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元霸主地位難撼 人民幣國際化受挫

(2025-10-04 12:13:33) 下一個

美元霸主地位難撼 人民幣國際化受挫

最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了有關全球儲備貨幣組成的詳實數據,其中有兩張圖片特別有意思。

1)先看第一張圖,到目前為止,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美元計價的資產占比仍高達55%,占比第二位的歐元僅有20% [1]。由此可知,美元乃是當今世界金融舞台上的唯一主角,歐元僅是配角。而且二十多年的數據顯示,歐元所占份額長期穩定,對美元霸主地位的挑戰並未出現上升趨勢。即使如此,老美對歐盟總是別有一番想法在心頭,川普更是把這種心思表露無遺。盡管歐元差美元依舊很遙遠,不過歐元確實是真正的老二,不受老大待見是成為老二必須付出的代價。世事無常、錯蹤複雜,但是背後都是一個“錢”字在作祟。

 
   

2)在第一張圖上墊底的是所有其他國家在全球儲備貨幣中所占的份額,除了美國和歐盟以外這160多個國家貨幣加起來隻占了大約25%。雖然這麽多國家都是一些墊底的,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明顯的差異。請再看第二張圖,日元與英鎊各占5%左右,這兩個國家是矮子中的長子,日元和英鎊可以算作跑龍套的角色,剩餘的就隻能扮演路人甲和匪兵乙了。

 
   

3)可悲的是人民幣可能連跑龍套的角色都撈不到,而且最近幾年竟然掉頭向下(請看圖二中的黃色曲線),出現了與東升西降相逆的趨勢。對此IMF的評論是:

“同樣令人震驚的是人民幣(黃色部分)的下降。2016年,人民幣在一片喧囂中成為官方儲備貨幣,原本有望追趕美元。起初,人民幣略有上升。但從2022年開始,由於持續的資本管製、可兌換性問題以及一係列其他問題,人民幣的份額大幅下降。”(直譯)

有人民幣國際化的想法當然可以,舞台上扮演路人甲的忽然躍龍門成了主角也發生過,演員王寶強就是一個實例。但國際金融界畢竟不是戲劇舞台,在真金白銀麵前,一切言辭和表演都是蒼白的。路漫漫其修遠兮,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從製度改革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前走 [2]。

4)在人民幣下跌過程中,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卻呈急速上升趨勢,見圖二中的紅色曲線。人民幣敗給了第三世界的貨幣,中國政府情何以堪?可謂臉麵盡失。事實上正是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吃掉了美元的份額,造成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份額持續而緩慢的下降。世界貨幣市場的多元化和持續穩步發展是全人類之福,它不僅不會對美國造成嚴重傷害,可能也為華爾街資本巿場所樂見。

5)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是一個融合宏觀經濟、金融市場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多維度關鍵指標。它不僅量化了各國貨幣當局對特定主權貨幣的信任度,更深刻地映射出該發行國在全球貨幣體係(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中的層級與功能角色。

這一體係呈現明顯的層級化特征:居於頂端的主導型儲備貨幣(美元),其地位根植於發行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深厚的金融市場與強大的網絡外部性。其下是歐元、日元等次級儲備貨幣,它們構成多元化資產組合的重要部分,對主導貨幣形成補充與有限製衡。而新興潛力貨幣的國際地位,則與其經濟影響力及金融市場的開放進程緊密掛鉤。

因此,儲備貨幣占比的動態演變,應被視為全球經濟重心轉移、地緣政治力量博弈的精確“風向標”,預示著國際貨幣體係向多極化格局演進的深層趨勢。

注解

[1] 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包括美國國債、美國MBS、美國機構證券、美國公司債券以及美聯儲以外的其他央行持有的其他美元計價資產。

[2] IMF 的 COFER 統計把各“報告經濟體”的官方外匯儲備按貨幣匯總;香港特別行政區(HK SAR)是公開列名的 COFER 報告方之一,因此其持有的人民幣資產計入 IMF 發布的“全球(已分配)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總額”。

徐令予 作於南加州 (2025年10月2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