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裴0000

書能下酒,雲可贈人
個人資料
正文

雪夜讀書 第十三夜 讀張徹的《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

(2016-02-27 09:41:46) 下一個

讀張徹《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

 
要想寫好這類回顧文其實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寫成了正統的曆史八股文,讀之如同嚼蠟。張徹顯然是個文化人,寫出來的東西卻並不是文謅謅的死物,夾敘夾議都是建立在他自己的親身經曆上的。而且因為他本人就很有才氣。所以寫得並不枯燥,反而是讓人看了覺得很有趣味,一個個故事鋪陳下來,那個時代就如畫卷一樣在我們眼前展開了。我也隻能撿些我看得頗有趣味的東西來說說,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原著。
 
第一感覺就是過去的老式文人,也就是接受舊式教育的比我們有文化,至少是文字的修養方麵比我們強大得多。張徹的書裏經常出現一些很生僻的字詞,我不查字典是不知道什麽意思的,比方說:他談到早期的武俠片是後來動作片的濫觴。濫觴我就沒見過,隻好去查字典,才懂得是源頭的意思。他用字比較雅致,比如說兄弟,他用的是昆仲。經常出現一些很少用的成語:察察而明,魯殿靈光。這都是有典故的,至少他們那個時代的文化人讀古籍比我們多得多。我們現在能無障礙閱讀古籍的,哪怕是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間也不能說是必備的本事,還可稱是個不小的技能。可見文化傳承在我們這一代,斷層還不小。
 
裏麵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掌故,我也沒有考據他的說法對不對,姑且就按照他的說法來吧。為什麽清朝武術之道全在南方流行呢?張徹說是因為清廷禁止民間習武,這也是便於統治者管理,人人都孔武有力了,他一個外族,管起來豈不是麻煩?而南邊天高皇帝遠,管不到,所以廣東這邊倒是流行學習武術。再則,傳說跟反清有關的火燒少林寺是指南少林,也就是莆田少林寺,雖然這隻是個傳說,但是相傳少林五祖在少林寺被焚毀以後就逗留在南方,教授弟子,是南方流行的洪拳和詠春拳的始祖。葉問和嚴詠春都是少林五祖的隔代弟子,包括後來的紅極一時的李小龍,因為李小龍是葉問的弟子。這也就為香港以後動作片的盛行埋下了曆史基礎。
 
他講了洪拳和詠春拳的區別,洪拳剛猛,是男人練的拳法,而詠春拳的創始者是嚴詠春,乃一介女子,盡管這一門是夫傳妻術的一發揚光大的,但是功夫還是非常斯文,屬於防守自衛,絕不以蠻力抗衡,招式看起來總是很輕盈漂亮,用的都是巧勁,四兩撥千斤。
 
閑扯太多,歸入正題,總還是要略說說香港電影的發展史的,這個發展史還要從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以中國上海為電影中心的各類從業者漸漸轉移到了香港。再此之前,香港的電影隻有所謂的粵語殘片,我感覺可能有點兒像後來台灣搞的所謂鄉土電影。這些粵語殘片因為資金人才匱乏,大部分粗製濫造。之後國語片南下,略去前期細節不提,此時最重要的幾位導演是:李翰祥,胡金銓,張徹。而風靡一時的電影都是黃梅調,譬如我還略有印象的,李翰祥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當時的一個風氣是:隻重女演員,男演員都淪為配角,男主角都是由女人來反串,其中最著名的是扮演梁山伯的台灣女演員:淩波,風靡程度據說是萬人空巷。
 
接下來就是以張徹為代表的,開啟了一代陽剛的古裝武俠劇,這影響到香港幾十年裏都是男演員唱主角。說起張徹,的確多才多藝,大家可能不記得他導的台灣早期電影《阿裏山風雲》,但是一定記得傳唱頗廣的《高山青》(阿裏山的姑娘)。這首歌就是張徹作的曲,當時電影的男主角之一鄧禹平寫的詞。說起來也有意思得很,當時的演員們素質還是很高的,這位鄧禹平本身就是一位詩人。而張徹則是香港的電影評論人石琪說,把香港的動作片從世界最壞拍到世界最好。雖然我們可能對他導的片子多沒有什麽印象,但他一生中導了九十三部片子,當時也是炙手可熱的大導演,甚至被人稱為當時電影界的一代梟雄。古裝武俠片時代,最有名的幾位男演員是:王羽,薑大衛,狄龍,李小龍,陳觀泰,傅聲。這個王羽一直都喜歡打架,之後留在台灣更是成了黑社會的老大,終於將打打殺殺進行到底。薑大衛我們在香港電視劇裏見過他不少次,誰能知道他當時的火爆程度呢?還有傅聲,絕對的富二代,愛飆車,長得英俊高大又多金,出名特別早,二十出頭的樣子,跟張徹情同父子。他和甄妮一見鍾情,之後又陷入和恬妞的一段苦戀,最後還是甄妮女王範搶得美男,據說結婚當日,傅聲痛哭,而甄妮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意指傅聲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誰料七年後,傅聲車禍去世,留下甄妮孤獨度日。幾年後,甄妮用亡夫曾經冷凍的精子受孕,生下傅聲的女兒。而她自己雖然男友不斷,卻始終未婚。大約內心覺得永遠是傅聲最好罷。。
 
