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中美家族辦公室與超高淨值人士的理財

(2025-09-20 09:17:39) 下一個

最近有好幾個客戶問起家族辦公室的問題:是否需要設立,如何設立,主要作用等,本期文章就簡單介紹家族辦公室的作用和實用人群,同時也會結合宗慶後非婚生子女的官司進展談談超高淨值人士的理財話題,如何做才能避免踩坑。本文隻是從理財角度談談個人看法,科普有關知識,並非任何法律或稅務advice.

      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這個詞在中國大陸最近很火,不論是報章還是自媒體都在炒作這個詞,但嚴格來講這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內涵。什麽叫家族辦公室呢?一般指的是為超級富裕家族提供全方位財務、法律和稅務服務的機構或團隊,主要目的在資產保障、財富傳承、稅務規劃以及慈善捐贈等等。家族辦公室有單一家族辦公室和多家族辦公室,前者專門服務一個超高淨值家族,為你私人定製,量身打造,提供管家式的一站式服務,當然收費也很可觀;而多家族辦公室則同時為多個家族提供服務,收費較低,但其服務的個性化程度比不上單一的家族辦公室。多少資產才夠得上超高淨值家庭呢?按照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常用的標準,把客戶分成三個等級:一是富裕家庭,可投資資產在幾十萬到100萬美元之間;往上一級則是高淨值家庭,可投資資產在100萬到500萬之間;而超高淨值家庭則處於金字塔頂端,要求可投資資產在3000萬美元以上。這裏的可投資資產指的是流動資產(liquid assets), 不包括一時難以變現的房地產、公司股份、人壽保險現金、古董和藝術品收藏等。如果你的可投資資產在3000萬美元以上,你的總資產一定大大超高3000萬美元。

      家族辦公室起源於西方,在美國尤其發達,因為美國富豪多,法律、法規也很複雜,但在美國一般不叫家族辦公室,往往稱之為“XX信托”或“XX資產管理公司”等,為行文方便,我們姑且就叫它家族辦公室吧。美國的超級富豪基本都有家族辦公室,美國最有名的家族辦公室恐怕非洛克菲勒家族莫屬,其名稱叫Rockefeller Capital Management,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家族辦公室之一(建立於1882年),是現代家族辦公室的鼻祖,其架構和運作也成為後世家族辦公室的樣板。通過這個家族辦公室以及信托基金,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得以延續和發展。據估計目前洛克菲勒家族名下的財產依然有幾百億美元之巨,家族成員依據其地位高低和代際遠近每年都可以領到十幾萬甚至幾百萬美元。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洛克菲勒家族通過複雜而專業的安排其財富已經延續了6代,預計還會繼續傳下去。我有個老美客戶,每年也能從家族信托中領到幾萬美元的生活費,可以保障一般的生活無憂。

      美國其他超級富豪如比爾蓋茨,沃爾瑪所有人沃頓家族,索羅斯家族等等都有自己的家族辦公室,當然名稱各有不同,有些叫信托,有些叫家族辦公室,還有些叫投資公司等。沃頓家族叫Walton Family Holdings Trust, 據說是全美最富家族,通過股權分紅方式使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家族成員中。現在的全球首富伊隆馬斯克也有自己的家族辦公室,名稱似乎叫Excession, 管理伊隆馬斯克及其家庭的個人財富,包括投資、股權管理和財務規劃。歐洲很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有類似於私人辦公室一樣的安排,設立有信托,但外界知之極少,在中國大陸很多人甚至稱他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伊隆馬斯克都難以比肩。總結一下,美國的超級高淨值人士(資產在一億美元以上)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辦公室,幫他們打理家族的財富,這些機構都是高度專業的機構,聘有頂級律師、會計師和財務規劃師為其服務,而且這些富豪都遵循財不露白的原則,其家族辦公室都低調、保密,對隱私保護的極好,外界很難窺其奧秘。

      中國的家族辦公室是最近幾十年才開始出現的,因為改革開放幾十年產生了一批資產在幾十億、幾百億甚至上千億(人民幣)的超級富豪,他們都有財富傳承的需求。盡管大陸目前還沒有遺產稅,但大陸有巨大不可預測的政治風險,所以他們更關心(擔心)財產安全問題,也更需要有專業的機構幫他們打理理財和稅務問題,幫他們把部分資產挪移到海外更安全的地方。目前已知的大陸富豪包括馬雲(南池資本)、農夫山泉的鍾家、字節跳動的張一鳴、萬達家族的王健林等都有類似於家族辦公室的機構幫他們打理財務,管理資產。這些中國富豪的家族辦公室基本都設置在香港、新加坡,還有些設立在加勒比海的避稅天堂,如去年過世的前中國首富宗慶後就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一個創投公司,操控在香港設立的一個銀行賬戶。與美國富豪設立的家族辦公室或信托相比,中國大陸富豪設立的家族辦公室其規模、專業化程度都遠遠不如。不論是大陸還是海外,華人還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不太相信專業人士,更相信自己,,宗慶後死後其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女兒宗馥莉之所以鬧到上法院打官司的地步就是典型的例子。根據香港法院的初步判決,我們可以做如下的判斷:第一,宗慶後確有意願為三個非婚生子女設立信托,並指示女兒宗馥莉去辦理,其女兒也答應了;第二,宗慶後在香港銀行開設了賬戶,共打入了18億美元,由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的創投公司操控,但那個公司的實際控製人卻是女兒;第三,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不可撤銷的信托實際上沒有建立起來。如果真有合法、有效的信托,宗的女兒根本不可能把118萬美元從香港匯豐銀行賬戶裏轉出去,這個鬧得滿城風雨、宗慶後人設崩塌的官司也打不起來。(範琦勇原創,2025年9月17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