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維京號沿多瑙河順流而西,今天上午駛入奧地利境內的瓦豪河穀 (Wachau Valley),這是多瑙河在奧地利境內最著名的風景區,早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蔚藍色的多瑙河江流平緩水波瀲灩,整個河穀沒有大風大浪。兩岸青山逶迤而過,山下、山腰的葡萄園鬱鬱蔥蔥,山頂的古堡和修道院迎麵而來又順流而去,盡管很多隻是遺跡,但卻平添曆史感,引人遐想。多瑙河不是歐洲最長的河流(最長的河流是俄國的內陸河伏爾加河),但卻是最國際化的河流,發源於德國黑森林地區,一路向西,流經十國,最後在烏克蘭注入黑海。文明與文化都仰賴於大河,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都起源於大河流域,如尼羅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底格底斯河產生了兩河文明,黃河則催生了華夏文明。河水灌溉了農田,生長了農作物,人類得以繁衍生息,水上運輸又為人員和物資的流動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多瑙河盡管沒有孕育古文明,但卻是中歐和東南歐許多國家的主要河流。站在遊輪上,不時可見運貨的大船和載客的遊輪穿梭而過。山上的古堡和山下的葡萄園蜿蜒而去,漸行漸遠,一片祥和與富庶的景象。2年前我去埃及旅行時,遊輪航行在尼羅河上,江流不息,金字塔、帝王穀迎麵而來又順流而去,當然船行尼羅河,更是曆史感拉滿。多瑙河沿岸,歐洲的曆史同樣充滿了戰爭和殺戮,王朝更迭,民族、種族與宗教的衝突不斷地在這片土地上上演。700多年前,蒙古鐵騎西征,橫掃歐亞草原,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就是在21世紀的今天,侵略擴張成性的俄羅斯依然對鄰國烏克蘭發動了戰爭。
中午時分,遊輪抵達科樂姆斯(Krems),馬上乘車前往參觀著名的Gottweig修道院。修道院建在山頂之上,建築宏偉而壯觀,修道院內巴洛克式的雕刻和塑像精美絕倫。該修道院還有近40位修道士,全是男性,除了從小就獻身服侍主的,也有拋妻棄子半路出家的。有人問是否誰都可以到修道院當修士,回答是否定的。對於那蟹真想出家當修士的,修道院有嚴格的審核程序,作詳盡的背景調查,這個過程長達一年半或更久,目的就是要防止有人一時心血來潮進修道院,過幾天又突然反悔重返俗世生活。修道院擁有數十英畝土地,種植葡萄和杏,自己釀製的葡萄酒遠近聞名,行銷全奧地利,杏也是香甜多汁,顯然是上品。
7月14日 今天上午維京遊輪停靠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一般人隻知道捷克和它的首都布拉格,很少有人知道斯洛伐克,對其首都更是茫然無知。盡管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同屬西斯拉夫人,但曆史上斯洛伐克更多地被匈牙利統治,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屬於蘇聯陣營,是華沙條約成員國。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天鵝絨革命,捷克共產黨和平下台。1993年斯洛伐克又經議會表決與捷克和平分手,各為獨立國家,但兩國居民可以自由出入邊界,在對方國家居住與工作。與布拉格相比,斯洛伐克首都顯得陳舊而單調,沒有令人驚豔之處。
下午遊輪駛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藍色的多瑙河穿城而過,把首都一分為二,布達與佩斯(匈牙利人自己發音為布達佩西Buda-Pesh)。河流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很多大城市以河而建,也因河而聞名,布達佩斯也是因多瑙河而美麗,並躋身歐洲名城之列。7月15日整天都在布城遊覽。說到匈牙利,很多中國人也包括一些匈牙利人都認為他們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匈奴人 的後裔。匈奴人在公元前後雄踞於今天中國西北方,他們逐水草而居,常常對中原農耕地區進行劫掠。他們快馬金刀,來去如風,對農耕文明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秦始皇曾派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領軍30萬北上築長城抵禦匈奴,漢武帝時國力大漲,乃改守為攻,遣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經數十年作戰,終於完全擊潰了匈奴,南匈奴內附漢朝,北匈奴遠走大漠,後來不知所蹤。公元5世紀有匈人國家(the Huns)向西進攻,推動蠻族入侵,最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被西方史家驚恐地稱之為上帝之鞭阿提拉。但匈人之國是否就是匈奴人很難說。至於今天的匈牙利人,主流學術界認為是馬紮爾人(Magyars),與曆史上雄踞於中國西北方的匈奴人從語言與人種方麵並無多大關係。馬紮爾人屬於烏拉爾語係,而非印歐語係,公元9世紀末進入今天的匈牙利境內,建立匈牙利王國。
現在研究表明,歐洲曆史中攻入西羅馬帝國的匈人確切起源仍有爭議,可能是古代的匈奴人,也可能是匈奴人與其他族人的混合體,但5世紀後期,匈人在歐洲的勢力迅速弱化、同化甚至消失卻是為學界公認的。(範琦勇原創,2025年9月10日)
瓦豪河穀的多瑙河風光
山上的古堡
多瑙河晚霞
Gottweig修道院
修道院內頂部的壁畫
在維京遊輪上品嚐美酒
在多瑙河遊輪上
2023年1月在遊輪上所見的尼羅河上的景色