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芳草的博客

  分享經曆  抒發見解
個人資料
正文

幹校雜記(一) 引言

(2013-11-16 06:30:37) 下一個
                                      作者:徐方
[引言]楊絳先生三十幾年前寫了《幹校六記》。當年我也去了同一所幹校——河南息縣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五七幹校。那時我隻有十五歲,跟隨在學部經濟所做研究工作的母親一起下放到那裏。當時經濟所聚集了一批中國頂尖經濟學者,包括顧準、駱耕漠、巫寶三、董輔礽、吳敬璉等。前後長達兩年的幹校生活,讓我有機會同他們近距離接觸。更由於母親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我,時常將她對許多人和事物的真實看法告訴我,或討論或指點,使我受益良多。直至今日,當時的一些所見所聞仍曆曆在目。
   幹校到底是什麽樣的,如何定義其性質,至今莫衷一是。最近在博客中帖出《文革奇遇:認識顧準》一文,馬上就有人跳出來反駁:“胡說八道!幹校是保護幹部的地方,他們在那兒很少幹活兒,也沒有批鬥會,個個養得白白胖胖的……”這種說法令人啼笑皆非。幸好當年一起下幹校的還有一些人健在,可以看看上海電視台製作的專題片《顧準》,聽聽那些親曆者是怎麽說的。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在世上的親曆者越來越少了。當時幹校裏的青壯年“學員”,如:吳敬璉、趙人偉、張卓元等,如今都已80歲以上。記得1992年,高建國先生為了寫《顧準全傳》,先後采訪了60位顧準生前故知;可是到了2013年,上海電視台做專題片《顧準》時,僅找到三、四位跟他生前有過密切接觸者。由此可見,記錄幹校生活是一項搶救性工作。作為親曆者,筆者感到有責任將當年所見所聞盡可能忠實地記錄下來。
這篇文字的寫作過程異常艱難。畢竟年代太久遠了,很多細節要努力回憶,沒有把握的地方或查閱資料、或打電話向當年一起下放的人核實,力求做到準確無誤。 

注:本文原創,謝絕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杜昱偉的 回複 悄悄話 我也聽過司馬南一派胡言的評論幹校,我十來歲時隨叔叔去鄢陵一所幹校看望祖父,淒涼的景象至今曆曆在目,爺爺的衣物都被老鼠咬壞了,叔叔隻好一針一線的幫爺爺縫。
loonlinda 回複 悄悄話 根本不必在意那些個別跳出來亂說話的人,他們什麽也不知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