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ZT:[akaaaa] 中俄互相出牌,戰略目的明顯.
(2008-11-01 01:55:43)
下一個
隨著8月8日的俄格衝突後,美國通過了對俄羅斯製裁的決議,而俄羅斯也毫不示弱,采取了相應的對抗措施,形成了新的冷戰格局,俄羅斯總統甚至揚言:俄羅斯不懼怕新的冷戰。為此,俄羅斯大規模增加軍費,加強軍事部署,增加軍事威懾,加緊在周邊與美國進行"顏色革命"新對抗,與敘利亞、伊朗、古巴、委內瑞拉等國家加強聯絡,戰略飛機與艦艇實施遠洋巡邏航行,同這些國家一起展開軍事演習,恢複蘇聯時期建立的軍事基地。
在這新冷戰中,俄羅斯特別注重猛打中國牌,顯示了從未有過的對華友好姿態。最近最能體現俄羅斯猛打中國牌這一動向的,一是高規格接待並高調宣傳中國總理溫家寶對俄羅斯進行的正式訪問,俄羅斯總統、總理及議會領導人分別會見了溫家寶總理,討論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應對全球金融海嘯、經貿、能源和軍事科技合作等問題,並中俄總理共同出席第三屆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二是推進中俄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國際話語權方麵增強合作,在應付全球金融、氣候、能源、糧食危機中擴大影響力;三是在強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協調中俄在11月15日全球金融峰會上關於建立全球金融新秩序的看法意見;四是落實能源合作計劃,由中國提供250億美元貸款換取俄羅斯3億噸石油,特別是加快東西伯利亞一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分支的輸油管工程;五是在中俄貿易額今年將超過500億美元的基礎上,中俄還重啟了購買俄羅斯軍機事項的談判。
在此,本文重點要對俄羅斯石油輸送中國管線的項目說道說道,以顯示俄羅斯猛打中國牌的用意之重。
通過修建從斯科沃羅季諾通往中國的支線管道,將西伯利亞秋明油田的石油輸送到中國,是早在蘇聯沒有崩潰時就形成了的宏偉計劃,但後來俄羅斯在日本的拉攏下,左右搖擺,在先建設中國支線還是先鋪設日本支線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以種種借口同我國相關方麵虛與委蛇,此事就一直就拖了下來。近年在中俄雙方的協商下,雖加快了工作節奏,原一期工程計劃今年第四季度投產,也仍然被推遲到明年底。
然而,俄羅斯強權總理普京最近卻簽署政府文件,要求加快該項目的建設進度。俄副總理謝欽指
出:"俄羅斯與中國正處於進行能源對話的極佳階段。近期以來,兩國與能源對話相關的公司及部委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們的合作更為優化。"謝欽特別在為俄中能源對話第二輪會談揭幕時指出,俄中兩國領導人已經通過了興建從斯科沃羅季諾至俄中邊界一段石油管道的決定。俄塔社近期也報道,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通往中國的支線管道建設方案已交付有關部門進行國家鑒定,鑒定將於近期完成。
這是一反常態的舉動。
是新的冷戰對抗背景下,俄羅斯國家整體戰略的需要使然。
這讓人想起了當年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爭霸時的情況,那時候,蘇聯處於上升攻勢,美國處於退縮守勢,雙方圍繞著競爭對抗,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展開爭奪攻防,自然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中國,就成為了雙方爭奪拉攏的潛在對象。當時的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企圖隨時滅亡了中國。麵對虎視眈眈的北極熊侵略危險,中國巧妙地利用了美蘇爭霸的環境,以"乒乓球外交"為起點,走近美國,製衡蘇聯帝國,在兩者之間漁翁得利,而美國也利用中美結交,猛打中國牌,為自己在美蘇爭霸中得到戰略優勢,坐收紅利。
如今,雖然蘇聯已經崩潰,衰弱了若幹年頭的俄羅斯在普金領導下經濟複蘇,國力不斷增強,已經開始走強,又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對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仍然通過北約東擴、顏色革命,不斷扶持俄羅斯周遭的反俄勢力,拚湊反俄羅斯包圍圈。對此,俄羅斯當然要奮起反抗。終於在一再忍讓之後,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挑釁大打出手了。這就觸發了新的冷戰。
憑心而論,目前的俄羅斯,還不能同美國完全相抗衡,處於守勢一方的俄羅斯,自然而然地就要借助"它方力量",增加自身的份量。在這時候,就如同當年美國拉攏中國,猛打中國牌那樣,中國就是俄羅斯需要"靠攏取暖"的潛在盟友,出於俄羅斯國家利益的需要,龐大的北極熊俄羅斯就大有必要對中國示好,拿實在的行動來讓中國高興喜歡。
在這新的冷戰對抗背景下,俄羅斯國家利益為重,拖遝了多年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的建設方案就有如神助地"一下子"製訂完畢,而相應的以大慶為起點長約960公裏的我國境內管道修建方案更是早已製訂了的。
受前期高價石油的影響,石油能源成為各國爭相角逐的戰略物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石油能源的穩定涉及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此建設方案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及石油能源的多樣化,是非常有利的,此消息無疑是2008年中國的一大利好。
中俄兩國在建立多極化世界、牽製美國的問題上立場相同。無論如何,我們中國處於兩霸之中,管它俄羅斯還是美國,誰要打中國牌都可以,隻要有利可圖,又不影響中國利益,我們中國要笑著同他們跳舞,善於在俄美兩國中進行周旋,左右逢源,雙方得好,發展我們自己做強我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