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日,拉美航空公司(LAN)的大型空客飛機淩晨從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八小時後準時到達秘魯利馬國際機場。我們辦妥一應手續,順利轉機,一個半小時後到達庫斯科機場。在當地時間三點多取了行李走出機場,預定的旅館(Apu Lodge)的小車司機 Reynaldo 舉著牌子在等著我們,頓時有地下黨找到了組織的感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一個多小時這部豐田小汽車駛扺小鎮鷗雁台(Ollantaytambo),旅館花園中的鮮花在夕陽中歡笑,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有時候細細想來,現代化也真給人們帶來了實惠,一共也才十多個小時,住在洛杉磯的我們竟然安穩舒適地來到了南美安第斯山脈深處的一個僻靜小鎮,看來對現代化的反思需要再反思。有關此話題,著實可寫篇大文章。
我們下榻的旅館在小鎮的東北角,在一條石子小路的盡頭,進入裏麵是一個大花園,一幢二層樓的小木屋包圍在鮮花、果樹和草坪中。早上起床後,推窗望出去,高聳的群山,白雲繚繞其間,似乎觸手可見。這又使我想起了瀘沽湖的早晨,高原的風情總有相通之處,其中的奧妙隻能心領,難以言傳。下樓走出房間,早晨的花園裏鮮花盛開,鳥語花香,周圍靜極了,遠處不時傳來雄雞的晨啼(文後有視頻為證)。推開園門,一條水溝與石子路平行一直通向鎮中心,溝中的山泉水輕輕地流向前方,似乎還不願讓小鎮在沉睡中醒過來。
過了一會,看見在旅館工作的美國女孩凱瑟琳跳跳蹦蹦地從遠處走回來,手裏還提著一隻籃子。走近後看見籃裏是剛出爐的新鮮麵包,她每天一早都去鎮上一家住戶取回特供的麵包。那麵包的香味直撲而來,未吃已經舒心,趕緊跟著她走進歺廳,於是有了豐盛的早歺,雞蛋、牛奶及水果均來自當地農戶,新鮮可口,可惜咖啡差了一點。
我們的秘魯之旅第一部份是圍繞著安第斯山脈的聖穀展開,聖穀(sacred valley)是安第斯高原上沿著烏魯班巴河的長達100多公裏的雪山環繞的河穀地帶,坐落在馬丘比丘和庫斯科之間。下麵的地圖顯示了聖穀內各個旅遊景點之間的位置關係和交通聯接方式。
歐雁台(Ollantaytambo)小鎮就在聖穀的中部,選擇歐雁台作為聖穀遊的大本營和前進基地有多種考量。歐雁台是去馬丘比丘觀光列車必經的中轉站,來住的列車班次多,有較多的選擇。列車的車站步行致鎮中心僅十多分鍾,十分方便。小鎮周邊有多處印加遺址,均在步行範圍內。該鎮海撥二千八百米,比周圍多數景點要低一些,住在這裏作為過渡,逐步適應高原環境,減輕高原反應症狀。當然更主要的是這樣的選擇附合我出行的一貫原則,盡可能避開大城市,住小鎮可得安寧,能接地氣,也省開支。套用托爾斯泰的名言:“世上的大都市幾乎一摸一樣,但各國的小鎮卻各有千秋不同。”這幾年我去過了國內的江南古鎮、四川藏區山鎮、阿爾卑斯山裏歐洲中世紀小鎮和挪威峽灣邊的鄉鎮,它們千姿百態令我入迷,但使我永生難忘的還是這個安第斯高地上的印加古鎮。這個古鎮不僅有高原的藍天、白雲和雄鷹,還有分外純樸憨厚的山民,還有南美特有的鮮花蔬果,更有那厚重深沉的印加古文化。出外旅遊,隻去大都市而不到小鄉鎮,就像西洋人吃魚卻舍去魚頭魚尾一樣,著實令人不可理喻。
4.聖穀地圖
5.鴎雁台小鎮示意圖
小鎮雖然偏遠,但已經是旅遊的熱點,白天鎮中心廣場和其周圍的交通幹道(圖5中的淺黃色線條)擠滿了各種各樣的旅遊巴士,喇叭聲此起彼落十分嘈雜,旅遊業的過度開發把基礎設施的脆弱暴露無己。幸運的是我們住的旅館“Apu Lodge"[1]在圖上的右上角,離鎮中心最遠,而且機動車無法進入老城區,交通的不便換來了一份清靜。好在鎮也不大,從住處步行到中心廣場也就五分鍾的路程。
這裏有一張小鎮歐雁台的示意圖(圖5),鎮以中心廣場向四周展開。鎮的北麵就是老城區,由橫七豎四的小街組成棋盤狀,狹隘的小巷,石砌的基牆和門框,處處顯露出一份歲月的蒼涼和曆史的沉重。走在其間,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不知人在哪裏,活在何時。據說這裏就是碩果僅存、保存完好的最後一片印加民居,是“活著的印加小鎮”。
小鎮的各種商店就圍在廣場的四周,在廣場的西邊與河之間也有不少飯店和食品店。我們那幾天裏基本上都在那塊區用午歺和晩歺。去最多的是那家“Heart Cafe",那家的店小二能說幾句英語,樓上還提供免費的無線網絡服務,不少西方遊客久久地坐在那裏用電腦或移動設備上網,仿佛回到了他們家鄉的星巴克咖啡店裏。
7.
