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主兒

文能怡情,紛擾的世界,給自己一片安靜。不在乎多少讀者,隻在乎自己的內心。
正文

華裔第二代消失的中文名字

(2019-02-23 10:38:50) 下一個

華裔第二代消失的中文名字

 

 
一種無奈

 

前不久,在中國的一檔超級演說家的視頻裏,看了北美崔哥一段視頻(文章最後附上視頻),講述第二代美國移民孩子已經不會使用中文,在美國的土地上他們已經不再認為他們有中國文化基因,當他們叫爸爸媽媽已經用上Dad,Mom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中國和中國文化在他們身上還能殘留多少。崔哥一位脫口秀諧星,說到此,也是潸然淚下。我自己也是感同身受的無奈心境。

 

我的三個孩子,當年老大的起名是我父親起的,非常有中庸之道,父親還專門寫過一篇小文回想起名初衷,希望給孩子留下一份文化遺產。(附家父憶文一篇)

外孫李則聃,生於中國武漢。是我的孫輩中第一位男性,從小頭腦機敏,反應迅捷。其母(我的女兒)為了培養他的基礎,在他7歲前給他買了不少數學書,以及鍛煉兒童智力的書如急轉彎、老夫子之類,他也特別喜歡這些書。7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在溫哥華讀完小學,剛進初中就遷居美國加州。進入高中以後,學習成績不斷上升,以較好成績畢業並考入他一直心儀的聖地亞哥大學,現即將完成大學學業。光陰荏苒,瞬息間20多年過去了,孩子成長了,令人高興,卻也令人感慨係之!

李則聃這個名字是我取的。給孩子取名,講究含義,寄托長輩良好願望,還要注意音韻,不得拗口,也不得產生歧音歧義,叫成綽號或被人取笑。還要有獨占性,不易重名如衛國、愛華之類。

 李姓始祖是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聃。李姓,聃其名。他與孔子同時,可能年長於孔子。他的著作流傳於後世的是著名的五千餘言的《道德經》。《道德經》是哲理著作,也是政治主張宣言書。他的“無為”思想,被曆代不同立場的學者作了不同的誤解,分出了許多具體的派別,有的甚至發揮成宗教教義,老子李聃也就被尊為中國道教的始祖,成為神話中的太上老君。

其實這都是誤解,我將寫專文分析批判。老子是反對剝削和壓迫的鬥士,他有極鮮明、極強烈的愛民思想。曆史上皇朝大都尊孔,民不聊生,而尊老的帝王,則能減輕農民負擔,如漢文帝、漢景帝。而且老子學識極淵博,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老子是可以學習的,我基於這個立場給外孫取名:李則聃 。

則,一為名詞,二為動詞。作為名詞,是標準、法則、準則、規則等意思;作為動詞,是學習、仿效、效法的意思。李則聃 ,主要取動詞功用,就是學習老子、效法老子的意思。也可以說成是“以李姓先祖老子李聃為楷模,為準則。”

 

老二因在加大拿出生,基本上不使用中文名字,但由於我自己的情懷,特別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她在加拿大出生,就特別起了一個“加”的同音字,她出生那年屬羊,我又特別想到一個包含羊的中文字在其中,取名:李嘉羨,羨含有希望已經得到之意,我當時希望有一個女兒,加上羨含有羊,下麵又是一個次,她剛好也是第二個孩子,我也把她所有的中文含義都放入中文名字了,但她自己除了在中文學校使用,其它地方她不會使用,也從不提及,中文名字等於就是廢棄了,我都無可奈何。

 

老三在美國出生,出生之前在醫院就已經有英文名字了,以後所有的文件出生證也是英文字母名字。為了寄托一種情懷也給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李博洋,現在除了中文學校老師會用他的中文名字稱呼,他也對中文名字沒有多少概念了。
我們的中國情懷在第二代孩子的心目中已經蕩然無存了,孩子慢慢的不想和我們回國,他們的朋友和熟悉的環境在美國,他們要選擇他們喜歡的生活環境,雖然我們總是歡天喜地的回國,他們隨著年齡大了,都不會想要和我們回中國旅遊。

大兒子去年加入美國籍,回家和我們說,他已經把他名字徹底改成英文了,過去他的證件上是中文名字的拚音,因他是在國內出生,我們就選用他的中文名字拚音做為官方名字,他說他感覺太麻煩,他不喜歡,所以就徹底把名字轉換成他的英文名字了。我們也隻能默認了,隻是說了一句:改名字可以,但別把last name(姓)改了就好,此話多少都有點蒼涼。

