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蛋是著名的台灣小吃,很名貴,大陸人一般吃不起 ^_^。不過呢,我其實不怎麽愛吃茶葉蛋,偶爾吃是可以的,很清香,除了茶葉蛋香味,還有各種香料。平時麽,一是沒時間花那個功夫去煮,二是怕煮得太老,三是我特愛雞蛋的原汁原味。雞蛋的味道,而不是調料的味道。同理,鹵蛋也不是我的最愛。最怕把鹵雞蛋煮到紅燒肉裏,那樣蛋和肉兩樣我都難以下筷了。(我知道有些人喜歡把雞蛋和豬肉弄在一起,我不行。)
那麽,就是白煮蛋囉。確切地說,我要吃很嫩的雞蛋,溏心蛋。就是蛋白已經凝固,蛋黃還是軟的,我可以輕輕吸出來,再用勺子仔細吃其餘的蛋白部分。可以加鹽,加胡椒或者醬油。不加也行。
溫泉蛋我也喜歡。隻不過我們沒有那麽多的時間。有些人常常把溏心蛋和溫泉蛋混淆,其實這兩種是相反的。溏心蛋的蛋白凝固了,蛋黃還是軟的或者流動的。溫泉蛋則恰恰相反,蛋黃基本凝固,而蛋白卻是軟的或者流動的。因為煮法不同。蛋白的凝固溫度要高於蛋黃,所以煮溏心蛋時,水溫是開的,100度,熱量首先把蛋白煮硬,隻要時間短,蛋黃沒有凝固前關火就可以了。而溫泉蛋是水溫70度左右,不開,這樣蛋白就沒法凝固,而隻要時間長,大約15分鍾,蛋黃就凝固了。
但是我最習慣的吃法之一,卻是新加坡的早餐滑蛋。那是少年時代常見的早餐,時間快,營養豐富。走進Hawker Centre或者Food Court,坐下,一套滑蛋、吐司、加Teh Tarik(拉茶),兩分鍾就到桌上了。一上來一般是這樣的:
這個雞蛋不是煮的,而是放進開水裏泡的。你可以要求硬一點或者軟一點。我喜歡軟的。用那個長勺把蛋打破,倒進碗裏。因為我要軟的,所以蛋白比溫泉蛋還要軟,蛋黃也是流動的。然後撒上特別配製的黑醬油和胡椒。兩種吃法:如果比較硬,就把蛋黃和黃油一起抹進吐司,變成三明治。如果比較流動,你就隻好拿吐司蘸著滑蛋吃了。
我離開新加坡前還是在中學,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吃法比較野蠻粗魯,就是把雞蛋打了,撒上醬油和胡椒,用勺攪一攪,然後端起平碗(或者是盤子),一仰脖子,全部喝完。然後拿著吐司,喝了拉茶,就走了。這也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的吃法,哦不,是喝蛋。
(這是比較硬的,我吃的比較軟:)
至於滑蛋的稱呼,有人叫它養生蛋,算是雅稱吧。滑蛋在某些地方專指一種菜式。而在新加坡,一般是在麵條或米飯的上麵蓋澆一層這樣的流蛋。很爽滑,口感不錯。比如滑蛋牛河:
我在讀中小學的時候,除了彈琴跳舞,有時也唱歌。碰到獨唱的時候,我會有個秘方,就是在上台前30分鍾,我會吃一個生蛋。目的是保護嗓子,唱出最悅耳(最不走調)的聲音,尤其是那些有高音的。方法是,用筆尖或者鑰匙在雞蛋的頂端戳出一個綠豆大的小洞,然後按住洞口使勁上下搖動,讓蛋黃打散,接著對著小洞口把雞蛋全部吸出來。
生雞蛋有好多生物活性,煮熟後很多都喪失了。所以在大體力運動或者訓練的今天,我還是會偶爾吃生雞蛋。
有時候的早晨空腹或者臨睡前,餓得不行,跑到冰箱,我會把一個生雞蛋打進牛奶。或者打進熱咖啡的杯子裏。攪一下,喝下。當然是固定的那個杯子,不然總有點腥味殘留。
最經典的電影鏡頭,就是我前幾天貼的,史泰龍在大運動量的早晨剛起床時的片段:
吃生雞蛋,是很多人不大能接受的。第一覺得腥氣,第二覺得那個口感不習慣。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是怕不幹淨,細菌。以前我沒有多想,後來發現很多中國朋友不能接受吃生雞蛋,還警告我到了大陸不能吃生的,達不到生吃的要求,會拉肚子。想想我們真是生活在好地方,自來水可以從水龍頭直接喝,雞蛋隻要你習慣,怎麽生都可以,我沒有因為吃生雞蛋出過腸胃問題。除了禽流感那幾年,政 府提醒大家注意。但禽流感到了香港,卻沒到新加坡。
另外一個鄰國,日本,也是有大量吃生雞蛋的。至於在美國,好像也是可以的。上次芝加哥的一個廚師,一次吃(喝)了10打生雞蛋。120個雞蛋。你行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