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戰略和解是一切戰略的基本方向
生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任何人對陌生人都會有本能的警惕心理。任何國家對不了解的國家都存在不信任的成分。國家間的官方交往、民間交流和自由貿易是消除互不信任的基礎。人的好奇心使得輿論界總是傾向於發布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偏執和私利加劇了輿論的傾向性,使得國家間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誤解或誤讀。人類警惕和猜疑的本能,再加上輿論界的煽風點火,使得存在戰略衝突的國家間非常容易在輿論上產生了威脅和反威脅的惡性循環,進而導致軍備競賽,最終釀成戰爭。軍備競賽不是以戰爭結束,就是以一方或雙方的崩潰來告終。公正客觀和友好的輿論是消除互不信任不可或缺的法寶。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崛起讓英國人認為,為了英國的安全,德國艦隊應該被消滅。德國人則感到他們處於刺刀的包圍之中。憂慮、猜疑和恐懼的心理在輿論上產生了威脅和反威脅的惡性循環,最終釀成戰爭。
曆史在進步,卻又在不斷的重演。現在美日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必然要提防美日。這樣又在輿論上產生了威脅和反威脅的惡性循環。互聯網上這種威脅和反威脅的輿論此起彼伏。軍事財團和金融資本可以從軍備競賽中獲利,因此他們樂於製造各種"威脅論"。
戰略和解的第一步就是輿論上的和解。如果不能跳出輿論上的威脅和反威脅的惡性循環,那麽戰略和解將遙遙無期。
隻有向外開拓才能消除物質利益上的戰略衝突。當國內資源不足時,國民寧願團結起來去掠奪別國的資源,也不願為搶奪國內有限資源而自相殘殺。搶奪已知的有限的資源,不如攜手開拓未知的資源。為石油而戰,不如攜手開發新能源。在地球上寸利必爭,不如攜手開發星際空間。
在一個已知範圍內,可以獲取的物質利益一定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利益不能滿足這個已知範圍內的各個利益體的基本需要,那麽就一定會發生戰爭。如果有限的利益滿足各個利益體的基本需要後還有剩餘利益,那麽化敵為友或化異為己就有了可能。存在剩餘利益是化敵為友或化異為己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麽化敵為友或化異為己都將是徒勞。拓展已知的範圍,讓已知的利益都能滿足各個利益體的長遠需要,這是化敵為友或化異為己的充分條件,是消除物質利益上的戰略衝突的充分條件。爭奪已知的利益不如開拓未知的利益。已知是有限的,未知是無限的。科學技術是向外開拓的基本保障,科學無國界和技術產品無限製是向外開拓,特別是開拓未知世界的基本保障。真正的自由貿易不僅沒有關稅壁壘,也沒有科技壁壘。限製低技術產品的進口是符合自由貿易精神的,但限製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是違反自由貿易精神的。
自由貿易和聯合向外開拓可以消除物質利益上的戰略衝突,達成物質上的戰略和解,官方交往、民間交流和友好的輿論可以消除精神上互不信任和戰略衝突,達成精神上的戰略和解。
一個國家為保證其生存和促進其發展所製定的政策、計劃和綱領等都必須以促進自由貿易、科學無國界、技術產品無限製、輿論友好和各階層廣泛交流為基本方向。一切戰略都必須以戰略和解為基本方向。隻有這樣才能早日消除人類內部的戰爭,實現全人類的統一。隻有這樣才能促進人類文明與外星文明的融合。
因為在一個已知範圍內,如果存在多個利益體,終極的情況隻能有三種:統一為一個利益體;徹底滅亡其他利益體,留下一個利益體;所有利益體全部徹底滅亡。曾大江認為任何戰略都必須指向第一種終極情況,而不能嚐試指向其他兩種終極情況。
預見未來:戰略協同是戰略和解之後的戰略原則
國家戰略在不同的階段互補、相近或衝突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不同的國家戰略,導致國家間的關係不斷發展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希望德國在42年內保持貧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和德國一笑泯恩仇。
戰略協同就是戰略互補和相互促進,消除戰略衝突和避免戰略重複。一個國家要避免重複建設,全人類也必須避免重複建設。美國登月之後,其他國家也登月,對於全人類來說就是重複建設。在全人類沒有統一之前,重複研究、重複發明和重複建設都是不可避免地大量存在的。歐洲強子對撞機的建設就初步體現了科學無國界的精神。
國家戰略互補或互為依托的國家就是天然的盟友。麵對共同威脅的國家會自動進行戰略協同,形成戰略同盟,以更好地應對威脅。用暴力或非暴力的方式更迭敵國政權,可以把敵國變成自己的戰略附庸或形成戰略同盟或進行戰略協同。
為了全人類的統一、人類文明共和國的建立和消除人類內部的戰爭,世界各國必須進行戰略協同,修改其原有的國家戰略,把推動全球戰略和解,促進全人類的統一作為其國家戰略基本方向,至少是其國家戰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