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 《野望》與《渭川田家》簡析

(2019-02-16 07:06:30) 下一個
       王績(589-644),是初唐前期詩歌成就較為突出的作家。其詩著重描寫淡泊寧靜的隱逸生活,借酒抒發內心牢騷。憤世之情使詩人在田園自然之中尋找到自己的理想,因此而將陶淵明引為知己。詩人所寫《野望》詩雲: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首詩是說日暮時分,作者站在東皋村頭眺望,惆悵徘徊,不知應該去何方,隻看見層層樹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巒都沾染著落日的餘暉,牧童騎在小牛的背上返家,獵人騎著駿馬滿載著獵物歸來,作者與他們對望卻不認識,隻好大聲唱著《采薇》,好想隱居在這山岡。
        王維(701-762),字摩詰。唐代聲名最盛的山水田園詩人、曆史上著名的畫家。他在唐朝的官場坎坷不斷,在沒有了仕進之心後,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花費在參禪悟道與悠遊田園之中。詩人前期的邊塞詩充滿了豪放壯麗的色彩,之後的山水田園詩澄明、靜謐、優美,其所營造的詩歌境界更是通透無礙,表達了領悟自然後的愉悅與安寧。其《渭川田家》詩雲: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這首詩是說夕陽映照著安靜的村落,成群的牛羊從深巷中緩緩歸來,老人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著拐杖在住家的柴扉處眺望等候,可聽見野雞在鳴叫,望見麥苗兒即將抽穗,春蠶兒已然休眠,桑葉兒已然采光,農夫們扛著鋤頭回家,看見作者時和其依依聊著家常,作者是多麽地羨慕農家的安逸生活,不由得悵然吟唱《式微》。
       《野望》是一首陶淵明式的田園詩,描寫田園景色的寧靜質樸和田園生活的自然意趣。《渭川田家》是盛唐時的田園詩,描寫了和平安定年代的生活。這兩首詩歌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田園詩,是其題材的相同之處。
       兩首詩內容結構的不同之處是:《野望》一詩共有八句,每句有五個字,共四十個字;“樹樹皆秋色”和“山山唯落暉”對仗,“牧人驅犢返”和“獵馬帶禽歸”對仗;其平仄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韻到底,沒有換韻,是五言律詩,近體詩。《渭川田家》一詩共十句,每句五字,共五十字,是五言古詩。
        兩首詩在寫作手法上都使用了典故。比如《野望》的首句“欲何依”典故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直抒其無所依從的迷茫心境;尾句典故“采薇”取自《詩經》:“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詩人表達自己在政治上鬱鬱不得誌,無法得到重用的心緒。《渭川田家》尾句典故“式微”取自《詩經》的“式微,式微,胡不歸?”表明詩人隱居的意願。
        兩首詩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之處有以下方麵:《野望》是寫景詩,主要描寫景色,動靜結合,先概寫滿是秋色的樹林何落日餘暉的重山,再細寫牧人與獵人歸時的景象,畫麵生動自然。《渭川田家》運用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詩人通過第一句來統領全詩,前四句寫田家傍晚時分的閑適景色,牲畜晚歸,老人依門等候晚歸的牧童,後四句寫鄉間生命的歸屬之情,描繪初夏之時,雨過之後天晴,其眺望原野時所見到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以及眷戀田園的情懷。
        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不一樣,《野望》末句寫“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表達作者在現實中的孤獨,在這遠離塵世、靜穆如止水一樣的山和樹之間,詩人為自己湧動的心靈尋找一個幽美而又恬靜的歸宿,詩中的淡淡的惆悵也因而變得悠揚而閑適。《渭川田家》末句寫“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是自問“胡不歸”,可見其矛盾的心態,本詩通過樸素的白描手法,寫出了人與物都有所歸的景像,映襯出詩人的心情,抒發其渴望有所歸,羨慕平靜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在官場的孤苦、鬱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