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寫了76年早春的東山之行,那時心情壓抑,返鄉之日似乎遙遙無期。誰料不過半年,天動地搖,高層政壇的變化再次影響了每個人的命運。七七年夏,蘇州市有關部門很快打開綠燈,正式調我入蘇州工作。當我回到貴州興仁縣去辦理戶口及工作關係等手續時,一撥又一撥的沿海地區學子來看望我,都要看一看我手中的那張調令:“調 xxx 同誌進蘇州市無線電電子工業局”。這張調令對眾多背井離鄉的學子們來說,無疑就是一張中了頭奨的樂透彩票。
正式回到蘇州工作後不久,我即被任命為車間副主任,主管 磁芯內存體的生 產,為DJS-130 小型多功能計祘機配套。磁芯內存體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磁芯的篩選、穿板、測試、 周邊配套半導體器件的組裝調試、及最後與計算機的聯調。其中穿板是生產的關鍵,先看下麵兩張圖片。
左圖為 256 X 4 磁芯內存體,右邊為局部放大圖。
當時我們的產品相較上圖要遠為複雜、精密得多。我們生產的是 4096 X 18 磁芯內存體,在書本大小的框架內,要把近8萬粒、直經隻有0.6 毫米磁芯編織成 二個平麵,每一麵為 3X3=9 個磁芯方塊,每粒磁芯中有三根漆包線穿過。穿板工序上清一色為年輕女工,合格的工人不易找到,找到後經半年多培訓,工作最多二、三年,因視力減退隻能調去其它工序。而當時生產任務很重,不僅要為新機配套,售出後的係統要擴容和增添備用部件,需求大大超出了我們的生產能力。介決的辦法與今日西方國家如同一轍:合同外包。 穿板工序無需太多生產設備,又是勞動密集型工作,最適合外包,而且蘇州周邊農村又有刺繍的傳統手工藝基礎。很快蘇州吳縣有五、六家社辦或校辦工廠外包了我廠大部分的穿板生產。其中有一家就是洞庭東山楊灣校辦廠,我與家鄉東山也就有了更多的交往。
東山楊灣校辦廠的後台是東山村楊灣生產大隊,負責人武維清就是楊灣的村民,辦事精明能幹。當他知道了我的身世後,很快認了同鄉,成了好友,我與東山的關係就更為親密了。77年的深秋,在維清的邀請下,我帶了新婚不久的妻子去了東山楊灣,這應該就是我們倆的密月之旅罷。
從東山鎮汽車站下車後,走不多久就來到了東山西南部的楊灣村。村中一條全長500多米的楊灣古街,東起楊灣浜場,西至軒轅宮,沿山近湖,桔林映掩,古木參天,風景優美,是東山至今保存比較完好的一條古街。街道由青磚鋪砌,構成“人”字和“水波”形等圖案,明快、整齊、平坦。古街兩旁保留著20多幢明代以來的古宅第,古拙的牆門,高大的門檻,大門口多級的青石階沿,古趣盎然。
在百度中輸入“明代建築”,有這樣一段:“明代蘇州地區經濟、文化水平居於全國前列,致仕官員、文人、富商在此定居建宅者眾多,至今城鄉各處留有不少明代住宅,蘇州郊區東山鎮一帶所存尤多。”我的家鄉不僅以花果而聞名,更以明清故居而著稱。
東山民居的平麵布局均營建成一個長方形的封閉院落,一般為三進,大多建樓,各進單體建築沿中軸線分布,依次為:門屋、大廳、住樓。各進之間設天井、門樓,可前後貫通。功能分明,主從有序。
維清他們的校辦廠就設在一幢以前大戶人家的古宅裏,我們在維清的陪同下,跨上五、六級高高的青石台階,進入大塊青磚鋪地的門屋,裏麵梁柱全是楠木,用料粗壯,製作規範,上細下粗,有穩重感。穿板工作間設在樓上的住房內,估計以前是小姐的閨房,房內的地板、牆壁、天花板均為高級木材,並塗有光漆,感覺與紅木無異。房內門窗作了改造,加了空調、燈光,儼然成了一個現代化的高精電子產品的工場。與周圍的民居和環境相比,反差實在太大了,真像在拍攝時光穿越劇。
我的鄉親們就是在這幢幾百年前的古宅裏生產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配件。美國 DEC 公司的 PDP 係列機到 80 年代初仍舊使用磁芯內存體,他們的磁芯內存最快讀寫時間可小於 0.6 微秒,我們的同類產品的讀寫時間在 70 年代中期就可小於1.0 微秒,當時這方麵的技術我們與美國不存在代差。就在這古老的民宅裏,我家鄉的年輕姑娘們安靜、認真、細心的製造著高精尖的電子產品,我從心底裏為我的家鄉自豪,中國的農村、農業、農民是中國複興取之不盡、用之不褐的源泉。
校辦廠的參觀結朿後,去了楊灣小學,並在學校後麵的民居裏用了午歺。歺桌設在陽台上,一眼望去就是碧波萬頃的太湖。菜不多,但全是太湖特色魚鮮,有河蝦、蓴菜羹、和黑魚湯,材料是一流的,可惜廚藝差了一點。
午後,維清讓學校的女老師陪同我們出村朝北,循山路向上攀登,約半小時即達山頂。隻見三麵環水,800裏太湖浩瀚無邊,湖畔諸島浮沉碧波,漁帆鷗影點點相伴。腳下支脈向西綿延伸展,峰巒起伏。遠處莫厘峰青山如黛,風光旖旎,莫厘峰為東山主峰(海拔293米),相傳因隋代莫厘將軍居此而得名。俯視則果林、田陌、山村、港道以及蜿蜒的公路,盡收眼底。此處實為太湖觀景之勝地。
我的妻子是第一次來我的家鄉,她的父母是浙江菱湖人,出身於當地望族朱家(朱熹後代, 將另有專文敍述),她也是一個見多識廣,一直為她的家鄉和家族自豪的女孩子,但那天東山的物產、民居和風景還是給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到那時候她才知道,她雖然是嫁了個窮小子,但這個窮小子卻是來自人間天堂。
那次去東山,正值“桔子紅了”的時候。東山古鎮漫山遍野的橘林,遠看萬綠叢中點點紅,近看累累碩果樹彎腰,清風微拂,桔香撲鼻而來。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外景拍攝地就選在我的家鄉-洞庭東山的陸巷村,該劇的導演太有才了!
電視劇《橘子紅了》劇照-洞庭東山陸巷村
很多蘇州人其實並不明白。老嚴家幾次建議我祖父去台灣,老頭舍不下祖產,結果什麽都沒了。。。
蘇州人總地來說比較有文化,不跟人真。看事情比較清楚,知道事不可為時往往用腳投票。
嚴家淦他們家的管家(也是在東山有許多地的大地主)47年就回到東山,自己‘土改’,把地半送半賣給佃戶。然後舉家離開大陸。
東山還有的幾大家族是金,葉和席。
清朝114個狀元,19個出自蘇州府。據說慈禧到後來懷疑那些考官太偏心於蘇州,大概有次是翁同和(常熟)還是誰殿試又被評委定為狀元,得最後經慈禧欽點,但是他前次考試是60名(當然這是全國第60名),慈禧就問,為啥這個初試60名的殿試成績那麽好?你們評委有沒有偏心蘇州人?結果回答者(一名人精大臣)說,那是因為今年老佛爺60大壽。天意如此。慈禧就很高興。蘇州就又有了一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