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路的孩童

凡事感恩 不住禱告 常常喜樂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跨越美國(Across USA)第五篇 聖路易斯不鏽鋼大拱門

(2013-11-21 23:36:05) 下一個

第五篇      聖路易斯不鏽鋼大拱門


     I-70高速公路在伊利諾伊洲境內的長度大約250公裏,兩小時後將進入密蘇裏州(Missouri)。

    密蘇裏是文學家馬克 吐溫,以及前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故鄉。

  “
Show Me”是密蘇裏人的口頭禪。由此誕生了該州的外號,“Show Me State”。告示密蘇裏人比較注重實際,他們的座右銘就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在臨近密蘇裏州的聖路易斯市(Saint Louis)差不多30公裏處,一塊路標指示:堪薩斯市,走270號公路;聖路易斯市,走I-70號公路今晚,我的目的地是堪薩斯地區,走270 公路可以節省近50公裏路程。聖路易斯還去不去呢?僅猶豫了一秒鍾,就決定照走I-70公路。寧可繞道,也要探探聖路易斯的虛實。我早就耳聞聖路易斯有個世界著名的鋼鐵大拱門。好奇心驅使我非讓這個英名遠揚的建築物“Show Me”不可,百聞不如一見嘛。   

    有書記載:密蘇裏河穿境而過,將這個州分為景色回異的兩部分。北部是遼闊的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農業發達。南部是著名的高原風景區。森林茂密,山路崎嶇;溪流潺潺,泉水噴湧;峽穀深深,洞穴遍布。密蘇裏河在聖路易斯北郊,融入密西西比河。

    在靠近密蘇裏河的休息區,我熄火停車,麵對著蜿蜒於原始叢林和現代化都市之間的密蘇裏河,我陷入無限的遐想。原始和現代在這裏和諧地統一了。密蘇裏人創造性的勞動,贏得了現代人對他們的尊敬。

    聖路易斯市緊靠密西西比河,位於密蘇裏州和伊利諾伊洲的交界處。是美國的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曆史上,是美國人開發西部荒漠的聚集地和出發點,被譽為“西進大門”(Gateway to the West)。

     離聖路易斯還有十幾公裏,遠遠望去,一道銀光閃閃的弧形,從山梁的背後逐漸地顯露出來。我一下子激動起來,我看見大拱門了,聖路易斯到了!

     高聳入雲的不鏽鋼大拱門(Gateway Arch)是聖路易斯的標誌。密西西比河緩緩地從拱門的東麵流過。拱門的一頭在河畔拔地而起,躍上高空,在天上劃了一條大大的弧,然後又一頭重新紮回河畔的草地。恰似一道長虹,構成了拱衛聖路易斯的大門。透過這巨型大拱門,你可以觀賞到聖路易斯的摩天高樓群。隨著你的車離拱門越來越近,聖路易斯的市容也在大拱門內像電影慢鏡頭那樣慢慢地移動著,變化著。你簡直就像在觀賞一部介紹聖路易斯的巨型宣傳廣告片。大拱門就是那大屏幕的邊框。

    站在拱門下仰頭翹望,無人不為鋼虹的雄偉壯觀而歎服,無人不為美弧的矯健身姿而傾倒
  大拱門是一條三麵體不鏽鋼紀念性建築物,拱頂最高點離地麵192米。拱體內部有電梯,直上拱頂,供遊客居高臨下遠眺這千景之都。大拱門落腳的河畔,是大型紀念性國家公園,以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森(Jefferson)的名字命名。拱門的入口就在兩隻“拱腳”的地下。一進門,你會被這座地下建築的規模宏大,而感到吃驚。

    步入“拱腳”,你會發現這是一座紀念美國西部開發的博物館,殷實的展品引導你走進曆史:美利堅合眾國建國初期,國土以密西西比河為界。密西西比河的以西是法國人的領地。1764年,法國人開始在聖路易斯地區設立居民點,並用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斯九世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1803年,美國總統傑弗森利用拿破侖在海地吃敗仗的機會,僅用1500萬美金,便從拿破侖手中買下聖路易斯安那地區。這一交易非同小可,這塊土地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脈,美國的國土一下子擴大了一倍。更重要的是,由此開始了美國向西擴張的征程。

     世界上比大拱門高的建築物多得是。但是,象大拱門這樣奇特的構造卻不多見。

     至今,我還一直在回味從I-70公路上逐漸臨近大拱門的情景:驚訝、興奮、歎服、滿足、回首……,一切都好像是在昨天剛發生的一樣。

     事實證明,當初我毅然多繞幾十公裏,直奔不鏽鋼大拱門而去,這個決定是英明的。否則的話,失去這一次機會,我會後悔至少好多年,甚至一輩子。除非以後有機會再訪聖路易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