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踏上學琴路正好是他六周歲的時候。我們的理念認為鋼琴是素質教育,無需左顧右盼,盡快開始操練起來最重要。先去就近的一家音樂學校找到一個鋼琴老師就地花40刀買了一個key board。練了不到一個月,感覺key board的鍵盤手感與真鋼琴相去太遠,就決定先找一個free鋼琴。花了幾天功夫搜craisglist,帶著孩子先看了一個,琴鍵上有裂紋,音質也不好。第二個是一架kolbler & campbell cabinet。主人的母親用了十年,五年前搬過來給孩子學琴,孩子不願學就一直放著。外觀幾乎沒有損壞,兒子彈了一下很喜歡,主人也很高興這器物能有更大的作用。於是花150刀請兩人開了個皮卡運進家安頓到位,孩子就算是有了第一架鋼琴。琴鍵的感覺不錯,左邊第二個鍵按下去起不來,看了一下是與第一鍵有點摩擦。整個鋼琴低了大概1/4度。但是音程聽不出問題。老師聽了說不需要調音。
今年夏天開始的時候,發現聲音有點不對。一開始隻是一個鍵聲音有一種破裂的感覺。後來四五個鍵都發生了同樣的異常。這就不能不打理了。請調音師來看,先誇了一番說這麽好的琴不要錢簡直不可想象。然後指出音低的問題。最後才說到噪音。調音師說,這種問題原因很複雜,任何地方有任何瑕疵都可以。也許是某個螺絲要緊一圈,也許是某個地方要墊塊東西。本來一心指望專家出手,藥到病除。看來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破裂音的出現和程度與空氣濕度上升有明顯相關。於是就產生了理論假說,噪音是發音部件受潮造成的。打開琴蓋,用吹頭發的熱吹風吹了很久。再一試,哈哈,雜音居然如我所料隨熱風而去。這就是觀察與思考的力量。我認為應該是錘頭的木頭或者羊毛受潮。因為水分在錘頭羊毛中的積累需要時間,所以吹幹也需要很長時間。好景維持了大半月,舊病複發了。自然要如法炮製再治一次。這次又動了點腦筋。兩個星期水分不太可能在錘頭積累,也許是鋼簧受潮,於是稍加熱風之後就試試效果。雜音又消失了。看來第二個理論才是真理。鋼簧的導熱性好,比較容易有水汽凝結。微小的水珠幹擾了鋼簧的震動而產生噪音。
這架鋼琴兒子彈了一年後,品質有了明顯改善。原先會卡住的第二個鍵靈活自如了。開始放開琴鍵可以聽到音障與鋼簧接觸的雜音現在也消失了。兒子的兩隻小手也不像剛最初看上去在鋼琴上捉蟲的樣子,彈完了兩本兒童鋼琴曲和《Hanon》前20首。而且可以流利地彈奏巴赫inverntion 1和2。原來的老師要他學藍調,實際上藍調是老師的專長。我們認為從小還是要在古典上打好基礎,就給他換了個老師,投到州立大學音樂係鋼琴教授的門下,開始了煥然一新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