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亂彈

看紅樓,說感想。談古事,道今理。
正文

紅樓亂彈 — 第四十四回 明鏡高懸

(2005-10-25 10:30:18) 下一個

紅樓亂彈 — 第四十四回  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明鏡高懸

小時候對《三俠五義》很著迷,一則羨慕那些俠士武功高強,二則喜歡看他們和包公一道匡扶正義,除暴安良,大快人心!長大後才漸漸知道包青天的故事不過是民間傳說,曆史上的包拯並不是那麽回事。就像六月飛雪的《竇娥冤》一樣,隻不過寄托了人們善良美好的願望罷了。

《水滸》俺看的很淺,隻喜歡三個好漢,魯智深、武鬆和林衝。這一百零八條好漢當中,俺認為嚴格意義上隻有一個真正的英雄——魯智深!林衝和武鬆在那些好漢當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但他們的英勇行為都是因個人的恩怨而起,多少打了些折扣。似乎隻有魯智深稱得上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義薄青天的英雄。可惜,他依舊是個虛幻的小說人物。

上初中時學了孟子的“舍生取義”,論理固然氣勢磅礴,然而隻是口頭上的空談,舉不出兩三個象樣的,能說服人的事例來。隻是牽強附會地舉了個“不食嗟來之食”,與正義幾乎粘不上邊,頂多算個有骨氣的人罷了,何來正義之說?!俺當時還真為那篇文章喝彩,還浮想聯翩地想到秦腔《鍘美案》中殺身取義的韓琦,現在想來真覺得可笑,那也是老百姓寄托美好願望的虛擬角色罷了!不是孟子不想舉真實的例子,而是他真的舉不出來!隻能胡亂拉一個“不食嗟來之食”敷衍一番而已!

其實,不止孟子有舉不出來真正的“匡扶正義”之士,就連五百年之後的司馬遷在其恢弘的巨著《史記》裏也寫不出一個伸張正義,不畏強暴之士!其寫的那些刺客、遊俠,也都是為了個人的恩怨名聲罷了,毫無正義可言!就連司馬遷自己也承認“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而他更是借棄從廉頗的門客之口,對天下的士人作了辛辣的諷刺——“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說出了人世的本質,演繹成現代的一句話就是“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孟子提出了一個問題:當“生命”與“正義”發生衝突時,該選擇什麽?他自問自答地說是“義”。我們暫且不回答他這個問題,試著先回答這個問題:當“正義”和“利益”發生衝突,該選擇什麽?

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當然選擇“正義”了!可回顧我們的曆史和現實,你能舉出幾個為了正義而舍棄利益的英雄事跡呢?我不否認曆史和現實當中有這樣的義士,但這些人相對於我們悠久的曆史,真是太少了,廖若晨星!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從過去的俗語“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有錢能使鬼推磨”;到當今泛濫的有毒食品;到全國幾十名權威法學家聯名為黑社會匪頭劉湧“請命”;到權威經濟學家為“國退民進”、“靚女先嫁”呐喊助威;到最近廣東 興寧“ 8·7” 礦難 ……我看到隻是正義向權力低頭,正義向利益曲膝!

在一篇密密麻麻,自明代以來就廣為傳誦的《增廣賢文》裏,的確有不少有哲理的話。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自私自利”和“明哲保身”。所以耐心看完一遍後,俺直冒冷汗!奉此為寶典的人,你能期望他伸張正義嗎?無異於癡人說夢!因為連利益都不肯放棄,何論舍生取義呢?!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不過是愚弄和麻痹人的空頭支票罷了,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時候一到 ,一切都報! ”不過是一派勢力壓倒另一派勢力,“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副作用而已!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一部中國古代史,他隻看到“吃人”二字!(當然,西方發展史也是一部吃人的曆史。)

賈璉用“兩塊銀子,兩根簪子,兩匹緞子”成功地勾引了鮑二媳婦,卻不想被鳳辣子撞破了,鬧得要死要活。鮑二媳婦被撕打了一頓,估計也被家人辱罵了一通,沒想到這婦人生性剛烈,覺得羞恥,沒臉見人,也就上吊死了。她固然有錯,但知羞恥,比那不知廉恥的賈璉賈珍之輩不知要強多少倍!也著實讓人歎服!再看她那隻知道錢財的丈夫——“鮑二又有體麵,又有銀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賈璉,不在話下。”真讓人懷疑曹雪芹是不是在諷刺“一日夫妻百日恩”。

