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新聞公報的發表是在為胡薩二人的會麵做準備。鑒於此前“胡錦濤在倫敦的預定'會客單'上原本沒有薩科齊”,我們不難想象,法國方麵對此非常著急,在急迫約請下中法之間私下進行了密集磋商,終於在胡錦濤到達倫敦前達成共識。因此,有法國網民認為是薩科奇向中國“屈服”,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那麽,薩科奇的“屈服”是怎麽體現出來的呢?我們其實隻要看看上麵那段話就明了了!其中的兩個詞非常顯眼--“戴高樂將軍”和“任何形式”,充分說明這份新聞公報完全出自中方之手,法國人隻是點頭即作數了。
眾所周之,與中國相關這類文件措辭從來都是十分講究的,絕無廢話。“這一由戴高樂將軍做出的決定沒有也不會改變”之語在文中看似多餘,實際非常考究。我們不妨做合理推斷:既然是“戴高樂將軍做出的決定”,薩科奇上台以來的所作所為也就意味著是在背離戴高樂思想,因而是他破壞了中法傳統友好關係,這正是中方過去給薩科奇的定性而他一直不肯承認的關鍵。可是,在中方的強烈堅持下,薩科奇不得不低頭,並在向中國下了“不會改變”的決心。
“法國拒絕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獨立'”關鍵在“任何形式”,這明顯具有很大的解釋空間。薩科奇之所以堅持與達賴會麵,理由是維護西方價值觀,可在中國看來就是在支持西藏獨立。也就是說,他的見麵理由在中國看來就屬於“任何形式”之一。當然,中法雙方今後對此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但一旦薩科奇今後再作出類似舉動,中方就會以違背“新聞公報”為由,在更高層次上與薩科奇及以後的法國領導人鬥爭,這無疑是在給法國人頭上上了一個緊箍。因此,在不好公開承諾的情況下,此語相當於是薩科奇在向中國政府作要不再與達賴見麵的保證。
其實,溫總理在前不久的記者會上已經向薩科奇傳達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即徹底放棄在涉藏問題上的任何幻想,摒棄各種理由,老老實實地“認識到西藏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不再做損害中國主權的任何事情。相信薩科奇心裏已經十分清楚了中方的基本立場。
那麽,薩科奇為何如此急迫地改善中法關係呢?其實,最主要的關鍵並非中法之間的經貿聯係,而是法國和德國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看到了因金融危機導致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發生動搖,那種長久以來歐元取代美元的渴望似乎看到了實現的可能,因而強硬地提出必須進行國際金融體係改革。很顯然,沒有中國的支持,他們的這一願望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急迫改善中法關係對薩科奇及法國政府來說極為重要。
記得溫總理訪歐時,默克爾就改革國際金融體製多次發表談話,尤其是在他們的共同記者會上,兩人都對此進行了觀點相近的表述。不難想象,薩科奇對此非常著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錯過這一表達自己主張的很好機會,對薩科奇來說甚為可惜;二是法國在歐盟內部從來就不想降低其領導者的角色,默克爾公開扛起歐盟的大旗讓薩科奇非常難受。因此,溫總理訪歐期間,法國方麵私下肯定提出過多次請求。但由於在關鍵的認知問題上雙方沒有達成共識,最終使溫總理沒有踏上法國的土地,也就有了溫總理在英國就沒有訪法發表談話的有趣現象。
此次G20峰會,薩科奇不想再錯過機會,為了歐盟和法國,他不得不放棄溫總理訪歐時堅持的某些立場。因此,我們有趣地看到,他一方麵與中國和解並與胡錦濤主席會見,另一方麵硬性喊話要求G20峰會必須就國際金融體係改革達成共識,否則中途退會。
由此我們可以推想,圍繞國際金融體係改革,中國會與歐元區國家和其他新興國家站在一起,共同挑戰美元的核心地位,為世界經濟的早日複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