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

總有哼兩嗓子的欲望,不在乎五音不全的現實
正文

Communication Skills

(2010-01-02 06:48:56) 下一個
開車的人都知道,在大街上、馬路上、公路上,在任何你出入的地方,都要時刻留意周圍的各種交通工具和行人甚至畜生,車上配備了燈光信號和喇叭,馬路上也充斥著各種交通標誌。在行車的時候,要知道別人的動向和目的,還要讓別人知道你的動向和目的。開車的時候,時時刻刻都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實際上是個高度精神緊張很累人的活。信息交換充分了,大家各得其所,就都安全了。如果產生誤會了,或者沒按照公認的規矩開車,或者不顧別人動向我行我素,或者沒注意到別人的動向,甚至沒看到別人,或者精神溜號應對晚了,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所以要考駕照、要培訓,目的就是讓大家on the same page,都采用和遵守同一套信號係統,做到知此知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駕照不能等同認可,就有交通規則不一致的原因在裏麵,盡管你知道如何開車,可你要不熟悉當地的交通規則,沒法跟別人交流,就不敢上道開車。

工作單位也一樣,跟大家交流好了,你的日子就好過,否則就難過。所謂處關係,就是一種交流。交流的方式太多,不僅限於文字、語言。很多出國的人都覺得自己的語言能力不行,所以總覺得自己communication skills有待改進,而沒有意識到除了外語之外還有其他的溝通技巧,還有我們不熟知的異域文化,還有我們自身除外語以外的溝通能力。外語再好也好不過本地人,外語好也隻是說你“回開車”,你還得了解“交通規則”。

比方說,如何在工作場合使用email?在國內大家一般不會寫信告狀吧?即便寫了,也可能是匿名信,不大會真名實姓去告自己的頂頭上司或者同事,而我們出國這些人有時候就覺得自己占理誰都不怕似的,動不動就寫個email抱怨自己的老板和同事,或者總想把自己“摘”出去,遇事就想撇清自己。

還有,在國內我們都知道有一些心照不宣的事情,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誰也不會寫個東西然後給大家傳看。可在國外,我們卻寫個email,發給一堆人去征求意見或者FYI。

在國內,如果你是上司,或者你會發現你的上司,在遇到某些不好回答的問題時,就不吭聲了,或者顧左右而不言他。或者隻用電話通通氣,或者私下議論議論,誰也不會拿筆寫下來落下個“字據”。在國外,我們有時就不管那一套,不管什麽事,都寫個email去請示去匯報去留下個“記錄在案”!有多少次,你盼望老板能給你回個email而不見回音?有多少次老板可以電話答應你的請求,卻就是不給你回email?為什麽?

中國的很多頭頭兒不願意上電視,怕被某些“娛樂場所”的人指認出來。外國的頭頭兒不願意給你留下“呈堂供證”,給你留下“把柄”。很多時候,跟領導配合默契,也是對領導的一種支持,也是一種communication skill,你得跟領導“穿一條腿褲子”,要成為領導的“心腹”,而不是“心腹大患”。

送禮也是一種communication,是一種尊重、尊敬、臣服、投靠、效忠。沈陽下台市長穆綏新有次住院,有個別局長沒來看他,穆就曾放言:他這個局長還想不想幹了?其實,穆市長看重的不是禮品,而是效忠。當然禮品輕重和是否投其所好也很重要,但態度是最重要的。

所以女人喜歡一些小禮物,不在小禮物自身,而在乎送的人的心思。

沉默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兩個人生氣了,不說話了,就是告訴對方我不高興,你什麽地方得罪我了。可能是一時誤會,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沉默也可以是一種態度,相當於投棄權票。還有很多body languages,都在時時刻刻進行著交流。語言可以說謊,body卻不會說謊。

甚至有的時候poor communication skills可以成為解雇人的理由。電影《Insider》裏的男主人公本來是大煙草公司的副總,遭遇解雇時,公司給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這個。其實並不是他的語言方麵有問題,而是與老板產生重大分歧。很多時候,poor communication skills都隻是開人的借口,或者並不直接是你的語言問題,多在其他方麵找找原因。

要改善communication skills,就要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交通規則”甚至“潛規則”。出國的人,甚至多想想這事要是發生在國內我們會如何處置,或者如果你是老板或者對方的話,你會如何處理?

人心都是相通的,就看你怎麽溝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