為了免除官司,賈璉又做了以下手腳:

“賈璉一徑出來,和林之孝來商議,著人去作好作歹,許了二百兩發送才罷。賈璉生恐有變,又命人去和王子騰說,將番役仵作人等叫了幾名來,幫著辦喪事。那些人見了如此,縱要複辨亦不敢辨,隻得忍氣吞聲罷了。”

看到這裏,俺真的希望鮑二媳婦有個武鬆一樣的好兄弟,象殺西門慶一樣宰了賈璉替她報仇,哈哈。因為期望那些官官相護的官老爺替她伸張正義,主持公道肯定是天方夜譚。更不用說“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對此,曹雪芹通過小鬼的言行對人世的醜態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秦鍾)百般求告鬼判。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吒秦鍾道: “虧你還是讀過書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麵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正鬧著,那秦鍾魂魄忽聽見“寶玉來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發慈悲,讓我回去,和這一個好朋友說一句話就來的。”眾鬼道:“又是什麽好朋友?”秦鍾道:“不瞞列位,就是榮國公的孫子,小名寶玉。”都判官聽了,先就唬慌起來,忙喝罵鬼使道:“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隻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麵又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依我們愚見,他是陽,我們是陰,怕他們也無益於我們。”都判道:“放*屁!俗語說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卻是一般,陰陽並無二理。別管他陰也罷,陽也罷,還是把他放回沒有錯了的。”眾鬼聽說,隻得將秦魂放回”】

當然,要說中國古代沒有敢於伸張正義的人那是不負責任的。象“為民請命”、“兩袖清風”不畏強暴的知縣海瑞;開糧倉,救貧民的七品知縣鄭板橋;“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於謙;虎門硝煙的林則徐等等,但他們最終不是被奸佞之輩殘害,就是自己隱遁了。他們的確可稱之為民族的脊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富國強民而奮鬥不息!然而他們悲慘的結局,卻不能不讓我們沉思,我們這個長久以來一直都倡導“仁義理智信”的文明古國,“義”緣何總是被淫威所踐踏,老是被金錢所褻瀆?我們是不是口頭上一套“仁義”道德,行動上又一套“利害”寶典?

於 08/21/2005

紅樓亂彈 -(44 明鏡高懸 補)關於“仁義禮智信”的胡思亂想

 

 

對於中國舊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標榜和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俺始終有兩個困惑。一是,為什麽沒有“勇”字?二是,這“義”字到底包含著啥含義?

 

先來說說“勇”吧。孫子兵法裏講真正合格的將,需要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則,有古訓“兩軍相遇,勇者勝”;二則,貪生怕死,膽小如鼠的軍人怎麽可能打勝仗,保家衛國呢?!勇猛的戰士,勇敢的軍隊,智勇雙全的大將,是一個軍隊強盛,百戰百勝的必備條件之一。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勇”在軍事上的重要性是沒有任何異議的,那麽在社會倫理道德體係上,“勇”到底重要不重要?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強盛與蓬勃發展,基於這個社會大多數個體的強健與充滿活力。如果絕大多數的民眾都是死氣沉沉、膽小怕事、苟且偷生,患有軟骨病的話,期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強盛,那無異於癡人說夢!這樣的下去必然是“萬馬齊喑”的悲哀局麵,再演下去就是亡國的結局!大清“帝國”已經高清晰度,高逼真,慢鏡頭,極生動地給我們演示這個並不怎麽深奧的道理!

 

就算扯開亡國這種可惡、可怕的話題,一個沒有勇氣、沒有膽量的人,是不敢有任何革新和創新舉措的。他隻會象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一樣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在夜郎國的一口枯井裏怡然自得地作一隻不敢鳴叫的蛙!中國自唐之後封閉保守,敵視新生事物,害怕變化,不思創新的心態和作法真是江河日上,愈演愈烈,乃至於清朝的閉關自守,盲目自大,落得個喪權辱國!科學技術上的落後與愚昧自是不必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害怕創新,不敢接受新生事物的人,是個膽小懦弱、沒有趣味、沒有希望的人;而在於國家和社會,就是一個不思進取,沒有前途,沒有活力的國家和社會!