再之後就是許冠文的粵語喜劇片。我一直有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香港電影一直以來就是粵語電影,其實不然,早期都是國語片,直到70年代,許冠文帶起的喜劇片,才將香港電影徹底粵語化。他本人除了是明星,同時也是監製和導演,幕前幕後都來得,受過高等教育,所以他的喜劇裏無厘頭的東西並不多,人稱冷麵笑匠。他的兄弟許冠傑我們可能聽得更多些,聽過他的歌的人不在少數。
 
再後來就是成龍,洪金寶為先鋒的英雄片,這個時代是徐克,吳宇森的。標誌性電影是:英雄本色。
 
而貫穿整個香港電影史的,是邵逸夫跟皺文懷也就是邵氏跟嘉禾的恩怨情仇。我想,個中精彩不輸於任何大片。具體的故事也就不說了,隻是說一說給我印象深刻的這兩個人。張徹說,一個人如果過分注重細節,格局一般就不會很大,但邵逸夫是個特例。邵逸夫是個特別勤奮的人,這裏的勤奮是指對工作。他從早上忙到晚上,事無巨細,喜歡事情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上班乘勞斯萊斯,並不是因為要擺闊,而是這種車改裝成辦公室會很方便,而且辦公的時候,震動會比較小。這也就導致了他不可能真的與自己的手下分權或者分利益,因為所有的投資都是邵氏自己的,虧損自己負擔,那麽盈利當然也就自己獨得。但是當時的電影行業,利潤巨大,而他手下有一個非常能幹的人物,這就是皺文懷。據張徹回憶,皺文懷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受過高等教育,新聞係畢業。在邵氏兄弟影業管理層多年,幾乎就是邵逸夫一人之下,邵氏萬人之上的一個人物。他的特點就是不拘小節,工作絕對談不上勤奮,經常遲到。但是他這個人果敢,敏銳,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小事又非常善於放權。他和邵氏的矛盾,表麵上看是獨立製片人和工廠製製作之間的矛盾,實則是當時各種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大勢的總和。皺文懷在邵氏的地位可以用功高震主來形容,所以他跟邵逸夫的關係非常微妙,邵逸夫采用的方式是咱們中國古代帝王們最擅用的權謀之策:權大位賤,給的頭銜不大,但是權利很大,這也是對有本事的人的一種鉗製。而且,皺文懷所倡導的獨立製片人製,等於就是要分電影行業裏的巨額利潤的一杯羹,邵逸夫是不同意的。所以皺文懷帶著他的一幫手下,另立門戶,成立了赫赫有名的嘉禾影業,跟邵氏分庭抗爭。就是這個皺文懷,成功地將李小龍收歸旗下,並且憑李小龍的各類功夫片大翻身,解除了邵氏要慢慢耗死他的困境。
 
曾經跟邵氏嘉禾形成三足鼎立的還有一個傳奇人物,那就是潘文迪。這人如果不熟的話,那就再說一個大家熟的:楊紫瓊。他是楊紫瓊的前夫,一手捧紅了楊紫瓊。這人是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進軍電影業純屬玩票,當時才二十幾歲,溫文爾雅,文質彬彬,沒有誰真的對他很認真。他創辦了德寶電影公司,似乎專門就是為了泡女明星,緋聞傳得轟轟烈烈,活像一個紈絝子弟。之後的一係列舉措讓他的對手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成績斐然之後,人家放棄電影業,轉而開展他的更大的國際貿易事業去了。這時候其他人才回過神來,原來這位不光是玩票,等於電影業幫他做足了廣告,打足了知名度,不光沒花錢,還賺了錢。這份心機,這份策略實在跟他的年紀不相稱。
 
這一個小小的香港,若幹年的風雲變幻活像一部電影,每個角色都那麽鮮活,情節都那麽跌宕起伏。所以說,人類的想象力高不過生活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xyz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雜文。 為什麽不寫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