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欣然於揮灑美豔菲芳,駿馬激昂於縱橫馳騁,雄鷹誌得於翱翔九天 …… 從看似無生命的岩石,到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宇宙萬物都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展示各自存在的意義,在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同時,把這世界點綴的多姿多彩,這種生生不息的循環往複是多麽的和諧與完美啊!正所謂“萬類霜天競自由”!
那麽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麽?實現的途徑又是什麽呢?
莊子說過“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於無窮者,彼其惡乎哉!”這實質上是向內深入,對自我世界進行無窮的探索,以達到“天地與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這種認識和主張應該和後來西方某哲學家提出的“認識你自己”相吻合。
孔夫子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裏我們不難看出儒家主張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平天下”,由此你就不難發現,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不過是實現“平天下”的手段和工具而已。如果看不清這一點就很容易迷惑,很容易執迷於追求所謂的“仁義禮智信”,而忘記了“平天下”的根本目標,以致於幹出舍本逐末,南轅北轍的蠢事。宋襄公死守“仁義”教條而敗於泓水;惑於“禮信”的劉邦,若非樊噲的當頭棒喝——“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恐早喪鴻門。透過這些曆史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不難體會其中的奧妙。生逢亂世,欲“平天下”,則必先“霸天下”,所謂“始以武功一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不管是“霸天下”還是“平天下”,都是個體不斷征服外部世界的過程。因此,儒家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不斷向外擴展,在征服外部世界的同時展現自我的價值。
儒家向外拓展和道家向內探索的方向恰恰相反,但他們都是同一條大道,一起構築了人類個體和宇宙之間的橋梁。至於你是南來還是北往,那是你自己的選擇。此情形就如同一條可雙向行駛的寬廣馬路。因此,在我看來,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兼具儒道兩家的思想和氣質,這是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傳承,不是幾個運動所能磨滅的。在意氣風發,銳意進取之時,支配你思想的是儒家的“王天下”;在折戟沉沙,檣傾楫摧之際,支撐你靈魂的是道家的“神遊八極”。
多數人的思想曆程都是先儒後道,“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個體需要通過征服外部世界來體現自我的價值,總想攀登最高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當然個體所能達到的境界因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各不相同,結果誠如孔夫子所說的四種依次提升的境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富麗堂皇,豪華氣派的皇家陣勢;睥睨天下,唯我獨尊的天子氣勢,讓所有的人仰慕不已。於是項羽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渴望;劉邦歎出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慨。
生逢亂世,為千千萬萬雄心勃勃的個體提供了“霸天下”的絕好機會,造就了無數英雄人物。如春秋五霸,“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的秦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劉邦,“鴻鵠之誌”的陳涉等等。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麵,同樣為各路英豪提供了一展身手,實現人生最高抱負的亮麗舞台。
散布謠言,訛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自以為“民心已順”,欲“乘勢取天下”的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率先舉事。遂風起雲湧,引來無數英雄豪傑共紛爭。劉關張義結桃園,立“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壯誌;曹孟德奮不世之才,欲安天下;盧植、皇甫嵩等忠臣良將欲挽漢室於將傾……
一時多少豪傑,指點江山,壯誌飛揚,如同一輪冉冉升起的朝陽,照耀著華夏錦繡大地,緩緩打開曆史新的篇章!
船哥, 總是喜歡讀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