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路的孩童

凡事感恩 不住禱告 常常喜樂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跨越美國(Across USA)第四篇 從芝加哥說開

(2013-11-21 20:59:45) 下一個

第四篇      從芝加哥說開

    雖然青春早已離我漸行漸遠,但是年輕人常有的躁動還在我的心血管內起作用。黎明即起,我當然不會去“灑掃庭院”,而是直奔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轉了一大圈。內場是進不去了,就在外麵繞一繞,象征性地好像才享受完世界三大賽車之一競技的刺激,剛剛離場的樣子,還在津津樂道,還在回味無窮。不由自主地在車內歡呼了幾聲。用這樣自我陶醉的方式過過癮還是可以的。天知、地知、我知,總算阿Q式地了卻了昨晚夢境中的部分奢想。

    離開賽車場,披著朝霞,繼續穿越印第安納州寧靜的農莊、樹林。臨近城鎮,公路上滿是川流不息的上班族車輛和大型集裝箱卡車。太陽還沒有露出它的全貌之前,我就進入了伊利諾伊州(
Illinois)遼闊的原野。該州位於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大草原,所以被稱為“草原州”(Prairie State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麵馬兒跑”。我在美國的草原上怎麽也體驗不到這句歌詞的意境。不算很藍的藍天上飄著幾朵不算很白的白雲,太陽光倒是火辣辣的。草原上不見真馬兒,隻有大大小小的鐵“馬兒”頂著烈日,沿著公路狂跑。無聊之際,多倫多的黃醫生打來了電話,積他來北美多年的經驗,非常關心地與我聊起到新地方後的注意事項。這真是酷熱中送來的徐徐清風,使我得益匪淺。

   
在領略陽光燦爛的草原風光之前,我可不知道伊利諾伊州還有“草原州”這麽一個別稱。我隻知道芝加哥是這個州的聚寶盆。我1995年和2001年分別遊覽過芝加哥。前一次是到摩托羅拉總部學習參觀時的順道遊,後一次是我們夫婦和老鄧父子一起的駕車專門遊。至於乘飛機在芝加哥機場中轉,不下十多次了。

