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旅導遊
當我第一次領到那天藍色的國旅工作證和一枚徽章時,心中的激動難於言表。帶團前,進行了一周的職業培訓。我被分在美大部,隻接待美國及加拿大來的客人。培訓既簡單又複雜,簡單的是,部長給我一大本導遊詞手冊,說是由國旅專業人士編印的,內容涵蓋了整個北京的主要參觀景點。部長特別囑咐要背下故宮、天壇、長城、十三陵,其他諸如北海、雍和宮等可等以後慢慢背。因當時正值旅遊旺季,培訓後要立刻接團,對我來說難度較大的是專有名詞,諸如垂簾聽政、太監、妃子、祈年殿等,這些不但要背下,還要讓講英語的人真正明白它的歷史掌故。
我第一次帶團就是一個由36人組成的來自美國加州的旅行團。團員大多是由60歲以上的老人組成。當時據說每人的團費約超過5000美元,這對於一個月當時隻有40多元人民幣的我真覺得像是一個天文數字。我的“師傅”(當時都這麼叫)強小林已經帶團兩年多了,十分有經驗,講話也有技巧。記得那天天氣十分晴朗,強導一句“你們帶來了加州的陽光 ”這句話竟使我終生難忘。十年後當我在美國開旅行社時,就把這句話,加州陽光,做為公司的名稱,既響亮又符合加州的天氣情況。
那個年代是不允許收小費的,但客人是習慣付小費的。既然我們不收,他們又執意給,我發現有的客人是把小費偷偷放在座位地上,少則二三十多則二三百,而且給的都是外匯兌換券。那時的中國,外國人來中國是不可以把外匯直接換成人民幣的,需要到指定的銀行或三星以上的指定賓館兌成外匯券。外匯券的實際價位高於人民幣,由此就產生了外匯黑市。在外匯黑市一元外匯券可以兌換1.8元人民幣,因此許多導遊在客人購買東西時,就把客人的外匯券兌換成人民幣支付給賣家,而賣家出於生意上的需要,也自然配合著導遊。那時,外國人買東西是要到指定商店,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友誼商店,隻收外匯券,隻對外國人開放,而我們有國旅的徽章、有國旅的工作證,自然可以自由進出。這在當時是一種特權,令人羨慕不已。此外,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物資比較缺乏的年代,名牌冰箱(諸如索尼、日立)、彩色電視機、微波爐隻有用外匯券才可以購買。我記得我家的二十寸彩電就是在我接了三個團之後用外匯券購買的。當時手中有外匯券也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使我著實也驕傲了一陣子。
強導帶了我三次,讓我受益匪淺,跟他學會了滔滔不絕地講,插科打諢的故事信手拈來。同時也學會了如何給自己賺錢,我稱之為魚蝦之道。所謂“替匯”就是導遊普遍幹的事。另一賺錢之道是叫“吃人頭”,許多老外不習慣頓頓吃中餐,他們認為中餐雖為美食,但比較油膩。因此常常會放棄已訂好的餐。那時一頓餐差不多5-10元人民幣,是一個普通人家一人三分之一的月薪。餐館不會退這部分錢給旅行社,這時餐館會和導遊達成默契,現在的話叫“潛規則”。一些餐館會退餐費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給導遊。有的餐館不退錢,但給導遊等同價值的煙酒,特別是值錢的煙如,三五牌、大中華、牡丹,酒如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等等。有時甚至進口罐頭、可口可樂。本來我不理解為何導遊上團總是背一個碩大的背包,直到見到下團時包包滿滿的才明白是怎麼回事。記得有一次我帶團回來,身上是有兜的地方全都塞滿了外匯券,回到家翻出來數一數,竟有一千元之多,這對月工資隻有40元的我真是不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