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常見三套心率公式,你知道你采用的是哪一種?

(2025-05-16 10:36:49) 下一個

每當我們跑步,騎車,遊泳,打球,我們經常要根據自己心率的百分比%,來控製運動的烈度。比如80%的心率。

但是你理解的這個80%,可是有好幾個意思。這要看你采用的哪一套心率計算公式。要不然的話,你說的80%根本不是我說的80%,雞同鴨講,不同頻道。

第一套,最大心率公式

這是最簡單的心率公式,用的人最多,也是最普通理解的意思。

首先找出你的最大心率。可以通過運動測試,機器,或者經驗公式獲得。人們根據數據點歸納了很多曲線回歸公式,最簡單的就是 220 - 年齡。假設你40歲,你的最大心率就是 220 - 40 = 180.

於是,你的80%運動強度,就是 180 x 80% = 144

假如“有氧”慢跑,70%的最大心率。那麽就是 180 x 70% = 126

簡單吧?這也是克利夫蘭中心的公式。

但也有問題。你的“中度”運動,是50%, 心率是90跳。但其實,這時你才剛開始運動,大氣不喘,這麽就50%的“努力”了呢?再往下計算,你早上剛醒來,心率60,那也是 60 / 180 = 33%。你啥也沒運動,怎麽就33%了呢?隻要你還有一口氣,心還在跳,你就33%的運動強度了。你運動個鬼啊。而且啊,你運動強度20%是什麽意思?36跳,病入膏肓?10%呢?你“達不到”那麽低啊。(雖然醫學上仍然有意義)。

然後你慢慢起床,刷手機,上廁所,穿衣服,心率70 (39%)。然後,準備早餐,開車去上班,在辦公室偶爾走動,心率80 (44%)。隻要你動作不劇烈,不到90跳,你就差不多達到你“運動強度”的50%了。好意思說你運動了?跑鞋還沒穿呢。

這樣算還有個問題。當你真正運動的時候,你的百分比很密集,要細分的話,會出現75%,80%,85%,90%,反正都是很大的數字。

第二套 心率儲備公式 - HRR

這是我一直使用的公式,我認為比較有意義,makes sense.

就是設個下線,以你的基礎休息心率,比如60跳為起點。你的心率儲備是 180 - 60 = 120. 你每天的運動,都是在 60 - 180 這個範圍裏麵“玩”。

於是,你剛開賽預熱,20%的運動量。20% x 120 = 24, 再加上你的歇息心率 60, 得到 84.

你的中等強度,心率是 50% x 120 + 60 = 120 (輕鬆跑)

你的馬拉鬆配速跑,心率是 80% x 120 + 60 = 156 (可以通過訓練改變)

你的乳酸跑,心率是 88% x 120 + 60 = 166

你的速度跑, 93% x 120 + 60 = 172, 。。。。

第三套 乳酸閾值公式

這套公式是比較專業的運動員,較為認真的嚴肅跑者愛用的。專注訓練的強度,調動線粒體,追求精致的體能發揮。不是采用最大心率為上限,而是乳酸閾值作為基礎。所以你可以看到超過100%的比例。

當你的速度超過一個界限(門檻 Shreshold,閾值),你的有氧供能突然變得來不及供應需求,進入主要無氧供能狀態。於是就有了副產品:乳酸出現並堆積。我們可以通過訓練,推遲這個界限的到來。但平時的訓練,就是通過這個LT的HR來控製。這就更精準,更有意義。

值得提醒的是,你的最大心率,歇息心率和乳酸閾值心率都是隨時改變的。一般來說,通過訓練,最大心率會提高,歇息心率會降低。所以,你的百分比也是動態的。我一般在一套訓練計劃剛開始第二周,戴上心率帶,測一次。然後在訓練快結束上,比賽前的2周,再測一次。作為比較,分析這個訓練周期的體能變化,從而為比賽的預定目標進行較為準確的調整。再也不會傻傻問,這個比賽我以什麽速度開跑合適呢?

?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