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資訊科技與幼兒教育整合

(2019-02-16 07:12:42) 下一個

資訊科技的一般定義為應用資訊科技的原理和方法對資訊進行獲取、處理和應用的技術,它覆蓋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傳感技術而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技術。它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手段,即各種資訊媒體,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計算機網絡等,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二是方法,即運用資訊媒體對各種資訊進行采集、加工、存儲、傳播、應用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資訊科技就是由資訊媒體和資訊媒體應用的方法兩個要素組成。(王以寧,2010)

每日常規教學包含兒歌、識字、美術與律動等。幼稚園課室所使用的教學媒體有電腦網絡和電影等。課堂教學時可以使用Ipad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像,最常使用的是Youtube。每當老師在課堂上使用Ipad進行常規教唱兒歌或教學繪本故事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能專注地觀賞、聆聽與跟唱。比如華人新年時,老師要教幼兒認識華人新年習俗—貼春聯、放鞭炮、穿紅衣,讓幼兒清楚明白年獸這個怪物是如何在除夕時出來傷害人類,又如何被人類所製服,而人類又是靠什麽方法製服了怪獸,為了更形象生動,易於幼兒理解,便在Youtube裏搜索出《年獸的故事》取代圖畫繪本。本次課的具體內容如下表:

 

教學主題

節慶—農曆新年

語言訓練/領域:

聽、說/探索天下、情緒發展

語言訓練目標

  1. 能說出完整句式
  2. 看錄像說故事

教學對象的特點

幼稚園中班,印度裔幼兒較多,華語能力弱

教學活動名稱

年獸的故事

教學活動目標

1、能專心聽故事,知道過年的由來

2、培養想象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活動準備

Ipad--繪本Apps《年》,和年有關的麵具和道具;圖片:貼春聯,放炮竹、點燈火、守夜、團圓飯

教學活動過程

(引起動機)

複習童謠《新年到》

 

教學活動過程

  1. 幼兒觀看繪本Apps《年》,讓幼兒知道過年的由來。
  2. 幼兒利用道具表演,並複述故事。老師在旁協助、引導,讓表演順利進行,鼓勵每位幼兒參與。
  3. 老師拿出一些過年的相關圖片,讓幼兒說一說怪獸“年”會怕嗎?

教學活動小結

慶祝華人新年的習俗:家家戶戶掛春聯、放鞭炮,還要穿紅色的衣服,因為怪獸“年”最怕紅色、火光和響聲。

 

教學活動總結

 

  1. 今天學到了什麽?
  2. 你希望回家與爸爸媽媽(家人)分享些什麽?

 

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意義學習新論:獲得與保持知識的認知觀》中鮮明地提出“知識理應是有意義的”,“意義學習是主動學習”(戴維·保羅·奧蘇貝爾 2018)。 “有意義的學習”指的是幼兒對華文的學習是主動的、建構的、合作的、真實的、有意圖的、充滿好奇的、付出較少努力便可有意義地習得新知識的學習。比如幼兒在學習“節慶—農曆新年”這節課,開始觀賞錄像前,有印度裔幼兒提出要喝水和上廁所,而當老師播放《年獸的故事》後,每個種族的幼兒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錄像;當屏幕中黑夜降臨,年獸出現時,有的幼兒用小手捂住眼睛,但又在手指縫中望著屏幕;當看到村民們舞動手中的紅布、年獸逃跑時,幼兒們開心地歡呼。此番種種表現可見每個幼兒在學習時都是關注著,具有主動性;幼兒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著好奇心,是有意圖的學習。幼兒通過觀賞錄像而了解華人新年穿紅衣、掛春聯和放鞭炮的習俗。在觀賞完錄像之後,給幼兒們解釋了錄像裏的內容,然後讓幼兒們戴上和《年》有關的麵具和道具,一起表演《年》的故事。在表演時,扮演老者的幼兒一邊對“年獸”說:“我愛你!”一邊揮舞著紅布衝向“年獸”,一邊大聲喊著:“不要跑!”,體現了幼兒學習中的建構性--能清楚地表述,並通過對話體現其合作的學習。由此認證了在教學中使用資訊科技,幼兒不用強記硬背、隻可需付出較少努力便可以獲得新的知識。綜合以上教學的觀察,認為在使用繪本Apps教學時,倘若繪本Apps《年》的情節可以讓幼兒親手操作,比如考慮使用動畫遊戲,讓一位小朋友操動年獸,若幹小朋友操動村民,一個小朋友操動老神仙,讓情節在小朋友的理解與反思下發展,其趣味性會加強,也更容易讓幼兒把學習的內容與真實的世界相聯係,更能成為“有意義的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資訊科技正在蓬勃發展,幼兒老師們可以考慮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一是情境學習,即給幼兒創設良好的華語學習情境,比如華語角落,讓幼兒主動的活動,並在此過程中完成知識建構。在遊戲角落可以擺放相關的資訊科技,提供學習資源和支持。比如在幼兒學習動物時,可以讓幼兒根據數字繪本Apps裏的動物叫聲說出動物的名稱。二是差異性學習,即老師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量身定製適合的學習內容。資訊科技可以創設與豐富情境,根據個體差異為幼兒探索學習提供資源和環境等。三是自主學習,即給與幼兒情感溫暖和安全感、控製感,再介入資訊科技,讓幼兒參與到難度適中的任務情境中。資訊科技既拓展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營造了網絡學習新環境,也為幼兒創造了更廣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四是協助學習,即讓幼兒在集體中進行學習活動、並共同協商、分享而完成任務。資訊科技可以提供信息搜索工具、認知工具和評價工具等。

學前老師要具有以下的知識和素養才能更好地實現資訊科技與學前教學的整合:首先是學前教師的人文知識和素養,要具有愛心和耐心,讓幼兒具有安全感和對學前老師的信任,通過慢慢地接觸資訊科技,從而愛上華文;其次是學前教師的科學知識和素養,要具備掌握普通文化知識和資訊科技知識的能力,才能將自己的學識“反芻”給予幼兒;之三是學前教師的藝術知識和素養,學前教師掌握做、寫、畫、彈、唱、舞等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並理解藝術活動在資訊科技中的過程與方法,提高審美能力,才能選擇出適合幼兒的數字繪本Apps,並將之運用到幼兒的華文教育當中;之四是學前教師的資訊技術知識和素養,具有資訊科技知識的學前老師才能提高決策能力,縮小數字時代的“信息鴻溝”;之五是學前教師在備課、說課、上課以及觀課議課等方麵能力的培養的同時,把資訊科技知識運用其中的能力;最後是學前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禮儀知識與素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幼兒乃至家長展示著自己的人格品味,教師唯有具備自身禮儀知識與素養,方能讓幼兒與家長信服,才能更好的實現資訊科技與學前教育的整合。

非華族幼兒對華語是一竅不通,老師很難按照教案的安排進行常規教學。為了改善非華族幼兒對華語學習沒有興趣的狀況,以下的改善意見:首先是在教學華文時爭取多采用數字繪本Apps,以提高非華族幼兒對華語學習的興趣;其次是在華語角落多安排有資訊科技的遊戲,比如幼兒看到大象的圖像,用手指點一點,軟件就會用華語說出“大象”,以便幼兒跟讀以及加深印象;最後是建議家長在親子時間多使用數字繪本Apps,與幼兒們一起觀賞華文歌曲與繪本故事等,讓各族幼兒從小接觸華語、愛上華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