 

再說的具體和瑣碎一些。我們都提倡“見義勇為”,先暫且不論這“義”是個什麽東西,一個沒有“勇”的人,即使他看到了“義”,你又如何能指望這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的人去“為”呢?!

 

總而言之,“勇”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乃至社會都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那麽在舊社會那個“龐大完整”的“仁義禮智信”倫理道德體係當中為什麽沒有“勇”的地位呢?難道五個字變成六個字,寫起來就費勁了?讀起來就拗口了?如果真的是費勁了和拗口了,又何必把最初隻有四個字的“仁義禮智”添加成五個字的“仁義禮智信”呢?!

 

如此重要的“勇”不大寫,不同“仁義禮智信”同台共座,俺感到困惑,奇怪,鬱悶,乃至於憤怒!這也是俺寫《紅樓亂彈》之“勇者無敵”的真正用意!

 

好了,那個關於“勇”的困惑和疑問就先撂到一邊去吧,俺們來說說那個“義”吧。

 

這個“義”字到底包含著什麽含義,俺始終沒有搞清楚。你說是正義和公平吧?俺看不是。因為,俺大略地翻了一下史書,於其中幾乎就沒怎麽看到“公平”和“正義”的字眼。隻有幾個廖若晨星的人物,如魏征,海瑞等,其數量比曆經戰火而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婊*子牌坊”還要少!既然史書上都不記載也不弘揚這些“公平”和“正義”的史實,我想“仁義禮智信”裏的“義”應該不是指,至少不是重點或主要指“正義”和“公平”的。

 

那麽,這“義”到底是指啥東西呢?讓我們從一本旨在說明和弘揚“千秋大義”的名著——《三國演義》裏來探個究竟吧。一部《三國演義》,就是一曲“忠義”的頌歌。而這“忠義”的化身就是關羽關二爺。俺們且不追究曆史上真實的關羽是何等齷齪不堪,就單單隨便說說羅貫中老先生筆下的關老爺吧。關老爺的忠心耿耿,俺認可,所以不說了。這“忠”於俺沒有困惑,也不是俺今天要說的問題,所以更不應該提了,但是為表示對他老人家這一點的欣賞和認可,還是點了一筆吧,盡管做不到“畫龍點睛”的神奇。

 

關老爺“義”的最大一筆買賣就是“華容道義釋曹孟德”。能稍微理智點看待這個問題的人,都會看出關老爺賣的這個“義”是啥東西——置個人的恩怨和名聲於一個集體或國家之上!是徹頭徹尾的沽名釣譽,無法無天,置國家集體利益於腦後的自私自利的狂妄小人罷了!而種無恥的行為竟然被長期稱頌,被表為“義”的化身!這“義”是什麽呢?徹徹底底的不講原則,不講道理,不顧國家利益,隻圖個人私念的哥們義氣!至此,俺算徹底明白了這個“仁義禮智信”中的“義”到底宣揚的是什麽玩藝了。所以讓那沒有國家概念的關老二作我中華的武聖人,俺實在感到羞恥!

 

隻顧個人的恩怨、個人的名聲,為了小團夥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以達到目的,這就是我們舊社會所宣揚的“義”的真實的內涵!

 

看看另一部宣揚“忠義”的巨著——《水滸傳》,瞧瞧那不惜一切手段殘害別人,拉人入夥的“呼保義”宋公明同誌吧!遭他殘害的梁山好漢數不勝數啊!就是那件讓他聲名大振的通風報信私放晁天王之“義舉”,說穿了就是哥們義氣,個人恩怨罷了。這裏麵有何“正義”可言?是包公傳奇裏那種張揚“大義滅親”的公理和正義嗎?!真是天大的笑話!這樣的人,竟然被奉為“義士”,他竟然還有臉麵在背叛了國家之後再要求“招安”!荒唐!