    芝加哥給我的影響最大的有兩個。
     其一,芝加哥是世界級的美麗大都市。是美國僅次於紐約市和洛杉磯的第三大都會區。芝加哥的摩天大樓舉世聞名。20018月的一天,我們一行四人登上了113層(含地下三層)、高520米(含77米高的雙天線塔)的Sears Tower。我們比較一下:世界上第一座百層高樓,是位於紐約曼哈頓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建成於1931年,高102層,381米。加上後來建頂上的電視塔高度達到448米。42年後,曼哈頓島又聳立起一對孿生高樓,這對同樣大小、同樣高110層、412米的方柱形大廈,就是著名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World Trade Center)。誰能料到,我們登Sears Tower之後一個月,“911”事件發生,WTC從地球上消失了。“911”事件之後,在高樓上班的人們,成了驚弓之鳥。美國第一高樓Sears Tower似乎成了恐怖分子襲擊的第一目標。
    芝加哥是摩天大樓的發源地,其建築規模、建築樣式、建築材料和建築布局是獨具匠心、首屈一指的。我見過許多特大城市的高樓群,最賞心悅目的是芝加哥的高樓。太太初到芝加哥,立即被這兒的摩天大樓傾倒,不由得感歎:歐、美、亞、非,走了那麽多城市,今天才見識到什麽才是真正的摩天大樓。芝加哥是密歇根湖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沿湖20公裏的公園帶,好似為摩天大樓群係上了一條由碧綠的草坪和繽紛的鮮花織成的圍巾。朵朵白雲在蔚藍的空中飄過,點點白帆在湛藍的湖麵上悠閑。海鷗在高樓大湖間翱翔,鴿子在巨大的噴泉邊覓食。樹叢中小鳥的鳴叫聲和草坪上孩子們的笑聲,交織成一首十分和諧的假日樂曲。這些給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其二,芝加哥的貧民窟著實令人毛骨悚然。由於是大城市,經濟發達。社會發展不平衡,畸形的東西應運而生。芝加哥的繁榮無可非議。但是,繁榮的背後卻有掩飾不了的凶殺、色情和貧困。治安現狀是嚴峻的。我第一次到芝加哥,曾駛過市中心黑人貧民區。肮髒的街道給我深深地上了一課。進入China Town後,我碰到一位華人警察,他告訴我,這高架橋下的街與黑人區相連,治安情況很差。警方在此裝了大鐵門。每天下午五時必須把這個鐵門拉上。我聽了真是汗毛凜凜。第二次到芝加哥,吃驚更大。我們四人下了I-94高速公路,好象是沿著71街往西行。不到一分鍾,四人開始目瞪口呆,繼而心懸到了喉口。垃圾滿街灑,破片滿天飄;街燈暗淡,見不到一間象樣的房子;荒舊的破屋好象從無人居住,門窗用破板條釘死;沒有一堵牆是幹淨的,全被亂七八糟的黑漆圖案塗滿了。無居所的老人幼童,汙頭垢麵,目光哀呆。或是穿著破舊、或是刺青滿身的黑人,三三兩兩地閑逛,也有的站在破屋簷下,惡狠狠地盯著你。真是滿目淒涼,滿目瘡痍,滿目驚心。我們提心吊膽地行進,碰到紅燈更是警惕,車窗關得死死的,害怕突然伸進來幾隻黑手。在十字路口,即便我們有優先權,也是非常客氣地讓黑人兄弟,或者是黑人姐妹先行。心驚膽戰地行駛了將近十幾分鍾。一直見到前方霓虹忽閃、燈光燦爛時,才鬆了口氣。大家一下子歡呼起來,好象回到了人間。
    芝加哥的貧、富分明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縮影,也是自由民主的美國極需解決的難題。其實,大有大的難處。在這方麵,美國的施政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要使美國人不分種族、不分階層一起富起來,看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不可能的。聯想到中國,在中國要是能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國民,不要講富,隻要有飯吃、有衣穿,已經是“勝造七級浮屠”了。 

 芝加哥是一個偉大的城市。她是世界工人運動的發源地,188651日,芝加哥工人舉行了爭取八小時工作製的示威大遊行。連續幾天,工人們的抗議活動不止。其中有一天,不知何人扔了一顆炸彈,炸死幾位警察。炸傷多人。警察逮捕了八位工人,其中四人被判絞刑,四人下獄(五年後被宣布無罪釋放)。為了紀念這次運動,1889年國際社會主義大會在法國開會時宣布:51日為國際勞動節。

 同樣,190938日,芝加哥女工為爭取自由平等,舉行大規模的罷工和示威遊行,得到世界各地工人和婦女團體的支持。1910年,在丹麥召開的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決定每年的38日為國際婦女節。

 不過,在美國這個發源地,好像並不太重視這兩個節日。美國另外規定了自己的勞動節,時間選在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美國有幾條主要的橫跨美洲大陸的高速公路,分別如下:

 最北端的是I-90號公路,從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州的波士頓市(Boston),到華盛頓州(Washington)的西雅圖市(Seattle);

  I-80號公路,從紐約州(New York)的紐約市(New York City),到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的舊金山市(San Francisco);
        I-70號公路,從馬裏蘭州(Maryland)的巴爾的摩市(Baltimore),到猶他州(Utah)境內與I-15號公路相連;
        I-40號公路,從北卡羅裏那州(North Carolina)的威明頓市(Wilmington),到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境內與I-15號公路相連;

 最南端的是I-10號公路,從佛羅裏達州的傑克生威爾市(Jacksonville),到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的洛杉磯市(Los Angeles)。 

 原來我選I-94號公路,經芝加哥轉I-80公路,在猶他州(Utah)的鹽湖城(Salt Lake City)轉I-15號公路,去洛杉磯(Los Angeles)的。經過再三考慮,決定走I-70比較適合。因為這條公路正好從美國國土中間攔腰穿過,不南不北,比較合理。而且除了底特律之外,一路上都是我從未到達過的地方,比較新鮮。所以此次沒有再遊芝加哥,而是體驗了伊利諾伊州的草原風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