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盛夏的法羅群島和挪威(2)

(2025-10-06 11:05:00) 下一個

D9. 離開奧斯陸,經五百公裏車程到達挪威西北海岸的奧勒鬆(Alesund)。挪威之美不僅在於某處景觀,沿著公路,舉目皆是可入鏡頭的畫麵,而且景色各異,動靜相間,山水互映,不會讓人有審美疲勞之感。有山無水則凝,有水無山則滯,山水複疊則靈秀有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奧勒鬆的老城(P6-9)是1905年火災後按德國新藝術風格重建。避過了戰爭而保持原貌。如今許多遊輪都選這個寧靜又別致的小城為航線中的停泊港。近午夜10點才見到夕陽(P11),這也讓遊客有更多的時間在這個高緯度小城裏探尋。

 

12.

jie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10. 蓋朗厄爾峽灣(Geirangerfjord),因其壯觀奇特的地貌而入選為世界遺產。這峽灣近觀遠眺皆yi泛舟峭壁相夾的峽灣是最佳的觀賞選擇。身處其中,環顧四周的峭崖飛瀑,自然的魅力和靈韻盡入眼底。居高而望則衣山襟海,納氣象萬千,有滲人心脾的舒暢感。此景堪稱有“悠然神會,妙處難與君說”之絕。

 

25.

26. 近千年的木教堂,現為博物館。

27. 1868年建的“新”教堂,用以取代那座千年木教堂。

D11. 建於1180年的博爾貢木板教堂(Borgund Stave Church,P25-26)是挪威文化遺產。經曆了近千年風雪的純木結構還兀立在弗洛姆峽灣附近的山坡,現在功能被附近的新教堂取代。但無釘鉚結構而保存至今實為可歎。據說為寄鄉思,在美國的挪威移民幹脆就南達科州仿建一個。

 

28.

29.

30.

31.

32.

33.

34.

鬆恩峽灣端的卑爾根市(Bergen)現在幾乎是所有北歐遊輪的必泊港,一度是挪威首都,數世紀前就是的一個歐盟的雛形 - 漢莎同盟的創始成員,可見商業之盛。老港口被列入世遺,那排因地基百年之變而顯得東歪西斜,門框樑架均不在同一平麵的老房子(P32-33)遂成為這片世遺的標誌名片。世遺的外觀是不允許變動的,因此門樑皆歪,將就吧,反正做買賣是沒問題的。

興致勃勃地乘牽引車到港旁的山頂去看看峽灣和城市,不料被一場暴雨澆了下來。被港口的海鮮所勾引,點一盤解饞。誰料店家生意好,等了45分鍾都不能上菜。最後勿勿忙忙地在15分鍾打發了所有的蝦貝然後去趕車。味道是鮮,隻是吃相恐怕與搶食的饑民無異。

 

35.

36.

37.

D12. 名勝吸引人的魅力在於如果還沒有機會身臨其境的時候,就會永遠追尋那個機會,盡管看過後感受人皆有異。久聞布道石的景色攝人,到了挪威西南海岸的鬆恩峽灣,那就不想錯過大概這輩子唯一可踏足布道石的機會了。

從卑爾根去布道石有三小時的車程,路上還得乘輪渡。如去朝聖。

挪威的布道石(Preikestolen),矗立的崖麵高於海麵6百多米,崖麵平坦如教堂布道的講台,故有此稱。去登頂隻有步行小道,來回花4小時走8公裏山路,每一步路都是由凹凸不一的石塊鋪成,台階高低不等。往山上或往山下走時,那路常常是順著山岩時升高降低。很令攀登者氣餒的是氣喘籲籲地爬上一個小山崗,結果往前看卻是一個山穀,又得下去重新爬一次到對麵的坡地。鋪路的大小不等而且未修飾的石塊棱角畢現,踏錯或絆倒皆有不測。以前在秘魯看到那個已經消亡的印加帝國修的路都是用修平的石塊對縫鑲嵌在一起,印加人可是連任何金屬製的工具都沒有的。這現代挪威人修的路可比古印加人修的路更難走。路上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看見路標告知還有幾百米可抵達目的地。恐怕這輩子是最後一次行走這種山路了。

38. 

上山的路上兩個高大挪威救援者超越我們,並詢問對麵下山的遊人有沒有看到傷者。直到一塊小坡地,看到一個已經躺在擔架的人。實際上也沒法把人抬下去,要直升機才能送下山。

39. 

看到一新鮮事,一美女赤腳登布道石(P1)。挪威人崇尚自然,那些鋪路的石塊幾乎都是原生態,幾乎每塊都沒有完整的平麵。穿著鞋走在那些石塊路上都覺得硌腳。也許她是在找一種返樸還真的感覺,真服了。想起老歌唱“赤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浪漫飄渺的幻覺,偶一為之尚可。實際上,當年下鄉時赤腳走路的煎熬感至今難忘。赤腳走如此嶙峋的山道,有點不可思議。

40.

途中看見兩個僧人(P9),這種僧袍顏色應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跑來布道石上顯然不是來誦經拜佛或求布施行慈悲解救眾生,唯一的解讀就是來看風情享勝景。按說僧侶應是六根清淨,與風花雪月的世俗情懷絕緣,這讓人有意外感。同行人聞言,對我的沒有與時俱進的猜度頗為不屑,撇著嘴角說:如今坐勞斯萊斯,吃山珍海味,進出燈紅酒綠的僧人多了,這算什麽。我聽了隻好為自己的少見多怪找補: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信然。

 

41.

42.

43.

44.

45.

46.

47.

47.

49.

50.

51.

離岩石邊還有近百米處見一臉熟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打道回府了。好歹這也是一名勝,千辛萬苦爬上去就圖一睹稀罕之境。年輕人答詢:畏高。

到了布道石前不遠處,發現除了兩警察,沒人站在如桌的石麵。聽說剛有人跌下來去了,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六百公尺自由落體,物理結果不說也罷。圖五可見一救生直升飛機在盤旋在崖頂下的高度,水麵也有快艇趨前搜尋失蹤者。挪威救援人員相當敬業,大概等了二十分鍾後警察才撤銷警戒。結果布道石被一擁而上的遊客瞬時布滿。膽肥的往邊上站作歡呼狀,膽小的在石頭中張望。別指望能找到什麽扶攙保護之物,布道石揚名的就是就它的原生態。

登頂後那種淩空之感卻是難以複製的。從布道石上往下張望,一言蔽之,有膽寒之感,俗稱"蛋疼"。我沒敢站到岩石邊,戰戰兢兢地趴到懸崖邊把手伸出去給峽灣照了幾張到此一遊的照片。

俯瞰峽灣,仰望藍天,想起那部在中國曾經一時風頭無兩的日本電影《追捕》裏的一句台詞:“你看,多麽藍的天。走過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藍天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