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醫生賬單

(2017-10-11 18:17:55) 下一個

    眾所周知,美國醫療費用昂貴,保險製度複雜,各有各的優劣之說。對於我們小老百姓來講,我們有能力關心和有權利做出選擇的隻是每個月要付的醫療保險和每次的看病賬單。

    前一陣我臉上靠近眼睛內側的部位長了一塊小白斑。後來雖然麵積沒有擴大,但是慢慢突起變成了一個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疙瘩,不疼不癢不紅腫,沒有任何感覺。雖然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可總有人見麵就問。我也禁不住先生嘮叨,決定幹脆看一下,圖個踏實。

    我約的是鎮上口碑不錯的皮膚專科猶太人史醫生。這位醫生雖然不苟言笑,來去匆匆,但精通業務,態度認真。我家孩子小時候經常有皮膚問題,一直去找他看。

    到了約定時間,我準時到達診所。那天運氣很好,候診室裏就我一個人,十分鍾後就見到了史醫生和他的助理。

    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閑話少說,進來就拿起放大鏡對著小米粒看一下,兩秒鍾吧,說,沒事,脂肪堆積而已,一般原因是體內膽固醇偏高;雖然多數是長在上眼皮上,但我的也是類似的。至於治療方法嘛,他建議,先去找家庭醫生驗血看膽固醇;如果覺得有礙觀瞻,他當時就可以切掉;如果擔心是什麽病變,就順便把切下來的送去化驗。當然也可以放任自流,無需任何藥品治療。全由我自己做決定。史醫生幹脆利落,兩分鍾說完,中間包括兼顧指導那個助理如何輸入電腦。我覺得小米粒雖然有點影響外觀,但戴上眼鏡也沒那麽明顯;開刀化驗又不知道費用幾何,還是看發展再說吧。

    就這樣,我進出診所總共花了十五分鍾不到,比去家庭醫生那邊做年度體檢快多了。

    三個星期後,我收到了從醫生診所寄來的賬單。我家今年的保險計劃是每年看病費用的前幾千塊屬於自費,超出這個自費額的部分才歸保險公司管,所以醫生賬單從保險公司轉了一圈被少許調低費用後,最後落腳到病人這裏負責。醫生的賬單一般都非常清楚地列著日期、治療項目代號、診費、保險等信息。診費是由治療項目決定的,我就根據代號,試著自己上網去核查一下治療項目的內容。

    保險公司的這部分信息是公開透明的,我對號入座,很容易就找到了對應的表格。原來,治療項目按照病情的嚴重性和醫生所花費的時間分成五個級別,分別用五個代碼來代替,比如說是12345。1最輕微,5最嚴重,我的情況被劃做3,正中間的那個。也就是說, 我屬於新病人,專科門診,症狀單純,不需特別治療,病人會自然痊愈,接診三十分鍾,屬於中等病情。這個表格是純技術型的,與收費標準無關。

    看了這個,我心裏有點疑惑:如果一個小小的脂肪粒都要被劃為中級,那還有什麽更“輕微”的病情呢? 我決定給診所打個電話谘詢一下。

    我先十分客氣地提出有個問題要請教,誰知剛一提到這個代號不夠準確的問題,賬單小姐立刻不高興地責問我,是不是自己去上網搜了;我坦然承認,要不然怎麽能學習、進步呀。她接著說,網上有太多東西是誤導的,不能自己瞎搜;我辯解說,我不是質疑收費標準,隻是想知道如果見了醫生不到三分鍾,就按照中等病情處理,那什麽樣的情況才屬於1或2級?賬單小姐解釋說,代號不是她杜撰的,也不是醫生拍拍腦袋就寫的,專科最低就是2級,況且醫生不是按照就診時間長短收費的。

    她進一步解釋說,現在診所全部電子化,醫生在與病人見麵的同時,就把看病的過程與細節輸進了某個醫療軟件,軟件根據輸入內容給出代號,診所再把此代號送給保險公司和病人收取費用;所以不太可能出現錯誤。但是她說可以幫我去問一下醫生,因為隻有醫生才有權做改動。

     兩個小時之後,果然回電來了。醫生重新看了我的病曆,覺得我的情況確實簡單明了,代號2或3都可以,他同意降級收費;舊賬單作廢,我會收到一張新調整過的。

    花錢看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如果患者能稍微了解一下賬單內容,也許能防止過度收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