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邊塞詩人高岑

(2019-02-16 07:07:49) 下一個

   高適與岑參是盛唐時期的著名邊塞詩人,並稱“高岑”,與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高適(702—765),曾任淮南節度使、劍南西川節度使、終散騎侍郎,渤海縣侯,是盛唐詩人中唯一封侯者。他的詩雄健筆力,奔放氣勢,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其所寫邊塞詩《燕歌行》全文如下: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禦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岑參(715-770),人稱岑嘉州,因官終嘉州刺史。他兩次出關,非常熟悉邊關生活和塞外風物。其所寫邊塞詩《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全文如下: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麵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元朝陳繹比較高岑邊塞詩異同,在《吟譜》說:“高適詩尚質主理,岑參詩尚巧主景。”意思是高適寫的邊塞詩敘事風格質實,詩歌內容表達自己的道理,岑參寫的邊塞詩立意巧、構思巧,詩歌內容以寫景為主。我個人是讚同前人的評價,以《燕歌行》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而言,高岑在詩歌創作風格與表現手法上都是有差異的。
高適的《燕歌行》,其創作風格是悲壯而深沉,質樸而渾厚,在表現手法上通過環境描寫,以及對比、對照和反襯描寫。整首詩通過三部分,以簡潔的筆墨描寫了一次戰役。前八句是第一部分,寫了出軍的性質和戰爭的發生地,通過榆關、碣石、瀚海、狼山,概況出征所經曆之地,將戰爭的緊張氣氛躍然紙上。第二部分是中間的八句,將戰士們的浴血奮戰與將領們的享樂輕敵進行鮮明的對比,戰爭失敗後的邊塞景色描寫,烘托出士兵們的悲涼心情。第三部分是最後十二句,用“鐵衣”和“少婦”對照描寫征人和思婦的思念之苦和離別的傷感,白天“殺氣三時作陣雲”,晚上“寒聲一夜傳刁鬥”,以士兵們殺敵壯氣反襯蒼涼中的悲愴。該詩描寫了磅礴的戰爭氣勢,悲壯的氛圍,以及對戰士們的同情和對無才將領的譴責,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其創作風格是注重細節描繪,語言平凡卻新奇獨特,在表現手法上通過比喻、誇張和反襯的描寫。如開篇描寫了惡劣的環境,前兩句無“風”字卻在描寫風色,接著三句明寫“風”,通由外物描寫,如“吼”、“亂”描寫風的狂躁,用反襯的手法表現邊疆戰士的不畏困難和鬥誌昂揚。詩人再寫唐軍對嚴寒天氣的毫不畏懼,冒雪和匈奴作戰,由“煙塵飛”等景色描寫來渲染戰爭的形勢,“夜不脫”寫將軍的以身作則,“戈相撥”寫大軍夜晚疾行時軍容嚴肅的情形。“風頭如刀麵如割”等比喻描寫邊疆的寒冷,與開篇對風的描寫相呼應。接下來的三句,詩人對馬汗成冰、硯水凍結等誇張的描寫進行了細致的描摹,渲染寒冷的天氣、艱苦的環境和緊張的戰前氣氛,充分描寫出軍士們充滿豪情的戰鬥精神。結尾寫匈奴必定望風潰逃,預祝唐軍凱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