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讀書 第七夜 聊聊易中天
易中天是一個書生意氣的人,你看他行文著說做事還有為人,處處都透露著一個傳統知識分子的做派,清高有一點點,那是對於不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毀扁的不屑。議論的時候又是意氣風發,說道痛快處,恨不能擊節而起,所以說,他還是個書生。
他自己引用古人的一句話: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這大概就是他力求文字要好看好讀好懂的緣故。
他不相信有什麽是說不清楚的,如果你要傳達一種意思或者信息,如果你說不清楚,或者別人聽不懂,那隻會有兩種原因,一就是你自己也不懂。二就是你故意不想讓別人懂。所以他一直堅持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曆史,以曆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因為他堅信,不管什麽東西,最後一定落實到人性上。
他的教育觀也對人頗有啟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麵自由發展,讓人更像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是機器上的一個部件。每個人隻有一個人生,他有自我選擇的權利。
我其實對咱們現如今這個批量作業的教育體製充滿了懷疑,不是應該因人施教嗎?不是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嗎?那可能有一種一個模子裏出來的教育製度和考核製度能夠把所有人的特長發揮到最大程度嗎?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目前這個體係中間,隻有少數傑出人物才能脫穎而出,他要麽是看穿了這個體係,完全跟它脫離開來,自己另創一番天地。要麽就是在這個體製中遊刃有餘,把這個體製玩弄於自己的股掌之中。而大多數人都成了犧牲品,我們就是同一條生產流水線上出來的統一規劃過的產品,而不是具有獨特氣質的所謂人才。這個教育體係把我們原本可能會找到自己本性中有天分的那點機會也扼殺掉了,我們成了社會機器上的一個合格的零部件。
史鐵生說:人這一輩子不是來學習的,而是回憶和辨認自己天分的過程。
這話說得多好啊,可惜我們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機會。
易中天認為:做人學道家,要大氣一點。做事學儒家,要實在一點。這也算是安身立命的一個妙法。既可以做事,又可以免禍,摒除心魔。做到這兩點的人,人生的最終結果都不會太差。
他寫的很多書,現在都成了暢銷書。他總結說:暢銷書的規律就是讓更多的人都能在這個書中讀到自己。而梁啟超認為,你在行文之前首先要決定,你這些文字是寫給誰看的。確定了觀眾的群以後,你的文字就要盡量去符合他們的旨趣和審美偏好。這樣,你的書也就成功了一半。這些都極有道理。但是有沒有一種文是寫給自己看的呢?我想,這也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