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遊輪停靠伊斯坦布爾,並在此過夜,這就給了遊客二天一夜的充分的時間去盡情領略這座城市的魅力,這正是這條遊輪路線最為吸引人的地方。伊斯坦布爾以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源遠流長的光輝曆史、精美絕綸的文化遺產成為旅遊者非到不可的地方[1]。
伊斯坦布爾有太多的名勝古跡,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推:“蘭色清真寺”、“托普卡帕故宮”、“索菲亞大教堂”。這些景區相對集中,離遊輪停泊港口僅四、五公裏,交通方便,我們再次決定獨自行動。中午登岸後,乘坐出租車先去了蘭色清真寺。
P1-P2) 伊斯坦布爾地圖, 遊輪停泊處緊靠議會大街中間
蘭色清真寺位於伊斯坦布爾舊城中心,它的正式名稱應該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奧斯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一世決定要建造一座大型清真寺來安撫安拉,以擺脫當時內政外交的困局。清真寺的建築工程始於1609年8月,由蘇丹親自主持動土儀式,艾哈邁德一世有意讓該清真寺成為帝國第一清真寺。他任命著名建築師希南得意弟子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負責這一項工程。
清真寺的設計參照了鄰近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並加入傳統的伊斯蘭建築的精粹,以宏揚清真寺的龐大、莊嚴及壯麗,成為奧斯曼建築古典時期最後一個典範之作。
P3-P4) 蘭色清真寺外景
這座建於一六零九年的清真寺,整座建築由大理石、花崗岩疊建。中央穹頂的直徑是23.5米,高43米,中央穹頂下方環繞著四個較小的半圓頂,這些半園頂的下方還有叁十個更小的半圓頂,分層把寺中央的重力傳遞到外圍承重牆上。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四百多年來,曆經數次地震卻未倒坍。清真寺內的殿堂麵積廣達四千六百平方公尺,可同時容納五千名回教徒做祈禱。
整座清真寺殿堂內裝飾著的2萬片上的產自伊茲尼克的藍磁磚,蘭色清真寺因此而得名。地麵鋪滿了名貴地毯。整個殿堂四壁則有兩百多個房間,裏麵有各類主題的展館,其外觀造型和內部設計都滲透著濃厚的伊斯蘭教文化,有圓頂清真寺之類的建築,也有尖頂碑狀之類的建築。
殿堂內六十個大小不同的窗子,窗子上有五顏六色的玻璃鑲嵌圖案,陽光穿過窗子溶入昏黃、呈圓形排列的玻璃燈光中,幻光明舞,牆麵上藍光熠熠,營造出虛幻、神秘的宗教氛圍。回教徒們在這裏伏地禱告,氣氛莊嚴肅穆。
P5) 蘭色清真寺內佈道和祈禱處
P6-P7) 蘭色清真寺中央穹頂
P8) 蘭色清真寺殿堂內裝飾及阿拉伯書法傑作
P9) 殿堂內裝飾和伊茲尼克的藍磁磚。
一般的清真寺外麵都建有四個高高的園型尖塔-拜望塔,但蘭色清真寺外共建有六座拜望塔,竟與聖城麥加的清真寺一樣,惹起阿拉伯伊斯蘭信徒的大不滿,認為藍色清真寺越規了,當然背後的原因來自對奧斯曼帝國和突厥伊斯蘭教徒的敵意。奧斯曼蘇丹的政治智慧還祘可以,由蘇丹出資為麥加建造了第七座拜望塔,化介了危機。
P10-P11) 蘭色清真寺外景
在過去,神職人員沿著狹窄的樓梯攀上拜望塔最高處,宣布喚拜(Adhan),每天五次,現今都使用擴音設備了。日落時的清真寺金光閃閃,呼喚晚禱的樂聲遠遠傳來,自已才明白來到了伊斯蘭世界,印象十分深刻。
旅行小貼士:
1)伊斯坦布爾的公共交通設施完善,方便安全。我們第一次使用出租車後,發覺地麵交通擁堵,價格也不規範、透明,以後全部乘坐軌道客車,既省時間又省錢。
2)土耳其的小額現鈔很有用,乘座公交和買些另食、飲料都需要。
[1]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其中間部分是馬爾馬拉海,南端叫達達尼爾海峽,北端叫博斯普魯斯(伊斯坦布爾)海峽,總稱黑海海峽。此“黃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爾就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南端,橫垮歐亞大陸。從這裏出發向北從海上直達黑海沿岸各國;向南接著地中海。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伊斯坦布爾曾經是羅馬帝國(330–395)、拜占庭帝國(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國(1204–1261)、奧斯曼帝國(1453–1922)與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首都,該城市作為大國首都延續長達一千五百多年,世上無一城市可與之匹敵,連接近的也一個都沒有。
伊斯坦布爾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