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決策就是犧牲

(2013-12-12 02:45:07) 下一個
    決策就是要在幾種可能中作出選擇。而每一種選擇都各有利弊,有好處,也有壞處,即犧牲或風險。沒有犧牲,就不存在決策問題。這種利弊不都是經濟上的,可以是生態上的,道義上的。比方,環境的破壞,生命的犧牲。舉個例子。一棟三層樓房,三樓的一間房間失火了,你和一些人正在這個房間內。房間隻有一個門。一般情況當然從門出逃。這時,沒有決策問題。但如果人很多,門口一時出不去,你又離門很遠,就要考慮是否跳窗。這就存在決策問題。如果你跳窗,沒有摔死,而從門出逃的人許多沒有逃掉,燒死了。那麽,你作了一個好的決策。相反,如果你跳窗,摔死了,或把腿摔斷了,而從門出逃的人全部安全出來了,那麽,你作了一個壞的決策。  
    俗話說,多謀善斷,反映了決策的兩個要素。多謀,就是要提供較多的選擇。善斷,就是要在可能的選擇中,作出好的選擇。唐太宗有兩個大臣,房玄齡和杜如晦,一個多謀,一個善斷。所謂“房謀杜斷”。我這裏講“決策就是犧牲”,主要針對“善斷”。
    決策需要果斷,必須有所犧牲。優柔寡斷的人,怕犧牲,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不作選擇。其實也是一種“決策”,可能是最壞的決策。如上述例子,老是猶豫不決,既不走門,也不跳窗,等到大火包圍門和窗時,你已經沒有機會決策了--隻能等死。   
    “決策就是犧牲”,這是我的論斷。決策所以困難,就是因為要犧牲。如果兩種選擇,代價有巨大差別,這個決策不難:犧牲代價小的。困難在於兩者都很重要。犧牲哪一個,都有重大損失。比方,1963年華北大水。為了保天津,決定把水引向附近農村地區,淹掉這些地區。這當然是一個困難的決策,因為要淹掉很大一批農村地區。但天津的價值高得多,所以必須犧牲其它地區,保天津。當然事先做了農村地區疏散工作。    
    決策所以困難,還在於決策代價有時事先沒法知道,隻能進行風險估計。
    我雖然成功領導過一些項目,但不是專業管理學家,不知道管理學中如何定義“決策”。有一年回中國,到書店管理學書籍區,想看看管理學家如何定義決策。看到有一本書,書名忘記了,但封麵有個付標題:“決策就是拍腦袋”。這時,我想我不必打開這本書了,也不必再找決策的定義了。寫這本書的人一定是管理學者。不管他在管理學界的地位如何,總不會不知道管理學界的基本知識。既然他可以寫“決策就是拍腦袋”,說明管理學界對決策沒有像樣定義。決策就是拍腦袋?太荒唐了。一些領導開會,討論重大問題,隻要大家拍腦袋?拍到什麽時候,決策就出來了?腦袋起包?腦袋紅腫?也許他這句話的意思是,決策要動腦筋。這等於什麽也沒有說。什麽事情不要動腦筋?今天我買了一條魚,打算紅燒還是清蒸,也要動腦筋,這不叫決策。決策一般指對於重大問題,涉及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決策好壞會產生較大或重大影響的事情。“拍腦袋”的說法根本沒有說明決策的關鍵,要點,本質。我想,還是我的說法“決策就是犧牲”比他的有用一些。 
    也許你認為,你一輩子也未必遇到困在失火房子的情況。你也不是政府高官,或者企業高層,不會遇到天津水災這樣的問題。但即使個人生活,也會遇到比較重大的決策問題。比方,出國還是不出國問題,或者出了國,是否回國問題,就是一個較大的決策。這個決策的困難就是,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各有利弊。其中有些利弊還比較重要,而且“弊”和“利”往往不能相互抵消,替代。比方,美國的空氣,環境,中國的親情,友情。要了美國的好處,就不能有中國的好處。要了中國的好處,就不能有美國的好處。無論怎樣決策,你總要有所犧牲。不然,你會永遠糾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