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
2012 (1)
2018 (47)
2019 (87)
2020 (82)
2021 (120)
2022 (144)
2023 (114)
2024 (110)
2025 (2)
周六的越野,我受了一個小小傷,右腳的腳背腫了。也算不上傷,就是有點兒疼,這都兩天了。
怎麽傷的呢?鞋子沒調整好。
比賽前, 我一直在兩雙鞋之間猶豫。一個是Hoka的 Tecton X2,以及 Speedgoat 5。 Tecton比較輕,適合美國的高速跑道,比如大峽穀,西部100,很出成績。Speedgoat呢,也很不錯,稍重一些,但緩衝好。
我分析了一下路線,賽道很陡,坡度大,路麵有尖銳的碎石,特點是有很長的連續上山,當然也就有連續的長距離下山。最後決定穿 Speedgoat 5。記得幾個月前那次,穿的是 Tecton,那個下山很長,沒完沒了的。最後衝下山時每一步都咬牙切齒的,腳底很痛啊。下決心下次一定穿個緩衝好的。我的 jio-jio 不行了。Speedgoat 5 重就重吧,踩在碎石上更有信心。雖然鞋底厚些,但腳底感還是很不錯的。
我的皮鞋是8號(有時7號半,看鞋型),跑鞋是8號半到9號,某些牌子甚至9號半。這次是9號,比較寬鬆。一般來說,距離越長,鞋子要越大。半馬,馬拉鬆,大半號也許就可以了。因為超馬的長時間,腳會浮腫起來,大1號比較合適。這是我的看法。每個人的鞋子大小你要親自實驗。你腳的形狀,鞋子的牌子和型號,你跑的距離和路況都不同。
但是,我現在感覺,和氣候也有關係。寒冷的季節,也許不用再大半號?我這次用 Speedgoat 5 的9號。感覺腳縮小了,鞋子偏寬鬆。我想,跑到後來,到了下午,腳就會大一點兒了,以前都是這樣的。但是,這次並沒有,一直覺得鞋偏大了。那麽,在下山的時候,我感到了五個腳趾頭往前頂到了鞋子。心想不好,這樣,不是全要黑腳趾了?雖然我極力控製,但還是頂著痛。賽前我已經把腳趾甲全剪了,除大拇哥的其餘八個腳趾頭都用邦迪包裹了。但那隱隱的痛一直在,我要采取行動。
很後悔的是,在半程那個大的補給站,我沒有放第二雙鞋在我的Drop bag裏,因為這一雙鞋很新,隻用過三次。天啦,我可不要像格格在西部100那樣,把腳底跑沒了,退賽。還好,我帶了一雙襪子,換上。這次,我把鞋帶徹底整理了一下,最後收緊了接近1寸長。
我曾經貼過一個鞋帶的40種係法。但在比賽中,急急忙忙的,來不及細調,也就大概大概。我在小的補給站甚至30秒就出站了。查了下Garmin ,這個換鞋的大補給站花了4分09秒,包括加水,喝水吃東西,上廁所,換襪子,調整鞋帶。
出站後,立即是上山,感覺好多了。係鞋帶時,首先就是要把腳使勁兒往鞋後跟靠緊,然後再係鞋帶。這樣能保證腳趾頭不頂鞋。到了再次下山的時候,先前的腳底往前滑的現象沒有了。很牢靠。磨刀不服砍柴功。我可以放大步幅下衝了。
然後又是上山,下山,上山,下山。但是後來,太陽偏西,我依稀覺得兩隻腳的鞋帶鬆緊不一。具體說就是右腳比左腳更緊一些。也許右腳順手,當時在補給站力氣大了一些,更緊一些。具體的表現就是,我隱隱覺得右腳的腳背在不斷的下衝過程中,擠的厲害。
但不那麽嚴重,遇到平路或者上坡時,就不擠了。然後在很陡的下山路段,又覺得擠。但那時速度快,停不下來。等到了不陡了,又不擠了。這樣來來回回,我一直沒舍得停下來調整鞋子,分秒必爭。我想到了陳霖格格,當初她大概也是這樣想的吧。
但我算是找到一個臨時解救方法,就是下山時,腳落地時往後踢一下。這樣會鬆一點,舒服一點。
最後日落時分,我看終點臨近了,最後一個大山也到頂了。開始俯衝了,我興奮地衝了下去,餓虎下山,一步不停,趁天沒黑,跑得越多越好。腳背似乎也沒那麽疼了。難道鞋被我撐大了?
衝啊~~!
比賽結束,發現我想多了。鞋很結實, 是我麻木了。脫下鞋子,我的右腳腳背有鵝蛋那麽大一塊紅了,中間一小塊雞蛋那麽大的地方被磨破了皮,薄薄一層,但不嚴重,沒出血。昨天早上起來,腳背腫了。消毒,換一個新的大號創可貼。很舒服。
唉,上次是腳底問題,但這次這個腳背折磨,還是第一次遇到。我想,下次要買個更好的襪子,不磨腳的那種wool,腳背上也要抹點凡士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