常常把我們華二代叫香蕉人,寓意外黃裏白,他們膚色也隻能讓美國人認為他們就是亞裔,但他們已經隻會認為他們是美國人了。也有把華二代被稱為ABC(America Born Chinese),在美國出身的華人。父輩們的情懷,在他們心目中已經蕩然無存了。他們心目中的中國文化,更多的可能就是中國食物和略微聽的懂的少量中文,他們對中國的認知也許在美國曆史課裏學習的知識,但美國課本對中國近代史的教育都是負麵的,孩子隻會認為在某一個年代死了多少人,過去中國的貧窮,當孩子們在與我們談論這些曆史,我們也是非常客觀去演繹和解釋那個年代中國的曆史根源,那個年代已經不能代表中國的現狀,我們現有的情懷就是爭取帶他們回國,親身體驗中國的發展,更多的去了解他們永遠抹不去的黃色血統。華裔的命運是最複雜的,因為你活著活著會發現,你又不是美國人,又不是中國人。

中文名字對於華二代來說隻會越來越遙遠,而我們費盡心思想在名字上寄與的美好願望和祝福,也將會隨著他們的美國價值觀而吞沒。我們也隻能望洋興歎。

 

 

 

此圖是女兒和我去中國威海旅遊在海邊的一張背影圖片。遠去的帆船,隻能遙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Fanreninus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比較注意保留有印度特色的名字,中國人則給自己小孩都取英文名字,並以它為主,各有所長,沒有什麽好惋惜的,但我理解你的意思,以前還寫過一段問寫關於來美國後一些成人起英文名的文章,探討了一下中印人之間在名字上的不同。
清水一隅 回複 悄悄話 叫什麽也沒那麽重要。重要的是二三代後華人社團在政治上很難有作為,成了沒有祖國文化上的吉普賽人。吉普賽人靠近親結婚來維係群體我們靠生活習慣。但他們和祖國就沒有有機聯係-隔著語言障礙,黨政治的不相融,加上少親戚。
真的很無奈。都不如菲律賓人。
捐錢辦華人會館吧---然後又內鬥,黃川粉黃川黑。唉
枕寒流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女兒是個懂中文,愛中國文化的二代華裔。她生在美國,18個月大開始送華裔辦的家庭幼兒園。在7歲那年回中國,在北師大辦的私立小學上學兩年。因此,聽說讀寫都基本過關。平常愛聽我讀國家人文曆史等中文微信推送。我女兒四年級回美國。學習上完全沒有受影響。她是個獨立,早熟,熱愛運動,擅於思辯,有創造性的孩子。我更欣慰的是她的價值觀,對漢族的認同。我沒有送她上過中文學校。回頭看,回中國上學成為結交中國朋友,了解中國社會,認同中國血統的重要環節。建議希望後代保留漢族認同的海外華人可以考慮聯係國內優秀的私立學校(可以是公辦)帶孩子在小學階段回國一段。
Can_Kan_Wxc 回複 悄悄話 Zeran這名字挺容易發音的,又有獨特性,容易記。不用有些可惜了。
疏影淺斜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是在國外出生的,沒有英文名。我們一家都沒取英文名字。其實很多外族人都保留著自己名字。貌似中國人取洋名的最多。雖說入鄉要隨俗,但更應該是在如何行事上,而不是改洋名就隨俗了。
beaglegirl 回複 悄悄話 中文名字的消失確實遺憾。因為名字記載著文化的傳承,意義深刻。也許在official英文名字外,可以有中文的名字,在家裏,華人圈裏,和朋友中用。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叫Geoffrey Han, 中文是傑福瑞 漢,意思希望他傑出、有福氣、知識豐腴,Han, 就是漢,男人,中國人,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amanda20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金米'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回複,我這個博客用的是女兒的名字,我自己還是用中文名字。父母給的名字,我還是想傳承下去。
amanda20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othertreeinthedese' 的評論 : 我已經上傳了,不知道是否可以看到。
amanda20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othertreeinthedese' 的評論 : 文學城不知道如何上傳視頻。微信是ok的。這篇文章我用微信平台號做的
西雅圖登山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的middle name是他的中文名。
Quarx 回複 悄悄話 可以把中文名當成 middle name 在護照上啊。你家老大也是回後來被父母帶到美國來的,有比他更早出生在美國的小種一代呢,按80年代中左右的留學生父母來說,他們的小孩已經30出頭了,人家也沒改名字,該中文還是中文。 到是見過印度人給自己改成英文姓,叫John...., 辦公室裏對白人低三下四拍馬屁, 嘿嘿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有得有失,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的兩個兒子都有中文和英文名字!問好!
林下閑人 回複 悄悄話 當年去國留海外時,取舍不是正經做出了麽?
來也匆匆London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的middle name是中文-京倫,取北京倫敦之意,也和滿腹經綸的經綸同音。在我娘家這邊大家還是都叫他京倫:-)
金米 回複 悄悄話 您自己不是也叫 Amanda 嗎。在哪生活,就該融入那兒的文化。
anothertreeinthedese 回複 悄悄話 視頻在哪裏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