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該如何生活 2
林語堂的書我過去是不愛讀的,總覺得他的書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講的那些道理對當時的我來說,也是不知所謂。年齡漸長才明白,很多東西你不喜歡,隻是當時你還不到能夠欣賞的那個水平或者境界。所以,即使我現在很不喜歡讀莫言的小說,我也不太敢明目張膽地四處宣揚了,唯恐是自己水平有限的緣故,不要說出去貽笑大方。這也算是另外一種成熟吧。
因為實在是對如何藝術地生活無從下手,隻好翻出來林語堂的大作:生活的藝術開始進修。讀罷才覺得,這本書其實是相當地有趣,而林語堂也絕對是一位學貫中西放浪不羈自成體係的一位大家。他看透了西方人的實用主義,對中國士大夫們的儒釋道出世入世哲學的了解更是根深蒂固,所以,當他比較中西方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時,那就比較可信了。
他總結:美國人是偉大的勞碌者,中國人是偉大的悠閑者。所以美國人有那麽多成功學說,都是讓你兢兢業業,誠誠懇懇,守時,克己,堅毅地像鍾表機械一樣,每個時刻該做什麽都有定數。而這一套拿到中國文人學者那裏,那簡直生不如死,沒情趣到極點的生活也就不值得過。中國人認為,文化本來就是空閑的產物,文化藝術就是悠閑的藝術。凡是用智慧來享受悠閑人生的人,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勞碌和智慧是從根本上相左的。智慧的人絕不勞碌,過於勞碌的人絕對不智慧。善於悠遊歲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更舉出一位中國小說家對時間的詮釋:時間之所以寶貴,乃在於時間的不被利用。閑暇的時間譬如鬥室內的空隙,當屋內塞滿物器,你就懂得,那個轉身騰挪的空間何其地寶貴。。。
他並沒有說西方和東方的生活方式孰優孰劣,隻是說適合自己性情的東西自然是好的。中國人可能看著西方人兢兢業業像機械上的螺絲釘一樣永不停歇不知疲倦,這樣的生活很愚蠢。而西方人可能更看不慣東方士大夫們散漫懶惰的作派,覺得都是些沒有理想的碌碌無為之輩。但不管是何種生活方式,隻要自己喜歡,運用得當,中西方從來就在各自的文化氛圍內冒尖了各式各樣的人才,比較優劣就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了。
對女性有那麽多要求的,顯然來自於西方的文化範疇,照他那個框架模式去要求自己,我感覺一天四十八個小時也不太夠用。而按照東方閑適的作派來應付生活,顯然容易把本來就絲絲入扣的生活環節過得一團糟。
左思右想了一回,我也隻能是按照西方的文明做事,按照東方的文明思考。做事盡量兢兢業業,做不完滿的時候就告訴自己:閑適才是真正生活的藝術和旨趣。這樣就不至於太苛責自己,也不至於因為一味追求閑適,而變得懶惰散漫。
中西合璧一下,那2016對自己有什麽要求和展望呢?總結一下就這麽幾點:認真做事;曬書曬玩曬美食,過一段既不太悠閑,又不太勞碌的人生。
同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局部上的狹義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 和整體上的廣義的普遍性和局限性, 像尊重一個別人一樣尊重和公正對待自己, 我覺得是認認真真做人做事, 又不會太苛求自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