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自我認同和被認同
(2008-07-15 09:47:51)
下一個
人生本是一出戲,每個人不過就是其中的一個演員而已。
在生活中不管我們的演技多麽拙劣,我們都要時刻扮演一個角色,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我們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早晨,我們可能是送孩子上學的父母,晚上我們可能已經變成父母或者嶽父母或者公婆麵前的孩子。
上午,我們可能坐在主席台上作報告發號施令,下午我們可能就要夾起尾巴找領導匯報工作聽別人發號施令自己當孫子。
大會上,我們可能大放厥詞反腐敗,雅間裏,我們頻頻舉杯為紅包為紅顏為紅臉領導。
家裏,教育孩子要誠實要謙虛要紮紮實實要勤奮好學要天天向上,外麵,陽奉陰違排斥異己打擊報複無惡不作。
……
角色的頻繁轉換讓很多人不適應,是很多人覺得活得累的罪魁禍首。甚至於有些人對自己扮演的某些角色並不認同,苦悶的心理溢於言表,卻又不能自拔無能為力。
曾經的一位女同事,人都退休了,說起自己的家裏還是喋喋不休指責丈夫的家裏如何對她不起,一張嘴還是“老李家如何如何”。一次我忍不住明知故問,你的公婆可健在?她說早就不在了。我又問你自己的父母可健在?她也說早就沒了。我就說,那你現在是老李家的活祖宗了,以後不要再老李家如何如何了,要不然你就是譴責你自己了。在你娘家,你已經是嫁出去的人了,已沒有人拿你當活祖宗了,甚至你都沒娘家可回了。換句話說,她就是對自己大半輩子在老李家的角色缺乏自我認同感。
但是,當她自己坐在婆婆媽媽奶奶的位置上耀武揚威的時候,她又是另一番景象了。盡管過去自己曾經是受氣的小媳婦,可她照樣甚至變本加厲地給兒媳婦氣受,這時候她又找回了老李家活祖宗的感覺。娶進門的兒媳婦,孫子都讓她抱上了,她也始終沒接受兒媳婦也是老李家的人,開口還是你們家怎麽怎麽的。
兩口子結婚一輩子了,拌起嘴來打起架來還經常翻舊賬,不是屈尊娶了你,就是瞎了眼嫁給了你。一個鍋裏攪馬勺一輩子了,到頭來還不認可是夫妻,這事鬧的。
很多的時候我們可能並不喜歡自己所扮演的某些角色,出現了一種排斥,特別是對某些已婚的女性朋友們。奔娘家和去婆家腳步的節奏不一致就告訴了你一切。回娘家是回去放鬆撒嬌任性放縱的時刻,去婆家是去吃苦受累孝敬公婆聽吆喝看白眼大氣不敢出的時分,待遇和感覺都不一樣啊。當然現在都是小家庭說道沒那麽講究了,但是區別肯定是明擺著的。生活在不同的角色裏,人的舒適程度是不一樣的。可是我們也別無選擇,喜歡不喜歡都隻能被迫接受。
各種不同的角色需要都需要我們自我認同。你有委曲求全的時候,你也有裝腔作勢的時候。該當爺就當爺,該裝孫子就裝孫子。該當爺的時候別裝孫子,該裝孫子的時候別當爺。否則,別人就不認同你的角色了。
認同別人的角色和自己角色被別人認同,道理是一樣的。婆婆不僅要認同自己是“婆”家的人,還要認同兒媳婦也是“婆”家的人。兩個或者幾個單位合並的時候,往往人們還是以過去的“出身”為界。科室人員調整的時候,對調整進來的人往往當外人看待。例子不勝枚舉。
國內現在不再叫“李太太”了,過去以男性為主的傳統的中國社會,很多女人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結婚以後也是“李太太”、“李錢氏”什麽的。過去的“徐大媽”必定是徐先生的妻子,現在的“徐大媽”是她娘家的本姓,她丈夫多半不姓徐。到了加拿大,又隨香港台灣人喊起“李太太”了,比如龍少爺的太太,就是龍少奶奶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