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路的孩童

凡事感恩 不住禱告 常常喜樂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勇闖北極“天路”(一) 首站—重鎮道森

(2013-12-22 12:58:40) 下一個

 北極“天路”首站—重鎮道森

    我們沿Klondike Hwy/YT-2 N高速公路開往道森。驟急的雨點打在高速行駛的鐵騎上,好像鼓點陣陣,激發著車內探險隊員的鬥誌。

    鐵騎暢歡了100多公裏,終於走出了雨區,天空一片晴朗。

    哇,育空掀起了她的麵紗。她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荒蕪之地,而是綠草茵茵、綠樹成林。小小的紅花、黃花、白花,總之百花點綴其間,猶如一首首讚美詩。她沒有飛沙走石般的天昏地暗,而是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底下鐵騎跑。

    沿途“風吹綠草遍地花”、“一灣碧水映彩霞”的美景,惹得我觸景生情,輕輕地哼起了德德瑪的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一路上凡遇見View Point,必定駐足,用鏡頭記錄育空大好河山。

    我們在一個風景點的指路牌邊停車,按照路牌指引,穿過約250米的灌木叢,來到一個小山丘。山丘頂部長滿了長長的嵩草,上麵搭了一個木平台。踏上平台,舉目望去:遠處山峰疊嶂,近處層林蔓延,好一派育空風光。

    大家急忙舉起各自的家夥,取景留影。興奮了不到15秒,首先是小香港失聲大叫:“蚊子!”話音剛落,大家就猛然發現,各人從頭到腳都被黑壓壓的蚊子包圍住了。

    這兒的蚊子特大,你簡直可以看得見它們張開的血盆大口。氣勢洶洶的嗡嗡聲,簡直是如雷貫耳。不幾秒鍾,凡裸露在外的皮膚,甚至被衣服遮蓋的身體,都紛紛中彈。我等勇敢的北極探險隊員,在這批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北極蚊子的猖狂攻擊下,被叮得屁滾尿流、爭相逃竄。大家痛苦地嚎叫著衝出觀景台,鑽進鐵騎,立即關上車門。隻見緊追不舍的凶惡黑蚊,一個個不死心地撞擊著車玻璃,一定要把我們徹底驅除出境。我想,我們是入侵者,是我們不小心闖入了這些凶煞的領地,他們的反擊進攻可能是“正義”的。     

    我們開始統計傷殘情況。小香港最慘,彈包累累。可能是黑蚊咬定白色人是天敵吧,黑與白陣線必須分明。小古巴傷勢最輕,黑蚊對同色彩的異類,還是網開一麵的。

    經過此役,並沒有消磨掉我們的鬥誌。隻不過吃一塹、長一智,凡經過地處灌木叢的景點,堅決不去,以免重蹈覆轍。

    但,凡遇見山穀、平原、河川、湖灣等景點,仍樂此不疲,取景過隱。

    就這樣走走停停,驅車533公裏,於下午4點抵達道森市(Dawson City)。

    道森市是育空第二大城市,位處於育空河中上遊河畔,屬於山區,海拔370米。跟育空的大多數地方一樣,道森市是亞寒帶氣候。7月份平均溫度為15.6°C (60°F)1月份為 −26.7°C (−16°F)

     1887年道森市一帶就由加拿大地理學家喬治•道森(George Dawson)所發現。道森市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地理學家,1896年建市時,以他的姓命名的。

    1898年起,道森市一直是育空地區首府,直至1952年才由白馬市取代。

    道森市的主要經濟是旅遊業與采礦業。

    早年的道森,世界各地的淘金客為了實現他們的夢想蜂擁而至。有的一夜暴富,有的失魂落魄。其中不乏名人誌士。我用一組照片,便可見證當時的輝煌。

    美國20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就是其中一位淘金客。

    1897年,因為貧困,他被迫退學,與拜把子兄弟一同加入克朗代克河(Klondike River)的淘金熱。
   淘金是他的小說最重要的素材之一,他寫的淘金故事大多取材於他在此地謀生期間發生的事情。

 

    照片中的矮木屋是當時傑克•倫敦在道森淘金時的住所。矮屋旁邊的高腳屋是傑克•倫敦的食品儲藏室,主要是防備狗熊之類動物的偷盜。
    1898年,他什麽也沒淘到,兩手空空地回到了美國本土。因找不到工作,於是決定以寫作為生,開始像他在《馬丁•伊登》裏寫的一樣,進行大量的練筆和投稿,逐漸形成了他作品裏的粗獷的文風。

    火車博物館中展出的高大的蒸汽火車頭,顯示了道森當時的興旺發達。你仿佛可以聽見汽笛聲聲和機器轟鳴,你也仿佛看見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照片中的兩層舊樓,是道森蒸蒸日上時代的CIBC銀行大樓。這是道森最繁華的街道上最著名的建築。怎麽樣,一百多年前的銀行大樓還是蠻氣派的吧。

    隨著金礦高峰期逝去,金礦開始衰敗,道森終於落寞了。2011年道森市人口為1319人。旅遊旺季加上臨時工可達1600餘人。我們在禮品店就碰到過來此地打工的澳大利亞女孩。

    雖然如此,道森總是能用它特有的資源,提供給人們生財之道。

 

    猛獁象時代(長毛象時代),育空地區生存著大量的猛獁象。由於天災和時空變遷,猛獁象滅絕了,被埋入地下。由於地處寒冷的北極地區,這些埋入地下或冰原之下的猛獁象牙,並沒有完全石化。在淘金過程中,很多人沒有淘到金子,卻淘到猛獁象牙。由於猛獁象已經絕種,政府並不限製猛獁象牙的買賣。道森店不多,象上麵照片顯示的古玩和禮品店倒不少。這些店裏都有猛獁象牙的交易。

    現時的道森的產業是以旅遊業為主。每年遊客在6萬人左右,這樣也能保證猛獁象牙製品和其它本地特有的商品的銷路。

     我們入住的旅館名稱為Westmark Dawson。此店幾乎壟斷了這裏的旅館業。第五街是道森最主要的街道,這個旅館就占據了半條Fifth Ave。這個旅館有WI-FI,但必須到前台大廳範圍內方可使用。這也蠻好,本來以為到了育空,就真的要與世隔絕了。

    下午 5點在本鎮著名的餐館吃了一頓午飯。我們吃著飯,還在為道森的衰敗感到唏噓不已。其實這隻是一個城市曆史發展的縮影而已。凡以礦源為生的地方,總有一天會落到這個地步。如何防微杜漸、亡羊補牢,開拓新的生存之道,是一個最最實際的問政實務。

    今日小試牛刀,行程五百餘公裏。我們期待明天,“世界三大探險公路”之一的Dempster 公路,正在等待著我們與之較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