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美國的日本媽媽

(2017-05-22 14:47:05) 下一個

    我有個日本朋友,叫千惠子。她開朗熱情,雖然我倆靠著第三國語言溝通得不是那麽流暢,磕磕巴巴的也成為了朋友。我們兩家住在同一鎮子,孩子們上同一所學校。

   千惠子年輕的時候在日本曾經出過嚴重的車禍,以後就永不開車了。我們這個地區在多數人印象裏是不開車就寸步難行的。搭公車去紐約通勤上班很方便,但是供普通居民日常搭乘的班次是少而又少,步行到最近的超市也要而、三十分鍾。

    千惠子天天靠騎單車或走路接送孩子上下學、買菜,去郵局、銀行、健身房等處理各種雜事,無論春夏秋冬,都是如此。她的孩子們會盡量參加選擇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這樣可以搭校車;或者是孩子爸爸可以接送的周末活動。

    孩子們上中學時,有一個學期兩家孩子參加了同一個運動隊,天天課後有練習,趕不上校車。那段時間同時接送兩個孩子,我跟她家也進一步熟起來了。

    因為交通工具的限製,她家兩個小孩的時間表沒有被五花八門的課外活動塞得滿滿的;但是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並沒有無聊或一直打遊戲。千惠子說,孩子們都很懂事,平時會跟她一起做手工,整理院子,承擔洗衣服、洗碗等家務。她的小兒子長相清秀,又通英語、日語和廣東話,小小年紀已經在百老匯歌舞劇裏出演兒童角色。平時下了課,母子倆就搭乘公車前往紐約去排練。兩個孩子也經常在前院車道上練習投籃。

    有一次千惠子需要回一趟日本處理事情,剛好趕上孩子們放春假。我問她八年級的大兒子,媽媽不在,天天三餐誰來負責?他非常自然地說,我們自己做啊。我詫異得不得了,“那做什麽呢?”我問他。“日餐多,中餐也做,因為爸爸晚上下班回來要吃。弟弟也會做,他一般是做飯後甜點;但是他很邋遢,總是不懂得做完東西要把廚房收拾幹淨。”他弟弟那時才上小學四年級啊。  

    我後來看到他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做的食物的照片,那些菜顏色、葷素、用料搭配都很用心,擺盤也漂亮,真難以想象是出於一個十幾個男孩之手。



   千惠子總是笑嘻嘻的,好像從來沒有煩心事。我本來還有些替她感到遺憾,她怎麽能這樣心安理得讓自己的孩子停在起跑線上,難道她看不見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奔向成功的道上趕路?後來我才慢慢體會到她在教、養孩子上的篤定和自信。

   想想我周圍華人的孩子,哪個不是天天被父母載著,急匆匆地周轉於各個才藝班、補習班。車開在路上,好像很有目標,其實隻是被一顆功利心驅動著隨大流,跟風。什麽時候我們能更多地回到天然的養育方式,更自信地按照自己孩子個性培養,更從容自在地享受家庭溫情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尼觀察得細,分析得好。真的,在日本教育孩子很輕鬆。
笑嘻嘻2016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個媽,也是我想要做到的
zacao 回複 悄悄話 日本媽媽淡然的多。
塵之極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狂奔的海綿 回複 悄悄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