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錯誤發動和領導的,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的大動亂。這是中共中央給文化大革命的標準定義。
但是中共中央並沒有指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根本動機。在這個問題上尼羅河的觀點很明確,毛澤東就是為了保證毛家江山不改姓氏。從文革的過程和結果來看,這是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毛澤東是偉人,他帶領中國擺脫了被奴役被壓迫的命運。同時他是人,他無法擺脫中國兩千年的曆史文化對他的意識產生的影響。
但是文革責任不應該由毛澤東一個人承擔。如果沒有95%以上的人民包括各級官員的支持擁護。文革是完全無法進行的。中共最高領導集團內部的廝殺就很清楚說明了這一點。中下層各級權力機關各級官員,有誰不想把把政敵打倒甚至肉體消滅?當然一切都是以毛澤東思想的名義。
這裏說一段當事人口述曆史。文化大革命,西南某城武鬥昏天黑地。某軍區政治部分成兩派,都自稱毛澤東思想的堅定擁護者,相互指責對方是反革命。其中一派得到上麵的支持而大獲全勝,對另一派實施全麵鎮壓。敗方重要人物在開往北京的火車上被逮捕。他當時是要去請求江青的支持。這個人在監獄裏關了七年,文革結束官複原職。後來因為主持了一係列主旋律的文化創作,成為知名作家。假定他當初沒有被抓住,他的命運一定會是相反的結局。
如果沒有中國人在漫長封建文化下形成的民族性心理頑疾,毛澤東即使發動文革,也不可能造成禍及全國的災難。所以說,從上向下看,是所謂的“三皇五帝神聖事”,從下向上看,是中國人千年頑疾的總爆發。
對中國人千年頑疾,柏楊先生已經開出了診斷證明。
第一:崇拜權勢,迷信聖教。缺乏獨立思考,更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和判斷。
第二:自私冷酷,同類相殘。人與人之間隻有敬畏或者怨恨,很少有愛和同情。一部二十四史,便是一部國人窩裏鬥的曆史。
第三:欺詐成性,喪失誠實。這一傳統從源頭上要歸功於孔聖人的教誨:《公羊傳》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柏楊先生把中國民族性中的醜陋總其名曰醬缸文化是很有根據的。仔細看看上麵三條。每條都有一種壓倒性的統治力量。權威聖教誰敢不拜,民眾一擁而上,定要他死無完屍。在窩裏鬥的政治環境下,鬥爭就是自保。人人撒謊,誰敢說真話,誰就是自取滅亡。
尼羅河謹以此文將中國人的三大頑疾與對毛澤東的敬仰,在毛澤東120周年誕辰之際,一並獻上。希望得到偉人靈光輻照變成靈丹妙藥。
×××××××××××××××××××××××××××××××××××××××××××
華國鋒其實姓蘇,原名蘇鑄,華國鋒的祖籍是河南範縣蘇家堡。華國鋒的父親蘇慶惠15歲進交城縣隆盛裕皮坊當學徒。東家王酋見蘇慶惠老實能幹,將次女王二女嫁給蘇慶惠。王二女婚後連生四子。華國鋒在1948年親筆填寫的《幹部成分調查表》上所載:“我兄弟原四個,我三哥生下時,我大哥死。我生下時,我二哥死。”因此最後成人的隻有華國鋒和他的三哥。
華國鋒的父親蘇慶惠成為東家女婿後,升為隆盛裕皮坊的二掌櫃。所以華國鋒在1948年填寫《幹部成分調查表》時,家庭成分一欄寫了“商人”。按照華國鋒自述,他7歲時,也就是1928年,父親蘇慶惠去世,終年54歲。
鄉音難改,華國鋒後來一直講一口濃重的山西交城話。
紅色之路的起點
沿著老城的永寧南路,相隔幾百米,是華國鋒的另一處故居。華國鋒家並無自己的房屋,曾經遷途多次,租過多處房子。
蘇慶惠去世後,靠著娘家的接濟,35歲的蘇媽媽帶著兩個兒子艱難度日,堅持送兩個孩子上學。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0-02/01/content_50309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