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曆經過文革的老一輩人還在,對文革的評價就無法取得共識,對文革的爭論就會繼續下去。這是為什麽?文革是兩部分人的對立和鬥爭,有被批判的人,就有開展批判的人;有被貼大字報的人,就有貼大字報的人;有被抄家的人,就有抄家的人,等等。那麽是什麽人挨整?挨整的人主要是老幹部和一部分知識分子。如果讀一下文革後期的中共文件,就知道文革的鬥爭對像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也就是說知識分子並不是文革的主要對像,文革主要鬥爭對像是那些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老幹部。
那麽是誰來鬥爭這些老幹部?當時沒有中紀委也沒有反貪局等官方機構,當時的做法是“發動群眾”來鬥爭老幹部,群眾就是普通的工人農民和學生,也就是現在官方說的低端人口。所以老幹部們在文革中日子不好過,可是全體低端人口在文革中的政治地位,實際上被提高了,加上經濟上貧富差別很小,那些年可以說比較揚眉吐氣。據說工人出身的人“找對象”都比較容易。當然衝在鬥爭第一線的是一些造反派骨幹,也有少數流氓地痞。但事實求是地說,文革中絕大多數低端人口是逍遙派。看著平日作威作福的老幹部們被整,有同情的,也有迷茫的,也有叫好的,就跟看場大戲差不多。
那麽挨整的人到底有多少?當年幹部隊伍遠不及現在這麽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也小很多。這兩種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很小。毛在文革前的一次講話中說縣以上的幹部有幾十萬,那麽滿打滿算老幹部們不到一百萬。七七年恢複高考,連本科大專中專一起,招生才二十幾萬,不到三十萬。假設前幾屆工農兵學生同七七級學生一樣多,那麽在校生大約隻有一百二十萬。老師的數量比學生少,就算四個學生一個老師,文革中高校和中專的老師也就是三十幾萬而已。當然還要算上科研部門和廠礦中的知識分子,怎麽算也就是一兩百萬人。一百萬老幹部加一兩百萬知識分子,最多也就三百萬人。算一下,這三百萬高端人口隻占當時七億人口的千分之四多一點。而且知識分子中很多人也是“革命派”,“反動學術權威”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說,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低端人口”來說,文革談不上是什麽災難,最多隻是購物有些困難、思想有些迷惑而已。雖然有些地方有武鬥,出現治安混亂,但是直接參與武鬥的人很 少,而且發生武鬥的時期很短,絕大多數地區最多一兩年、最少隻有幾個月,就被當局製止了。
文革結束後,老幹部們掌握了全國各級黨政軍大權,憑借著話語權,對文革進行了全麵的批判,宣傳文革是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文革是法西斯暴行,文革堪比南京大屠殺,等等。說實在的,對挨整老幹部和部分知識分子來說,從個人角度上來看這樣說也不錯。很多回憶文章和影視作品,對文革進行了十分悲慘的描述,相信很多都是真實的。但無論怎樣,相對於七億人來說,挨整的畢竟是相對少數,不是文革的全貌,絕大多數人在文革中的真實生活不是這樣的。而低端人口沒有話語權,也犯不著同官方的喉舌去爭論。所以國內輿論界“妖魔化文革”進行了四十年,大家見怪不怪,“文革是災難”好像成了全社會的“共識”。
最近幾年發生了幾件大事,極大地動搖了這樣的“共識”。第一件是中共的大規模腐敗被揭露,腐敗官員級別之高,腐敗官員數量之多,腐敗金額之大都是空前的。這些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低端人口極具震撼性,而且很容易讓人聯係到文革。文革整的是走資派,而以老幹部為代表的走資派加上他們家紅二代紅三代,不就是如今這些腐敗官員嗎?如果文革整的是貪官,那麽文革的目標還是大部分正確吧,至於武鬥等等最多是枝節問題。再說對百分之九十九點六的低端人口來說,文革中並沒有挨整隻是看場戲而已,憑什麽要跟著千分之幾的老幹部一把鼻涕一把淚控訴文革?
第二件是手機的大普及,特別是在低端人口中的大普及,不要說打工族,連撿菜葉子的老太婆懷裏都揣著塊手機。手機和過去的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誌等等不同,你可以說,我也可以說。過去信息是單向傳送的,如今是雙向的,低端人口都可以說話了。官方可以灌輸,低端人口也可以吐槽。官方可以“妖魔化文革”,低端人口也可以說說文革中自己的真實生活。因此文革越來越沒有“共識”,對文革的爭論越來越多。
第三件事影響比較大。習總主政後,對文革逐漸地進行了重新評價。先是說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後來又說文革是“艱難探索”,實際上否定了文革是“災難”的結論。當然這種對文革的重新評價不是大張旗鼓的,而是十分低調和十分漸進的。這樣做的效果比較明顯,在國內輿論界影響似乎並不大,低端人口和精英階層似乎也都接受這樣的重新評價。海外的情況有些不同,很多人反映很強烈,不能接受這樣的重新評價。
這三件事的效果是一致的,這就是對文革重新評價、重新思考的人越來越多,對文革持否定態度的人越來越少。當然這兩部分人都很難說服對方,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網下,不時有激烈的交鋒。所以說隻要曆經過文革的兩部分人還在世,對文革的評價就無法取得共識,對文革的爭論還要持續下去。66年文革到現在已經有52年,如果有人文革開始那年18歲,現在也有70歲了。要想讓文革爭論平息下來,估計要等十年、二十年後,曆經過文革的老一輩人都不在了,才有這個可能。到那時人們對文革的評價才能真正形成共識,對文革的爭論才能逐漸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