從廣場向西,過橋步行幾分鍾,就是印加遺址的大門口。購買聯票進入景區後,可先一路向上攀登,沿途就可看到非常有特色的印加梯田。梯田全世界都有,但印加人的梯田獨一無二,真可謂獨步全球,不信對比一下雲南元陽和山西大寨的梯田,那真不是一個級別的。這裏的梯田整齊劃一,梯田的線條和折角幾乎符合幾何意義上的直線和直角的定義。梯田的每一級都在一人高以上,而每級梯田的護牆使用大塊上等的石料而不是碎石塊,石塊之間按自然形狀巧妙的無縫砌合而成,做工非常講究,十分平整堅固。這也是為什麽它們可以曆經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地震戰火,還能風貌依舊、功能完整的根本原因。印加人的梯田是多功能梯田,平時可以種植農作物,洪水來時可以有效防止山洪和泥石流,戰時又是堅固的防禦工事,由於每級台階足夠高,步兵和騎兵沿梯田展開向上攻擊幾乎是軍事上的自殺行為。正是在這個小鎮,印加的戰士們取得過大敗西班牙入侵者的輝煌戰績,印加的先祖們可能不是能征善戰的鬥士,卻絕對是視死如歸的英雄。
沿著陡坡繼續向上攀登,牆上可見十扇石砌的窗子,在右手邊整齊劃一地排列展開,這窗子陣列的盡頭是一道與之垂直的石牆,一扇石砌的門成了通向山頂的唯一通道,石門的結構非常有印加特色,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仍未認識和掌握拱頂的原理,所以他們無法建造有氣派的大跨度的大門。過了這道石門就差不多是山頂了,這裏就是印加人的太陽神廟的遺址,也是整個景區的核心所在。但千萬別以為可在這裏看到雅典衛城上那樣巍峨豪華的神廟,這裏也沒有歐洲大城市常見的美輪美奐的王宮。能見到的隻是棄落於一地的巨型建築石塊,這裏明顯是一處未能完工的大型建築工程遺址,可能突發的戰爭或自然災難打斷了工程的進展。這些默默無聲的巨石,上不能獻身補天,下不能建功立廟,心中的糾結和失落又能向何處訴說!我走著看著,心頭不覺沉重了起來。
來到鷗雁台印加遺址的遊客隻要看過一件東西,就終身不會後悔。這就是著名的“六巨石牆垣”,它是鴎雁台的鎮山之寶,這裏每天人山人海,要好好留個影十分困難。從照片上不難看出它的雄姿,每塊巨石高六米,寬二米,厚度超一米,六塊巨大總重在一百噸以上。在全世界的巨石建築行列裏赫然有名,它的世界排名甚至遠在馬丘比丘遺址之前。在這個巨石建築長長的名單中,中華民族什麽貢獻都沒有,我們的祖先們實在不是玩石的能手,我們隻會弄些磚木建築,根本經不起曆史風雨的考驗,放眼神州大地,曆史上我們真沒有什麽石建築拿得出手。鷗雁台的“六巨石牆垣”不僅以體型重量擠進世界排行榜的前列,它的構築技巧獨樹一幟、別具匹心。石塊之間不用泥漿或其它任何粘合劑填充,完全順其自然線條互相嵌合成一體,真可謂密不透風、天衣無縫。單就這片“六巨石牆垣”,我們當不難推想如果這座太陽神廟建成的話,將會有何等的氣派!如果考慮到幾百年前的印加人當時還未進入鐵器時代,甚至青銅器也沒有,卻可留下如此驚世之作,實屬非常的不易,許多技術細節至今還是一個謎,本文後續帖子裏還會對此有進一步的討論。就為這個遺跡,也值得來秘魯一次。
站在遺址的山頂,向下望去,鴎雁台小鎮靜靜地躺在群山懷抱之中,從照片上可清楚看到對麵山頭上也有印加遺跡,那右邊的是印加人築在崖邊的倉貯設備,有良好的空氣對流,便於保持幹燥的環境,適於長期貯存糧食等戰略物資。左邊的頂上看上去酷似一個印加人的頭像,這個石像的眼睛隨著日光照射角度的變化,會閉上張開,仿佛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又聚精會神地監視著四周,充當了小鎮盡忠盡職的守護神角色。就在那守護神的右下邊,緊靠著懸崖邊,有一排淺黃色的二層樓房,那就是我們居住的旅館 Apu Lodge。如果諸君有機會去遊覽鷗雁台的印加遺址,當你下山以前,務請多看一眼這幢淺黃色的客棧,在最左邊的那間21號房裏,洞庭東山人(本人的別號,也是本人常用的網名)曾經在那裏度過了五天四夜,在那幾天的清晨和傍晚,他都站在窗口久久地注視著這片印加遺跡,發思古之幽情 ,吟傷今之離恨 。請你再多看一眼這個美麗的印加小鎮吧,並代我送上遙遠的祝福,願小鎮從此遠離災難,人們永遠平安幸福。
[1]Apu Lodge 不僅環境清靜,風景如畫,床俱潔淨、講究,在 TripAdvisor 有關鷗雁台旅舍排行榜上它一直名列前茅。它的老板是一位蘇格蘭女士,實際管理者多來自英美國家,比較容易交流溝通。在這裏的五天四夜中我與旅舍的員工多有交流,其中的兩位至今與我有電郵聯係。這個旅舍就有不少故事,有機會真想把它們寫成另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