仍在1929年遣派37名畢業生留美,並考選了10名專科生赴美留學。這樣,清末民初的留美高潮回落,此後三年內沒有再遣派留美學生。庚子賠款的大部分功用因而轉為資助清華大學設校所需。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用退還的賠款興辦文教事業,繼續培養留學生並資助清華大學。1931年建立了當時遠東最先進的圖書館之一“國立北平圖書新館”。這是今天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分館的前身。

     用於清華大學設校的美國庚子賠款退款,還有剩餘並存放在美國銀行的“清華基金”戶頭內。1949年,清華梅貽琦校長前往美國管理和掌控此基金。後來,遷往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在台灣新竹複建國立清華大學,至今,此基金利息仍每年由銀行撥付給國立清華大學(新竹),直至今日。

    (四)對美庚子賠款退款之我見

     1 庚子賠款的本質

     庚子賠款是不平等條約《辛醜條約》的主要構成部分。其本質就是八國聯軍以武裝入侵為手段,敲詐勒索、漫天要價、侮辱國人,企圖達到擴展和鞏固列強在華利益的卑鄙目的,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沉重枷鎖。

     庚子賠款極大地削弱了國力,極大地加重了老百姓的稅賦。

      2,八國聯軍侵華的利益目標

     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最根本的就是從政治上、經濟上和主權上控製中國。各國列強貪婪的具體目標都各有側重。日、俄注重於貪婪中國領土,以占領割據中國領土為主;而英、美則貪婪於中國龐大的市場,以控製中國的經濟貿易為主。

     為什麽《辛醜條約》中沒有提領土劃分的內容呢?除了日、俄在此之前,已經占領了中國的大片領土,簽訂了諸如《尼布楚條約》、《中俄密約》、《中日馬關條約》等等不平等條約之外,日、俄兩國還因為爭奪中國領土和特權而劍拔弩張。另一個重大因素就是因為英、美的目標是控製中國的貿易市場,日、俄在中國擴張領土是對英、美對華經濟戰略的潛在威脅。因此,《辛醜條約》沒有割據領土的條文,各國列強勾心鬥角也是緣故之一。在庚子賠款方麵八國(十一國)的利益是一致的,庚子賠款就成為《辛醜條約》的主軸。當時,中國已經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毫無掙紮之力。於是,各國列強以它們的強盜心態,更加肆無忌憚在賠款數額上獅子大開口,就不難理解了。

     3,美國對華的戰略眼光

     在退還庚子賠款餘款的做法上,美國是有其遠大的戰略眼光的。美國同意將部分庚子賠款餘款退還給中國,但前提是:中國政府必須選派學生留美。以圖通過教育新一代中國青年,從知識、立場和觀念上培養美國精神,讓具有美國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精英成為中國的領袖群,從而支配中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成才的中國精英也確實是中國新時代的棟梁,為中國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

     英國政府對美國政府的做法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從庚子賠款中拿出五十萬兩白銀,在山西建立“西學專齋”,也就是後來的“山西大學”。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的做法。

     4,美國等國退還庚子賠款餘款的做法是立了“牌坊”的。現在都傳說是美國出錢資助中國學生留美,清華大學是美國出資興建的。實際上,這些用來培養自己的子孫錢,都是中國人民自己辛勤勞動的血汗錢。強盜們登門入室搶走了我們祖輩的財物,築起了他們的“貞德牌坊”。

 (注:本文主要參考文獻為《維基百科》,以及《維基百科》所列的相關文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上海毛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rpanyan002' 的評論 :
本人十分同意沈成涵先生的觀點,凍爺的指點也給了我啟迪。我對曆史事件的探討屬於菜鳥級,非常感謝諸位的指點。
我不會“隨意”“信口雌黃”地去“抹殺”美國用庚款餘款興學助學的曆史作用。因為,即便不“隨意”,這種作用也沒人能夠抹殺。
美國對的戰略意圖是清晰的。而這種戰略為美國爭取在華最大的長遠利益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為中國的衝破閉關自鎖,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
我隻是在想,庚子賠款的款項從從哪兒來的?是慈禧個人腰包裏掏出來的嗎?如果沒有庚子賠款,這庚子賠款的餘款又從何談起?在當時,如果沒有庚子賠款,美國等列強會掏出數億白銀幫助中國的教育嘛?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在退還庚子賠款餘款的做法上確實是美國做得最好。
日本這這跟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做得最差。
drpanyan002 回複 悄悄話 這些錢得虧賠了美國,美國才投入到中國的教育,而且不僅使用了賠款,後期還追加投入了很多。這些賠款如果留在清政府,無非再建幾個園子而已。美國在創建清華北大協和的起到的作用,不是樓主可以隨意信口雌黃抹殺的
凍爺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幫中國辦學和自助留學生,是出於長遠利益,而不是中國式思維的“立牌坊”。自亞當斯密的思想體係被接受後,英國和美國人認為,獲取最大的利益來自與真正自由的雙邊貿易,而不再是以前重商主義式的侵略和殖民。所以現在美國最希望中國富強並非出於單方的善意,而是因為這樣他們自己就能更加富強。所以美國很怕中國遇到困難。而中國人則認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是200年前的思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