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買菜遇到的片麵事實

(2020-04-29 21:08:20) 下一個

  如果把在家比做蹲監獄,買菜就是放風。今天我要去放風。

  昨天給在國內的舅舅打電話,他囑咐我媽,即使在家也要經常運動,老窩著不動小心血栓。老太太耳朵不好,連連答應著,“好!好!要把牢底坐穿。” 兩人一個七十,一個八十,說話互相打岔,意思都對得上也神奇。

   在這場沒有硝煙隻有PPE的戰爭裏,出門就是敵占區,買菜就如同躍出戰壕,何止要武裝到牙齒,一直要到腦門,基本上要做到沒有裸露的皮膚。除了手套,口罩,防護鏡,單肩背包換成利索的斜挎包,包裏再放上酒精消毒紙,免洗液,幾副一次性手套。最後套上雨衣,出發。

   朋友當中有人堅持足不出戶,任前院櫻花落盡,後院野草春風吹又生;有人天天蠢蠢欲動,無奈去處有限;也有人為了遠離自家所處的確診高發區,驅車去一小時外的超市買菜。

   站在店外排隊,沒有人山人海,但有細長的溪流,一人一位,中間至少隔著一個半購物車的距離,彎彎曲曲,一直繞到店後卡車卸貨附近。

    ?

   2020年,最不可思議的緊俏品是廁紙,最糾結的事是要不要戴口罩。比如疫情在本地開始前兩周,要觀察周圍的種族多數是西人或華人,做到入店隨俗,隨機應變。畢竟落後要挨打,有前瞻也會挨打。最近店家把相關政策變成了“不戴的不讓進”,倒少了糾結,大不了不進去。可在有些地方,關於要不要戴口罩的問題進入了法律條文,出門前不查當天的規矩是要坐牢的。比如秋天的時候說“戴”違反緊急法,過了幾天說緊急法又違反憲法。誰大誰小,誰先誰後,誰服從誰,到現在也搞不清。轉眼到了春天,上訴庭又裁定不違憲。負正得負,負正負得負......戴口罩這道題可以進入司法考試題庫了。

   任何非常規行為,隻要習慣就好。藏在麵具後麵,臉上肌肉自然而然地放鬆,嘴角下垂;眼鏡也隨著一呼一吸,霧起霧散,樣子應該蠻衰的。我忽然想起家裏金毛,它剛進行完常規改造,頭上套個大喇叭的時候,會不會有類似的感覺。可喜的是,金毛現在變得胖又乖,以後不僅健康長壽,而且會越來越乖。

   進入店裏,覺到一種奇怪的肅穆氣場,大概因為人人都不自覺地有嚴肅表情。除了偶爾工作人員之間對話,很少有其他聲音。偶然與陌生人眼神相對,習慣性嘴角上咧,做微笑表情,對方無反應,才想起我的示好連同美貌都被罩住了。

   看新聞說有位意大利大爺吐槽超市空架,二戰時期都沒有這樣的恐慌。二戰至少有相對安全的中立國,有停火區,可現在全球都沒有安全的大後方。就如同一位美國醫生自謙的說法,“我們不是在前線,各位民眾才是前線。醫護人員是最後的防線。”

   從經濟學角度說,跑一趟所花的時間和冒險成本是固定的,買的東西越多越劃算。今天我除全權負責兩家的冰箱外,又廣為告知附近的朋友,代購零七八碎。難得不需要精打細算,不需要看促銷價格,不需要有購物清單,看到什麽買什麽,整個購物過程就兩個字:橫掃。等一車堆滿,推著也要有把子力氣。怪不得在馬來西亞,規定隻有“一家之主”在疫情管製期間可以出門購物,這是有危險的力氣活。不過可不可以反過來說,隻要出門購物的,就是一家之主?

          

   靠近門口,等著結賬的人稀稀落落,跟進門排隊的形成對比。我忽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部分事實”。如果有人問我今天店裏怎麽樣,我既可以說,人很多,進門排隊起碼要半個小時;也可以說,人很少,很快就可以結賬出門。兩者都有圖有真相。沒有捏造,沒有欺騙,隻是一丟丟善意的隱瞞。其實即使擺出全部事實,大家也還是選符合自己心意的看。所以替他們先選出一個意見,再加上片麵事實佐證,是貼心又省心的做法。既然是事實,我們就要忠於事實,即使是刪選過的事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實在!
落花起作回風舞 回複 悄悄話 這是哪裏啊?都四月底了,還穿得住這麽多衣服,幸福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