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邏輯推導是一個T設特

(2013-08-20 23:48:59) 下一個

邏輯推導是一個T設特

 嘿嘿,T設特就是“T-shirt”,香港人跟西方近,人家叫“T恤”。

T設特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一點小一點都關係不大,甚至大一些小一些都問題不大,也就是說還是照穿,不像有的衣服的尺寸要求就比較嚴格,大一點小一點就不能穿了。

 早期科學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很多人就以為早期科學的方法,差不多就是邏輯推導了,邏輯推導也是一個T設特,他們就見個問題就套這個T設特。

 雖然,邏輯推導有著早期科學的成功的輝煌,由於早期科學比較簡單,解決那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的方法也同樣比較簡單,邏輯推導方法也比較簡單,今天,邏輯推導的方法如果不是中學生就會了的話,大學生也會了,至少研究生是一定會了,因為本來不難嘛。

 早期科學嘛,就好比沒衣服穿的時候,一個T設特就很不錯了一樣,但是,不可以一個T設特穿到老穿到死,不可以一條道走到黑,幻想一招鮮吃遍天。

 其實呢,早期科學如果沒有機械化的工業革命也是好看不好吃,所以,人們真正喜歡的是機械化思維,機器是肯定的嘛,機器不模糊,結果是可以預料的,感覺很安全。

 可是,邏輯推導是從是和非推導下去的,是非就好比黑白,這個推導過程之所以可以進行下去是因為處理的問題是非黑即白的,一般隻有黑白兩種可能性,有例外的時候也不多,這樣一來推導過程的所謂邏輯樹才可以控製,最後才可能有個結果,否則發散開來不僅無法控製,結果也不會有了,要不就是一堆結果。

 很明顯,這個世界上的問題的性質不都是非黑即白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的性質是非黑即白的,比如說早期自然科學,而且即便是自然科學,多年前也早就不是了,比如說測不準,比如說很多東西沒有固定的或肯定的或唯一的結果,隻有一個概率,這類東西用分布來描述,比如說量子力學,等等等等。

舉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比如說象棋,西方的和中國的都行,這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自己和對方都有好幾個棋子,而每一個棋子都有好幾個走法,如果你一定要邏輯推導的話,象棋的邏輯推導過程的所謂邏輯樹就很大,人腦就很難控製了,所以,人下象棋即有邏輯推導的成分,也有經驗和猜測判斷的成分。

 當然了,雖然象棋的邏輯推導過程的所謂邏輯樹就很大,也是機器已經可以控製的了,大一點的計算機就可以達到人類象棋的上流水平了。

 在古代,古人抱團過日子的問題比解決自然科學的問題來的更迫切,因此解決社會組織問題就比解決自然科學的問題來的更重要,而人的社會問題的性質不像早期自然科學問題那樣是非黑即白的。

 比如說中國古人沒有依賴神,他們看到了變化,他們寫下《易》,就是各種狀態的變化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最簡單的是陰陽,四可能是實踐證明意思不大,複雜一點用8個狀態描述是八卦,再複雜一點用64個狀態描述。

 除了陰陽兩個狀態的最簡單世界可以邏輯推導,8個狀態就不可以邏輯推導了,因為是冪級數遞增,64跟狀態就想也別想邏輯推導。

 再比如說西方古人發現亞洲的中東有一個號稱是處女的兒子的是他們的神,他們看到了不變,絕對真理。

 中國文明是無神的,中國文明的書是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它們都是人的書。

 西方文明是有神的,西方文明的書是《聖經》,《新約》、《舊約》和《可蘭經》,它們都是神的書。

 中國文明無神,西方文明有神,中國文明有一個《道德經》,開頭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如果要寫一個西方的《道德經》的話,那就是基督徒的《聖經》,再後來穆斯林《可蘭經》,都是從猶太人的《舊約》開始的:

 《舊約》是“道可道,神是道。名可名,神是名。”

《新約》是“道可道,基督是道。名可名,基督是名。”

《可蘭經》是“道可道,莫哈莫得是道。名可名,莫哈莫得是名。”

這種宗教的,一神論的,絕對的,不變的,非黑即白的,真理的思維方式是有優越性的,因為早期人類碰到的很多自然問題確實是有絕對的,不變的,非黑即白的,這些特征,比如說早期科學。

 雖然,即便是早期科學也不是絕對的,不變的,非黑即白的,比如說現在大家早就知道相對論了,還有進化論,也就是說上帝造的東西也是會變的,即便是上帝按照它自己的形象造的人的形象也是會變的。

但是,相信絕對真理,真理不變,對於發現早期科學定律還是有幫助的,因為,如果不相信絕對真理的人,他都不會去找絕對真理。

其實呢,即便是早期科學定律也是有條件的,比如說萬有引力定律也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不是絕對的,因為距離太近或太遠都不行。

 甚至都不要說人的社會問題的性質是非黑即白的,就連單個人的問題人的性質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對於人的問題是不可以邏輯推導演繹的,因為,對於人的問題邏輯推導演繹的結果不僅沒用,甚至根本就無法邏輯推導演繹下去。

 我前麵提到了象棋,同一個人在同一個情況都未必走同一步棋,即便這個人不總結以前的經驗教訓,人的選擇也有隨機性,如果考慮到人的學習力和記憶力,也就是人還會總結以前的經驗教訓,那麽,人就是變化著的,同一個人,一盤棋以前的他和一盤棋以後的他就是不同的他了。

舉一個例子就可以推倒一個思維模式,比如說邏輯推導演繹的模式,這不是以點代麵,因為一個思維模式之所以是所謂思維是模式,它是不可以選擇對象的,就好比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之所以是定律,它是不可以隻對太陽對,而對月亮就不對了的。

我就不舉圍棋的例子了,因為至今機器還達不到人類的圍棋的上流水平。

 可以想象,也應該承認,人類生存將來所碰到的問題一定有比圍棋跟複雜的,邏輯推導這個T設特肯定是無能為力的,也就是說邏輯推導這個T設特是不可以到處套的,就連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都不可以到處套,因為萬有引力定律不是絕對真理,要萬有引力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隻有當這些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才可以套萬有引力的公式。

 我繼續舉人的問題的例子,說明人的問題人的性質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對於人的問題是不可以邏輯推導演繹的。

欲擒故縱,好像也可以叫逆反心理,鷹文叫“reverse psychology”。

 謝天謝地!

 幸虧有鷹文,否則除了跟以老家夥居多的喜歡國學的人,跟思維西化的人就沒法交流了,嘿嘿。

因此,人的問題的性質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對於人的問題是不可以邏輯推導演繹的,必須對不同的人還有不同的問題甚至在不同的時間和心情具體分析,同一個人,對於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時間或在不同的心情條件下的反應結果可以是完全相反的。

 欲擒故縱的逆反心理就不能隨便用,縱的不合適,人家完全可能就徹底跑了,結果你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事與願違,抓雞不成還蝕把米,丟了夫人又折兵,等等等等,這些都跟具體的人有關,沒有邏輯推導演繹的非黑即白的結論,對吧?

所以,中國古人說的“否極泰來”,還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等等等等,那是有關生死存亡,也就是優勝劣汰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