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七月八日發出的一條電訊引起了包括新華網、南華早報等多家華人媒體的關注。美聯社電訊的標題是:“Chinese families cultivate hearts, minds - and vegetables - at Yale”,文字優美、切題,傳遞出了正能量。新華網轉發時標題為:“中國留學生家長在耶魯大學種菜 獲校方支持”,非常明顯,新華網的轉載時行文不夠用心著力,但要譯好確有難度,有才華的讀者不妨試試,有好的譯句請立即告知,我定會把本帖題目改了。
這條新聞引起我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我這幾天恰在耶魯大學探望女兒、女婿。抽空特地去菜地現場作了實訪,先把我親自拍攝的照片與各位共享。
P1)耶魯北校園上華人耕耘的自留地。
P2)
這片自留地就在耶魯校園北邊,Division Street 南側,夾在 Prospect Street and Mansfield Street 之間。我是在到達耶魯的第二天去了那裏,在菜地上來回走了幾遍,還實地採訪了一位“菜農”,菜地估計也就“一畝三分地”,被二十多個華人家庭包幹到戶。土地上有各色蔬果,主要有四季豆、黃瓜、絲瓜、玉米、萵筍、莧菜、胡蔥、茄子等。“地不在大,有菜則靈”,這些蔬菜瓜藤全都綠油油、生氣勃勃,在我眼裏它們比鮮花還美麗,比仙女還妖嬈。
在這片自留地上耕作的多為華人家庭中已退休的老人,當他們的兒女在耶魯辛勤讀書工作時,老人們在照顧著他們的下一代-自己的孫兒輩,含貽弄孫的同時“養兒育菜”兩不忘。超強的家庭凝聚力,吃苦耐勞的價值觀,這些才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中的最大的正能量。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就是依靠這些穿越千百年的時空,在血與火的殊死奮搏中一路走過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標簽:胡人騎馬、華人種菜、洋人下海。江山易改,這些融入了民族骨肉中的本性千年難移。
“一分耕耘,十分收獲”,我對原句作如是改動是有根有據的。播種耕耘收獲的絕不止是新鮮的蔬果,更重要的是強健體魄、振奮精神又睦鄰親友。黎明中你走向菜地,看到瓜藤上開出的小花在朝露中向你微笑;傍晚你帶著收獲的新鮮蔬菜回到家裏,看著家人圍著一盤好菜狼吞虎嚥。好好洗個熱水澡,身心的勞累和不快全都煙消雲散,早早上床一覺睡到天亮。當你把這些蔬果與友鄰分享,“投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收獲的就不僅是蔬菜和水果,還有更為珍貴的溫情和友愛。
溫情與友愛需要具體的物件作鈕帶的。這也是為什麽遠古時代的人們享受著濃鬱的親情,而今天的家庭和社會正在解體的路上,當一切都以錢來交換和聯接,不對,如今連錢也看不到了,隻剩下網上的零零壹壹,我們又如何實實在在的去觸摸、感受和享用親友之間的這份溫情呢?其實用實物來聯絡感情,古今中外並無太多差異。西方人帶著玫瑰去見心儀的姑娘,就是用鮮花來傳遞浪漫的感情。東方人似乎要更實惠一些,身在缺失綠葉蔬菜的北美大陸,我如果是個女孩,我倒寧願男朋友手捧一把碧綠鮮嫩的莧菜獻上給我。
讀到這裏,諸位千萬別罵我粗俗。隻怪我剛從北歐旅遊歸來,北歐的食品價貴物次就不去多說了,更可恨的是難見蔬菜,一圈轉下來十多天,一片綠葉蔬菜也未進囗,心裏那種痛苦估計與吸毒者剛進戒毒所差不太多。
回到南加州家中,食物種類和品質當然有不少的改善,但終究是比不得兒時家鄉的飲食。特別是綠葉蔬菜,這裏不僅品種少,質量更差。這裏的蔬菜一顆顆長得人高馬大,像極了這裏的西方人種,上口是又硬又糙,別說有多擰巴,沒有一絲鮮香糯滑的感覺,吃著這種粗野的蔬菜,哪能養育出江南少女們的嬌嫩柔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實際上農產品問題不隻是北美的地區問題,農產品種類稀少,口感粗劣的趨勢正在向全球泛濫,其背後卻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今天的農業正在被迅速的工業化、壟斷化。由工廠生產的轉基因種子在石化工業生產的肥料和農藥的催生下產生了工業化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在成熟前就被收割進倉,然後冷凍或由化學噴霧劑保鮮,最後消耗大量能源被現代物流遞送到千裏之外的消費者手中。這種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是以石化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全球化汙染為代價的。而且壟斷資本為追求全球利益,正不顧一切地消滅農作物的本土化、差別化和個性化。很快我們吃飯就如到加油站加汽油,全球人的選擇可能會僅剩下:一號食品、二號食品、還有一種是一號與二號的混合食品。我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想想吧,三、四十年前,乘火車從上海到北京,一路上先有蘇州的麻餅,無錫的油麵筋,然後是南京的鹹板鴨,還有符離集的燒雞。今天可能還會有這些名字,但風味特色盡失。今天高鐵列車上的旅客們如果認真聽一聽幾十年前坐在慢車上的吃貨的真實回憶,真不知還會有多少優越感。
媒體上對轉基因農作物和農作物過度工業化生產的討論鋪天蓋地、不絕於耳,但爭論的重點都在有害無害,很少有人關心好吃還是難吃,真是令人費解。我基本上認同轉基因食品無害,我相信科學,但我又是個吃貨,無害的食品如果不好吃,又要其何用,在飲食上我絕對是跟著自已的感覺走。幾十年來我就是喜歡吃蔬菜、水果及新鮮魚蝦,從來不喜歡重油重糖的食品,我根本無需去聽今天所謂的養生專家們告訴我該吃什麽和不該吃什麽。說一萬遍轉基因食品無害,我也不會愛上這些食品,至少這輩子是絕對不會,因為我的味覺告訴我這些轉基因食品根本就不是什麽好東西。
現在我們唯一的對抗手段是尋找空地,自己種菜,我居住的南加州也有不少人在後園植果種菜。我們的好友黃太太種的莧菜和其它蔬果是我們夏日中的最美享受。歐美的都市居民在自家後園種植蔬菜已漸成風氣,一個起自草根的群眾運動正向全球推展。僅德國柏林就有八萬多市民農夫耕耘在自家的後園。美國底特律市曾作過調查,利用市內空地種植可提供全市居民76%的蔬菜和42%的水果需求。一個稱作 GIY( Grow It Yourself )的跨國組織據稱已有幾十萬會員之多,其宗旨就是“自已動手,豐衣足食”。今天耶魯的華人家庭也加入了這股潮流中,我要為他們添讚加油。
P3)中國農民的絕話,胡蔥中間套種萵筍,都是地少人多逼出來的。
P4)種豆得豆。
P5)湖南益陽來的大叔正在栽種萵筍。
P6)
華人家庭在耶魯培育愛心、智慧和蔬菜 - 洞庭東山人 - ♂ 給 洞庭東山人 發送悄悄話 洞庭東山人 的博客首頁 洞庭東山人 的個人群組 (287 bytes) (18 reads) 07/19/2015 09:02:21
? 哪兒有說得這麽好?據我所知,學校給劃了邊界,中國父母還是要越界開地種菜,學校不得不一次次擴大邊界。 - simplylove - ♀ 給 simplylove 發送悄悄話 simplylove 的博客首頁 simplylove 的個人群組 (124 bytes) (4 reads) 07/19/2015 09: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