 

也許你會說這是小說罷了,當不得真的,那我們就看看史實吧。馮諼為孟嚐君謀得“狡兔三窟”,這無論於馮諼還是孟嚐君都是十足的置個人私利於社稷之上的卑鄙行徑。那位偷竊虎符以報個人私恩的魏王之寵姬,其行徑能稱得上“正義”嗎?至於那些被吹捧到天上的遊俠刺客,更是些隻知個人恩怨和名聲,不問是非黑白的蠢貨而已!小說裏的典型代表就是被施恩兩頓酒菜就搞定的武二郎!俺隻佩服替兄報仇的武二,其後的武鬆俺覺得不過是具會走路的僵屍罷了!

 

好了,現在俺明白了這“義”裏到底包著啥東西了。那麽,這種不講國家利益、社會道義,隻顧個人恩怨,小團夥私利的“義”,為什麽會在舊社會長盛不衰呢?

 

武鬆最開始為報兄仇,也竭盡全力走正常的“法製”道路,結果卻處處碰壁,一無所獲。在國家和社會無法替他伸張正義後,他隻好以一己之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武鬆武功高強,而且相對來說宰殺西門慶也不是什麽高難度的事,所以他成功了。但是,還有多如牛毛的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能辦到的,需要很多人,乃至一個團夥共同合作才能實現的。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個團夥,而為了凝聚團夥的成員,讓團夥更有戰鬥力,於是就需要一種思想去束縛他們,需要一種信仰去鼓勵他們,這就產生了團夥利益至上,哥們義氣至高的“義”!

 

一旦一台國家機器無法在社會中發揮其伸張正義的功用時,在這個社會裏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團夥和“義士”,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伸張各自的所謂的“正義”!扯起一張張“義”的大旗!這就是為什麽每個朝代快要滅亡時,到處都是“匪賊”,到處都是“起義”的號角!到處都是“替天行道”的烈旗飄飄!白蓮教,義和團,太平天國,水泊梁山,江南方臘都是鮮活的例子。

 

就算在政治清明時期,人們也需要通過團夥來實現其“偉大”的抱負,於是就有了朋黨比周的光榮傳統。而為了讓這個團體正常、有序、有力地運轉,它必須靠“義”這樣的信仰來支撐,並不斷的發展壯大。唐朝的牛黨、李黨,明朝的魏忠賢團夥等等都是明證。

 

至此,俺總算明白了“仁義禮智信”中“義”的真正含義,及其產生和長盛不衰的深層原因。

 

現在再來看前兩天網友“聞過則怒”轉貼“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語:近代名人語錄”中最後一個故事——

 

1934年,由熊式輝和楊永泰提議,蔣介石在南昌發起以‘恢複中國固有道德’求得‘民族複興’的‘新生活運動’,宣揚‘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以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時人有嘲諷此事者,撰對聯為: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意‘忘八’);下聯:忠孝仁愛禮義廉(意‘無恥’)。”

 

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其倡議會遭到大眾的嘲弄和反對。現在似乎又有一股蠢蠢欲動的勢力想要恢複“國故”,想要宣揚所謂的“仁義道德”。重建和發揚好的道德體係,俺沒有任何怨言和敵視態度。關鍵是你先要向大家說明你要宣揚的“仁義禮智信”具體都是指的啥東西,有啥內涵。俺們是老土,不說清楚,俺們是不能領會的。就說你宣揚的“義”,到底是指“公平”和“正義”呢,還是“哥們義氣”的“義”呢?你說清楚了,俺們弄明白了,覺得有道理,也會認真去學的。所謂“理解地背誦課文”嘛,不求理解的死記硬背是不科學,更是不可取的。俺們再老土,這個道理還是懂得!

 

另外,再麻煩那些宣揚“國故”和“仁義道德”的“國學大師”們解釋一下,為什麽不添加“勇”?你們是不是應該學習董仲舒老祖先那樣,與時俱進地添加一個“勇”字呢?變作“仁義禮智信勇”,命之為“21世紀之中國新道德體係”呢?望不吝指教,在下洗耳恭聽!

 

 

 

082420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我也佩服一下, 我見天的在這兒等下一回哪.
醜女郎 回複 悄悄話 嘻嘻,船是紅學家哩,陪服一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