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吃肉, 但對火雞肉卻不敢恭維。
美國的感恩節有點類似國內的中秋,是家人親朋團聚的節日。團聚後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吃,東方如此,西方亦然。而火雞則是感恩節的主打菜。初來美國時參加過學校及親友的感恩節聚會。初嚐火雞,厚厚的大片嚼在口中又幹又柴且無滋無味。即使澆上不黃不黑,腥了吧幾的調味汁(Gravy)也於事無補。後來得知這調味汁的主要成分是火雞湯和內髒,難怪味道平平。自此對火雞肉有了抵觸。這對“無肉不歡”的我也算是一個大大的例外。
來美日久被文化侵略得厲害。加兒子的出生,總想讓他有大多數孩子的經曆而不致遊離於主流社會(Mainstream)之外。感恩節家家吃火雞,我們家亦不能免俗。我素愛烹飪,君子遠庖廚,以此為標準我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今年節前搜集了火雞大餐的食譜若幹,去粗取精,感恩節火雞配方出籠也:先購22磅全天然新鮮散養火雞一隻 (本地火雞有冰凍,新鮮,全天然,散養等劃分,價格從$0.49/磅至$4.99/磅不等 )。火雞浸沒於混合了橙,檸檬,蔥薑,迷香迭 (Rosemary), 百裏香(Thyme),紅糖和 鹽的冷水中24小時後取出衝淨,用紙毛巾拍幹,以切開鮮橙塗抹雞胸肉厚處。並取無鹽黃油置室溫下稍融,塗抹雞全身,塞小塊黃油於皮下。用鹽和黑胡椒輕塗雞身內外。另取胡籮卜及西芹切段,鮮橙四隻,檸檬兩隻,洋蔥兩個切片,並迷香迭,百裏香,洋蘇草(Sage),荷蘭芹( Parsley)塞入雞腹。以棉線捆攏兩雞腿,雞胸朝下置烤箱(325F)中烤一小時後取出,翻身使雞胸朝上,再置烤箱使雞胸肉厚處溫度至165F即可。期間每隔一個小時要向雞身澆汁以增加濕度。
一隻大雞烤了五個多小時整整一個下午。兒子時時走來視察我的工作,20個月的他對爐中的火雞大感興趣,不時以手點指,"雞,雞”地亂叫。父子倆坐在爐前看著雞慢慢變色。每當爸爸開爐澆汁,他總乖乖地退得遠遠地---他已有了“燙,危險”的概念。整個房間彌漫香草的芬芳和烤雞的肉香。領導點起了蠟燭,鋪開了紅色的桌布。
忽然有念頭輕快地晃過:此時我是否該如金聖歎,大讚不亦快栽乎!?
烤好的火雞皮色金黃,雞肉鮮嫩多汁且入味。兒子吃了個不亦樂乎。連平日裏不大吃肉的LD也破例賞臉吃了許多。並且沒有限製,讓一向受到“吃肉管製”的我得以大塊朵頤。酒足飯飽是談不上的,因為僅雞肉一例,就讓全家無餘暇也無餘力再喝酒吃飯。大家都弄了個“肉飽”盡管這樣,一隻火雞也隻被消滅了不到五分之一。雞太大,肉太多。
剔下肉後的火雞骨架第二天按做烤鴨架湯的方法,加水熬了幾個小時後加白菜,粉絲略煮,起鍋時撒鹽,胡椒並切碎的蔥花,並不另加其它任何的作料。湯色乳白,蔥花碧綠,白菜粉絲浸透了火雞的鮮香。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